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春鳳,蘇真嬌,郭子濤,龍鳳嬌,陶紅梅,萬麗紅
(1珠海市人民醫(yī)院 暨南大學附屬珠海醫(yī)院,廣東珠海,519000;2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yī)院,廣東珠海,519000;3中山大學護理學院,廣東廣州,510089)
肺癌目前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惡性腫瘤之一。肺癌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呈現(xiàn)逐年遞增的趨勢,預計到2025年,我國每年肺癌新發(fā)病例數(shù)將超過100萬,位居世界第一[1]。約有14%肺癌患者的生存期為5年[2]?;熌芸刂颇[瘤的生長、轉移,是肺癌患者主要的治療手段之一,但是幾乎每一種化療藥物都有副作用[3]。肺癌化療導致的主要不良反應包括疲勞、消化道癥狀、疼痛和失眠等,這些常常以癥狀群的形式出現(xiàn),使得患者軀體和精神上承受著巨大的痛苦[4]。護士關懷行為是以患者為中心、以患者的護理需求為出發(fā)點而實施的護理措施[5]。護士關懷行為有利于肺癌化療患者減輕疼痛、緩解不良情緒[6-7],而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將有利于護士對患者實施人文關懷護理?;颊呤瞧渥陨砝娴闹饕u判者,患者對護士關懷行為的感知應成為評價護理服務質(zhì)量的重要依據(jù),護患關系信任度越高患者對護士關懷行為感知越深[8]。目前,就患者感知護士關懷性溝通能力與其感知護士關懷行為研究甚少。因此,本研究旨在了解肺癌化療患者感知護士關懷性溝通能力與其感知的護士關懷行為現(xiàn)狀,并分析兩者的相關性,以期為臨床護理實踐實施人文關懷護理提供理論依據(jù),現(xiàn)將方法和結果報道如下。
采用便利抽樣法,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選擇在珠海某2所三級甲等綜合醫(yī)院住院治療的肺癌化療患者101例。納入標準:①符合原發(fā)性肺癌診斷標準[9];②完成至少1次化療的患者;③年齡≥18歲;④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正常,能配合完成調(diào)查的患者;⑤自愿參加本次調(diào)查。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心臟、肝臟、腎臟、腦等主要臟器嚴重衰竭的患者;②合并其他惡性腫瘤需要同時化療的患者。相關性分析一般建議樣本量至少30例以上[10],樣本量為自變量個數(shù)的5~10倍,本研究取最多維度的護士關懷性溝通能力量表(該量表有6個維度)作為樣本估算。樣本量按照維度數(shù)10倍,同時考慮20%樣本丟失量,確定樣本量至少為72例。本研究納入101例患者,符合樣本量需求。
1.2.1 一般資料調(diào)查表 調(diào)查表自行設計,內(nèi)容包括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工作狀態(tài)、付費方式、住院時間及疼痛程度、合并慢性病、并發(fā)癥、化療次數(shù)、放療情況、疲勞等。并發(fā)癥包括惡心、嘔吐、脫發(fā)、口腔潰瘍和失眠等。慢性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消化性潰瘍、心血管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疲勞程度和疼痛程度分為輕度、中度、重度。
1.2.2 護士關懷性溝通評價量表 護士關懷性溝通評價量表[11]內(nèi)容包含了主動溝通(5個條目)、態(tài)度親和(4個條目)、信息支持(5個條目)、非語言性溝通(5個條目)、自我暴露(3個條目)、共情(6個條目)6個維度,共28個條目。采用Likert5級計分法,完全符合=1,較為符合=2,不清楚=3,不太符合=4,完全不符合=5,總分28~140分,得分越高表示護士的關懷性溝通越低。本研究量表Cronbach’ α系數(shù)為0.969。
1.2.3 護士關懷行為量表(caring behaviors inventory,CBI) 1981年WOLF等[12]以Waston人文關懷理論的基礎研制了CBI問卷,該量表得到了廣泛應用,其信度和效度也得到了反復驗證。2016年達朝錦[13]將該量表進行了漢化和修訂,形成了中文版的關懷行為量表,內(nèi)容包括尊重和聯(lián)系(10個條目)、知識和技能(5個條目)、支持和保證(9個條目)3個維度共24個條目。采用Likert 6級計分法,從不=1,幾乎從不=2,偶爾=3,經(jīng)常=4,幾乎總是=5,總是=6,總分24~144分,得分越高代表護理關懷行為的感知程度越好。量表每個維度的Cronbach’ α系數(shù)分別為0.897、0.906、0.928。本研究量表Cronbach’ α系數(shù)0.959。
調(diào)查員經(jīng)過統(tǒng)一培訓,調(diào)查時間為肺癌患者完成化療后的第1天發(fā)放調(diào)查問卷。調(diào)查問卷內(nèi)容由患者自主填寫,如果患者因體質(zhì)虛弱或視力模糊不方便填寫,可以由調(diào)查者逐條閱讀問卷內(nèi)容,并詢問患者的意見,并根據(jù)其回答進行填寫。問卷現(xiàn)場發(fā)放及回收,調(diào)查員及時檢查問卷填寫錯誤或漏項,保證資料的填寫質(zhì)量,填寫有漏項或不完整一律作廢。本研究共發(fā)放調(diào)查問卷110份,回收有效問卷101份,有效回收率為91.81%。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1.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頻數(shù)、構成比(%)表示;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探討護士關懷性溝通能力與關懷行為的相關性。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研究納入101例肺癌化療患者,年齡27~80歲,平均(59.6±10.8)歲?;颊呷丝趯W資料及疾病相關資料見表1和表2。
表1 肺癌化療患者人口學資料情況 (n=101)
表2 肺癌化療患者疾病相關資料情況(n=101)
住院肺癌化療患者感知的護士關懷性溝通總分為(46.29±12.93)分。各維度均分從高到低依次為自我暴露、共情、非語言性溝通、主動溝通、信息支持、態(tài)度親和。結果見表3。
表3 肺癌化療患者感知的護士關懷性溝通水平情況 (n=101;分,±S)
表3 肺癌化療患者感知的護士關懷性溝通水平情況 (n=101;分,±S)
項目 條目數(shù)最小得分最大得分 得分 條目均分護士溝通能力總分自我暴露共情非語言性溝通主動溝通信息支持態(tài)度親和28 28 3 6 5 5 5 4 3 6 55 5 4 140 15 30 25 25 25 20 46.29±12.93 8.48±3.82 10.71±3.68 7.70±2.15 7.47±2.63 7.39±2.50 5.18±2.01 1.65±0.41 2.83±1.27 1.79±0.61 1.54±0.43 1.50±0.53 1.48±0.50 1.30±0.50
住院肺癌化療患者感知的護士關懷行為總分為(115.73±16.65)分。各維度均分排序從高到低依次為知識和技能、支持和保證、尊重和聯(lián)系。結果見表4。
表4 肺癌化療患者感知的護士關懷行為水平情況 (n=101;分,±S)
表4 肺癌化療患者感知的護士關懷行為水平情況 (n=101;分,±S)
項目 條目數(shù)最小得分 得分 得分 條目均分最大護理關懷總分知識和技能支持和保證尊重和聯(lián)系24 24 5 9 59 10 10 144 30 54 160 115.73±16.65 26.60±3.34 44.17±6.72 44.96±8.29 4.82±0.69 5.30±0.67 4.91±0.75 4.50±0.83
肺癌化療患者感知護士關懷性溝通能力與護士關懷行為相關性見表5。從表5可見,肺癌化療患者感知護士關懷性溝通總分與護士關懷行為總分及其尊重和聯(lián)系、知識和技能、支持和保證維度得分均呈負相關(均P<0.01)。
表5 肺癌化療患者感知護士關懷性溝通能力與護士關懷行為相關性 (n=101;r)
癌癥患者通過有效溝通可以獲得信息和情感支持,患者對于護士提供的信息評分低于技術和人際交往技能評分[14]。當患者的情感需求和精神需求受到關注時,溝通效果 會更好[15,16]。楊桂霞[17]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77%的癌癥化療患者認為,在化療中護士的語言和態(tài)度對自己的心理有影響;98%患者希望護士有時間傾聽他們的訴說;25%患者認為沒有感受到護士愿意或有時間傾聽他們的訴說。護士有效的溝通行為可以降低癌癥患者的緊張、焦慮、心理和精神上的痛苦,同時也維護并促進他們的尊嚴[18]。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肺癌化療患者對護士關懷性溝通評分為(46.29±12.93)分,結果提示,護士關懷性溝通的總體水平良好。本結果還發(fā)現(xiàn),肺癌化療患者感知護士關懷性溝通較好的為態(tài)度親和;較差的為自我暴露和共情方面。護士從入職開始,醫(yī)院就非常重視護士服務態(tài)度方面的培訓,同時護士的服務態(tài)度也被常規(guī)納入護理質(zhì)量評價中,逐漸培養(yǎng)了護士較好的服務意識,因此患者感知護士關懷性溝通較好的為態(tài)度親和。適當?shù)淖晕冶┞妒且环N有效的語言溝通方式,但護士往往認為和患者分享自己的經(jīng)歷、興趣和愛好對于患者的疾病康復是無足輕重的;另外這也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有關,許多人不愿意與別人輕易分享自己的經(jīng)歷。除此之外,護士通常經(jīng)常認為她們核心任務是醫(yī)療管理,護士和患者都尤其重視醫(yī)囑執(zhí)行和身體護理,而疏與和患者進行其他方面的溝通交流。共情有助于幫助護士與患者建立一種支持和信任的關系,護士的共情能力能改善癌癥患者的心理狀況[19]。有研究者調(diào)查了100名護士的共情能力和溝通能力,結果發(fā)現(xiàn),護士的共情能力水平偏低,溝通能力一般[20]。因此,護理管理者應該重視對護士溝通技巧與共情能力方面的培養(yǎng),護士只有與患者共情,才能更好地尊重和理解患者的需求,更好地推動人文護理實踐。
關懷行為是基于滿足患者個人需求所提供的護理服務,體現(xiàn)了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21]。患者感知護士關懷是患者對護理人員關懷行為的期望與感受到的護理服務進行比較之后作出的評價。LIU等[22]對20例癌癥患者進行半結構訪談,患者認為護士的關懷行為需要護士具備合格的專業(yè)知識、技能和態(tài)度,并提供患者所需的信息、情感和實踐支持與幫助。劉桂枝等[23]對100例腫瘤放化療患者進行調(diào)查,結果發(fā)現(xiàn),患者需要的健康教育需求最高,隱私需求最低。本研究結果顯示,肺癌患者感知護士關懷行為總分為(115.73±16.65)分,處于良好水平。該研究結果高于國內(nèi)鐘曉彤等[24]和李安琪等[25]對住院患者調(diào)查的結果。可能因為較其他住院患者而言,護士對于癌癥患者賦予了更多的同情,在護理行為上表現(xiàn)出更多關愛。本調(diào)查結果發(fā)現(xiàn),患者感知到護士尊重和聯(lián)系水平最低,知識和技能感知水平最高。說明護士臨床專業(yè)知識和護理操作技能得到了患者的認可,而患者對護士的陪伴與交流并不是太大的滿意,護士在對患者的尊重與聯(lián)系方面的關懷行為有待提高。目前,臨床護理管理比較注重對護士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和考核,護士接受系統(tǒng)的人文關懷教育較少,使得護士缺乏有效的溝通技巧[26]。因此需加強護士人文關懷方面的培訓。護士在護理肺癌化療患者時應該重點關注患者的情緒、支持患者參與治療護理方案、鼓勵患者表達自己的感受,從而提高患者的疾病應對能力?,F(xiàn)代醫(yī)療設備和技術的進步使得復雜的醫(yī)療過程變得更加便捷,提高了醫(yī)療的安全性,卻使得醫(yī)護人員與患者面對面互相交流的機會減少,而患者與護士對護理關懷行為的感知明顯不同,護士認為自身已經(jīng)給與患者較多的尊重時,患者感受到的更多還是護士的知識和技能[27]。因此,護士必須在運用現(xiàn)代化技術和人性化對待患者之間找到平衡,從而提升護士的人文關懷實踐能力,使得患者有更好的就醫(yī)體驗。
癌癥患者認為護士的態(tài)度、禮儀、主動性會直接影響患者的溝通欲望和就醫(yī)體驗[28,29]。本研究結果顯示,肺癌化療患者感知護士關懷性溝通總分與護士關懷行為總分及其尊重和聯(lián)系、知識和技能、支持和保證維度得分均呈負相關(均P<0.01)。由于護士關懷性溝通評分越高,而代表護士關懷性溝通評分卻越低[11],因此,本研究結果提示,護士關懷性溝通能力越高,患者越能更好地感知到護士在護理過程中豐富的護理知識、熟練操作技能、尊重患者及給予患者支持,將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因此,護士在實施人文關懷護理過程中,應注意給予患者支持,滿足患者需求,為患者提供相應的支持和保證。癌癥患者隨著治療階段的進展,對更詳細的治療信息和相關咨詢的需求也隨之增加[30]。護士與患者的溝通重點應該隨著癌癥發(fā)展的不同階段所產(chǎn)生的不斷變化的需求和偏好進行調(diào)整。本研究對象中,化療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70.30%(71/101),中度以上疲勞占了19.80%(20/101),中度以上疼痛為13.86%(14/101)?;煵l(fā)癥的發(fā)生會對癌癥患者的生活和心理產(chǎn)生顯著影響,未緩解的不良癥狀,如疲勞、嘔吐、失眠、疼痛等被認為是重要的危險因素[31]。護士可以通過良好溝通來實現(xiàn)有效的癥狀管理,通過評估患者的需求、承認患者的痛苦、管理痛苦癥狀、闡述治療方案,教育患者如何應對病情變化,如何獲取相關資源,與患者建立信任關系,為患者情感需求提供咨詢援助等[32],促進患者的身心舒適。另外,本調(diào)查對象中,年齡≥60歲占58.58%(58/101),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42.57%(43/101)。老年患者機體功能下降,較年輕患者而言,其理解能力和記憶力下降,更需要護士尊重和多聯(lián)系,給予其更加耐心、細心幫助,通過信息支持和非語言方面的交流來表達對患者的同情和尊重,讓其更好地感知到護理人員關懷行為。文化程度高的患者更加傾向于主動參與其自身的治療和護理決策,護士向患者傳遞有效的關懷信息,使患者能夠感知到護士的關懷行為,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護士站在患者角度,進行雙向溝通,以患者為中心,與患者建立一種平等、互信的關系,針對不同特征患者的需求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向患者傳遞有效的關懷信息,使患者能夠感知到護士的關懷行為,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形成一個良好的就醫(yī)治療體驗。
本研究結果表明,肺癌化療患者感知護士關懷性溝通和護士關懷均處于良好水平;肺癌化療患者感知的護士關懷性溝通可影響其感知的護士關懷行為水平。以患者為中心,與患者建立一種平等、互信的關系,向患者傳遞有效的關懷信息及實施有針對性的關懷照護,可提高患者感知到的護士關懷行為水平,將有利于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