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俐勤 陶 昆 申麗靜 張建群
(嘉興職業(yè)技術學院現(xiàn)代農業(yè)學院,浙江嘉興 314036)
麻餅是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糕點,因脆而不焦、香甜柔軟的口感備受食客青睞,但傳統(tǒng)的麻餅屬于低水分、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低蛋白質含量食品,能量密度較高[1]。糖尿病患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等不宜食用,而且食用這類食品極易引起肥胖,并引發(fā)糖尿病、高血脂、動脈硬化、冠心病等所謂的“富貴病”,這與現(xiàn)代人崇尚清淡、營養(yǎng)均衡的飲食理念相違背[2]。因此,開發(fā)低熱量的麻餅能順應當前營養(yǎng)健康的飲食趨勢,使產品煥發(fā)出新的活力。
傳統(tǒng)麻餅皮由小麥粉、糖漿、植物油和制而成。本課題從降低麻餅皮中脂肪含量、糖漿含量和增加膳食纖維含量的角度入手以降低麻餅皮的熱量值,以適應焙烤食品的發(fā)展趨勢。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進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試驗,研究木糖醇、麥芽糊精及玉米粉添加量對麻餅皮感官品質的影響。
試驗材料包括中筋小麥粉、玉米粉、大豆油、五仁餡、白芝麻,市售,均為食品級;木糖醇,由南京甘汁園糖業(yè)有限公司生產;麥芽糊精,由山東西王糖業(yè)有限公司生產。
試驗設備包括烤爐(F-18-2型,上海立環(huán)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強力攪拌機(B20Ⅲ型,廣東多麗食品機械有限公司)。
1.2.1 操作要點?;九浞剑褐薪钚←湻?50 g,麥芽糖漿50 g,大豆油100 g,清水10 g,小蘇打0.5 g。
工藝流程:原輔料過篩→稱量→面團調制→包餡→整形→烘烤→冷卻→包裝→成品。
先將麥芽糖漿倒入攪拌機中,再加入大豆油,攪拌5 min左右,再倒入1/3左右小麥粉、清水、小蘇打,攪拌2 min左右,當攪成面糊、油糖充分與小麥粉混合后,加入余下的小麥粉攪拌約2 min左右,攪拌均勻即可。將所得面團醒發(fā)30 min左右,分割,搓圓,搟成面皮,然后按照皮餡1∶3的比例包五仁餡料后壓成厚度約0.8 cm的餅狀,餅兩面均勻沾上芝麻后放入烤爐中烘烤。底火250℃、面火200℃,烘烤8 min;翻面,底火、面火均 200 ℃,烘烤 10 min[3],直至表皮呈金黃色。出爐冷卻即得成品。
1.2.2 單因素試驗。以玉米粉添加量(以面粉用量為基準)、木糖醇添加量(以糖漿用量為基準)、麥芽糊精添加量(以油脂用量為基準)作為參考因素,以感官評分作為判斷指標,探討各因素對低熱量麻餅皮感官品質的影響。 玉米粉添加量設 10、15、20、25、30、35、40 g 7 個水平,木糖醇添加量設 3、5、10、15、20、25、30 g 7 個水平,麥芽糊精添加量設 5、10、15、20、25、30、35 g 7 個水平。
1.2.3 正交試驗。根據(jù)單因素試驗結果,設計L9(34)正交因素水平表進行正交試驗,以感官評分值為指標,得出低熱量麻餅皮的最佳配方。正交試驗因素和水平見表1。
表1 低熱量麻餅皮配方優(yōu)化正交試驗因素與水平
1.2.4 感官評定。組織感官評定小組(10名具有感官評分經驗的人員,男女各1/2)分別從麻餅皮的外觀顏色(25 分)、外觀形態(tài)(25 分)、餅皮質地(25 分)、口感及滋味(25分)等4個方面對所制麻餅皮進行評價。取10人評分的平均值為最終得分。感官評價如表2所示。
表2 麻餅皮感官評價
2.1.1 玉米粉添加量對麻餅皮感官品質的影響。玉米粉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不飽和脂肪酸、VE、硒和鎂,具有降低膽固醇、防癌抗癌的作用,符合增加粗糧攝入和改善營養(yǎng)狀況的消費需求[4]。由圖1可知,當玉米粉添加量在10~30 g范圍內時,所得的餅皮質地松軟細膩、無裂紋、較易塑形,感官評分值較高;而隨著玉米粉添加量的繼續(xù)增加,面團變得較松散、不易塑形,口感較粗糙。因此,在配料中用玉米粉取代小麥面粉的合適比例為20%左右。
2.1.2 木糖醇添加量對麻餅皮感官品質的影響。木糖醇是白色無碳糖醇,是天然的功能型甜味劑,與蔗糖甜度相當,但提供的能量只有10 kJ/g(比蔗糖少40%),是生產低熱量焙烤食品良好的糖替代品[5-6]。由圖2可知,隨著木糖醇添加量增加,感官評分值先升后降,在添加量為15 g時達到最高。因此,在配料中用木糖醇取代麥芽糖漿的合適比例為30%左右。
2.1.3 麥芽糊精添加量對麻餅皮感官品質的影響。麥芽糊精是將淀粉通過酸或酶水解為具有低DE值的糊精,具有類似脂肪的特點,但能量值僅為脂肪的1/9[7-8]。由圖3可知,當添加量為20 g時,面團柔軟細膩、易塑形,感官評分值高;而隨著添加量增加,面團硬度增加,餅皮表面粗糙,開始出現(xiàn)裂紋。因此,在配料中用麥芽糊精取代大豆油的合適比例為20%左右。
由表3可知,影響麻餅皮感官評分值的主次因素順序為C>A>B,即麥芽糊精添加量的影響最大,其次是玉米粉添加量,最后是木糖醇添加量。最優(yōu)組合是A2B2C3,即玉米粉添加量為25 g、木糖醇添加量為15 g、麥芽糊精添加量為25 g。
表3 低熱量麻餅皮配方優(yōu)化正交試驗結果
按照正交試驗得出的最優(yōu)組合A2B2C3,即玉米粉添加量為25 g、木糖醇添加量為15 g、麥芽糊精添加量為25 g進行驗證試驗,重復試驗3次,所制得的麻餅皮感官評分值為91分。
開發(fā)低糖、低脂、低熱量的健康營養(yǎng)型焙烤食品是今后焙烤食品的一大開發(fā)方向。本研究用膳食纖維含量豐富的玉米粉替代部分小麥粉,用能量值相對較低的木糖醇替代部分麥芽糖漿,用碳水化合物型脂肪模擬品麥芽糊精替代部分植物油,從而“淡化”了麻餅皮配方。
通過單因素試驗和正交試驗得到低熱量麻餅皮的最佳配方為:中筋小麥粉125 g、玉米粉25 g、麥芽糖漿35 g、木糖醇15 g、大豆油75 g、麥芽糊精25 g、清水10 g、小蘇打0.5 g。以此配方制作的麻餅皮色澤均勻、形態(tài)完整,餅坯質地硬度適中、松軟可口。此結果可為低熱量麻餅的開發(fā)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