曾祥霞
摘要:從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角度來看,如何做好閱讀與寫作教學工作的有效結合是推動教學效率提升,實現(xiàn)素質(zhì)教育目標的重要方法。閱讀、寫作作為初中語文教學中最關鍵的兩種知識類型,其在本質(zhì)上是具有互通性的,因為學生既是寫作人也是讀者。如果學生能夠合理處理好兩種角色的關系,那么他們就會在寫作時更考慮讀者的需求,在閱讀時更理解作者的情感。基于此,以下對初中語文閱讀作文教學一體化策略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作文教學;一體化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初中生在閱讀方面的普遍問題在于:學生對故事類、說明類等具備較強“指向性”文章的理解較為深入,得分較高,對散文類文章缺乏感悟,對議論類文章常?!鞍盐詹蛔≈攸c”。在寫作方面,絕大多數(shù)學生無論寫何種類型的文體,均采用“平鋪直敘”的風格,導致文章缺乏亮點。深入分析之后可以發(fā)現(xiàn),初中學生的閱讀及寫作水平均停留在淺層階段,需構建閱讀作文一體化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整體提高語文成績。
一、運用閱讀優(yōu)勢,創(chuàng)設寫作教學環(huán)境
在初中語文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學環(huán)境是一切知識教育的基礎,優(yōu)質(zhì)的環(huán)境能夠?qū)W生的思維狀態(tài)和學習動力帶來引導,所以教師一定要做好教學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從閱讀和寫作學習角度來看,閱讀環(huán)節(jié)更適用于環(huán)境構建,因為學生可以通過閱讀獲得認知并形成情感反饋,而寫作是要以認知和情感反饋為基礎才能夠完成的學習行為,所以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先后順序。通常情況下,每節(jié)語文課之前筆者都會進行閱讀引導,但只有寫作教學時筆者會特別精心地進行閱讀引導設計,大到閱讀素材的選擇、學生的情感體驗,小到一句話的設計、學生的微表情觀察,筆者都會予以設計,其目的就是讓學生獲得更好的體驗,產(chǎn)生充足的寫作動力。以《學寫游記》的知識教學為例,為了構建優(yōu)質(zhì)的教學環(huán)境,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筆者就為學生準備了《記金華雙龍洞》的課前欣賞文章,該文章作為典型的日記體游記,其在向讀者描述雙龍洞景致的同時,能夠讓人在閱讀過程中沉浸其中,仿佛真正去游覽一般,這就是游記的最高境界。在進行范文欣賞的過程中,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感官體驗,筆者會運用信息技術予以輔助,讓學生以直觀的方式看到“蜿蜒的雙龍”,體會作者進洞時“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的情感狀態(tài),由此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力,為接下來的游記寫作教學做好鋪墊。
二、主動整理課外素材,構建語文生活場景
嚴格來說,閱讀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收集信息的過程,將課外和課內(nèi)閱讀有機融合,對初中生寫作素材的豐富意義深遠。基于此,初中語文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和身心特點,在每完成一單元閱讀文章講解工作后,選擇相關的課外閱讀篇目,構建真實的語文生活場景,以提升學生語文知識的運用能力。在進行七年級上《春》和《濟南的冬天》等散文學習時,由于其教學目標較為相似,故教師可進行整合教學,將學生分為小組,共同探討自身所整理的和生活場景聯(lián)系密切的敘事文章,引導學生對比文章異同。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立足不同角度,自行開展寫作。如此,不僅可強化學生互動,還可提升學生的語感,圓滿解決學生不明寫作目的、寫作方法和寫作內(nèi)容的問題。
三、適用于八年級的景物類文章閱讀與寫作
學生升入八年級之后,在文章閱讀以及寫作方面均已有了一定的基礎,加之現(xiàn)代社會已經(jīng)進入信息時代,對社會熱點話題、熱門詞匯不會有陌生感。因此,此階段的讀寫一體化教學重點應放在景物類文章方面。如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課本綜合性學習資料夾中的資料《生態(tài)中國美麗中國》中涉及了大量景物描寫,但景物只是表象,背后的觀點是“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其中的段落如“我們期待,天空不再有灰暗的霧霾,家鄉(xiāng)不再有濁臭的河水,城市不再被垃圾包圍,農(nóng)村不再臟亂而落后。我們期待,森林不再日漸稀疏,草原不再滿目蒼涼,餐桌上不再有珍奇的野味,籠子里不再有驚恐的目光”與下文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相呼應,十分自然地將景物描寫升華為“保護環(huán)境”的崇高理想,以點明“美麗中國”完成收尾。教師在講解景物類文章的理解方式以及寫作技巧時,應盡量選用上述類型的文章,前后邏輯十分連貫,將自然景物與社會熱點話題相結合,可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積累。
四、完善閱讀教學內(nèi)容,強化寫作實踐能力
在初中語文授課階段,教師應鼓勵學生多“寫”多“練”,以促進學生語文知識綜合運用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教師需進一步完善閱讀教學內(nèi)容,科學延伸,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形成終身閱讀習慣。在進行八年級上冊《回憶我的母親》課文教學時,教師可引進《合歡花》和《母親的手》等文章,細致為學生講述三篇文章的側(cè)重點和描寫手法,使學生掌握所學文章在人物描寫和抒情方面所運用的方法。同時,教師也可立足教材,利用課堂碎片時間,引進名著優(yōu)秀片段,鼓勵學生自行分析。
結束語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與寫作的有機結合教學是提高教學效率、增強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手段。首先,教師可以實施情境教學法,讓學生體會語文學習的樂趣,同時給學生更多的情感感悟,讓學生有感而發(fā),將寫作當成是一件順其自然的事情。其次,教師可以實施互動教學法,鼓勵學生踴躍交流,表達自己對意象、主題的看法,從而開闊學生的視野。最后,教師可以實施指導教學法,在下放權力的同時,給予學生科學的指導,即貫徹“非指導性教學”的理念,從而讓學生習得表達的技巧和方法。
參考文獻
[1]張慧琴.試論初中語文閱讀作文教學一體化策略[J].考試與評價,2020(02):73.
[2]孫中立.初中語文閱讀作文教學一體化策略探究[J].中學語文,2019(12):66-67.
[3]冉庚文.初中語文閱讀與作文教學關聯(lián)性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