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今覺
首都國醫(yī)名師,國家級名老中醫(yī),主任醫(y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教授,中國中醫(yī)科學院研究員,孟河學派第五代傳人。擅長應用獨創(chuàng)的望目辨證診斷學及辨病證醫(yī)藥學理論與方法,診治失眠、嗜睡、抑郁、躁狂、癲癇、頭痛、老年性癡呆、痛風,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消瘦、肥胖、高脂血癥等,肝硬化、脂肪肝、膽囊炎、膽結石,胰腺炎、胃腸病等,動脈硬化、高血壓、心肌炎、周圍血管病等,腎炎、腎結石的泌尿系統疾病,月經不調、不孕、乳腺病變、產后乳少,前列腺病、不育、性功能減弱、性功能亢進等,貧血、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等,腫瘤與術后綜合征、放療后遺癥,口腔潰瘍、帶狀皰疹、蕁麻疹、濕疹等,組織器官移植后排異反應及干燥綜合征等內、外、婦、男、中醫(yī)眼科等各科疑難雜病和常見病。
“行者無疆”,有一位古稀老人堅定而灑脫地以行者之心漫步于中國傳統醫(yī)學之路。幾十年來,他執(zhí)著于“醫(yī)者父母心”的信念,更執(zhí)著于為后來人拓出一片新的“疆土”。他,就是王今覺,國家級名老中醫(yī),中國中醫(yī)科學院研究員。
1968年,王今覺在新疆做巡回醫(yī)療時,遇到了很多糙皮病患者。他們的皮膚干燥粗糙,皮膚暴露部分經太陽一曬就會發(fā)紅、發(fā)癢。由于血供不良,有的患者還會有肢體遠端發(fā)黑的癥狀。更為嚴重的是,如果患病時間太長,有部分人還會出現幻嗅的精神癥狀。為什么當地人容易得糙皮病呢?王老發(fā)現,當地人長期單一食用由玉米面做的馕。盡管玉米富含多種營養(yǎng)素,但是缺乏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B3煙酸的含量就更少。再加上當地蔬菜的種類較少,當地人無法補充充足的維生素,時間久了就容易得糙皮病。
糙皮病,從中醫(yī)的角度看跟脾氣虛也有關聯?,F在生活中,我們可能并不容易得糙皮病,但由于生活和工作的壓力增大,常常忽視良好的生活習慣,人們身體常處在亞健康的狀態(tài),這就導致人們常出現脾氣虛的癥狀。
在生活中,我們該怎樣簡單判斷身體是否脾氣虛呢?王老研究望目辨證學近半個世紀,他發(fā)現脾氣虛的人會在白眼球上脾的部位出現淡色的血脈,同時還具備四肢消瘦、乏力怠惰、便溏、舌淡胖有齒痕等癥狀。
血脈即是血絲,鞏膜上的血管。我們讓患者向上看暴露眼球結膜的下部,在瞳孔的正下方一直連到穹隆部,下圖中紅線陰影區(qū)域是脾的部位。脾氣虛的人在此部位有一個淡色的血脈,可以一側有也可以兩側都有。血脈上可以有根也可以是無根的,無根是指血脈是在中間不是從底部長出來的,只在白睛的中間有一段。
王老指出,氣虛嚴重的人會有怕冷的癥狀,臨床上還有些人會常感饑餓,老胃病患者會出現胃痛的癥狀,這種胃部疼痛是絞痛或脹痛,在按壓胃部時癥狀會有所減輕。還有的人可能會出現胃下垂,女性可能會出現子宮下垂的情況。中醫(yī)搭脈是細脈或沉細脈。
脾氣虛,根據中醫(yī)的理論可以食用一些補腎健脾養(yǎng)肝的食物。養(yǎng)肝可以祛風潛陽,有效緩解皮膚發(fā)癢的癥狀;健脾可使患者的肌肉變得充盛、充實;補腎能夠養(yǎng)陰,使皮膚不容易出現發(fā)紅、發(fā)熱的癥狀,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tài)。當時,王老在玉米面的基礎上加了一種豆面,慢慢地治好了新疆當地的糙皮病。因為豆面和玉米面可以實現營養(yǎng)互補的作用,一星期吃兩三次可有效調理脾氣虛,除此之外還對皮膚、腎臟有好處。王老喜歡將它做成窩窩頭,這也成為王老餐桌上常見的美食。
我們知道“五色入五藏”,實際上加的豆面并不限于顏色。黃豆歸脾經和腎經,藥性是味甘性平,甘可以補氣,平性對一般有寒證、有熱證的人都可以使用。不過黃豆入肝的作用稍微弱一點兒,黑豆效用更好,如果黃黑豆都有的話,可用兩種豆。按照玉米面和豆面2︰1的比例,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再加雞蛋、牛奶、紅棗。紅棗甘溫,可以補血補氣,這樣做成的窩窩頭養(yǎng)肝補腎健脾。王老提醒,一定要控制豆子的用量,黃豆和黑豆用量在9~30克,用量過多會使人脹氣。
王老上學時,生活很規(guī)律,每天晚上9點半就上床睡覺了。自從他來到新疆之后,每星期有兩三天深夜都會有人上門求診,規(guī)律的生活就這樣被打亂了。在當地還流傳著一個笑談,說王老當時穿衣服特別快,深夜上門求診的患者家屬剛敲完門,下一秒鐘他就已經穿戴整齊、背著藥箱準備出診了。其實,不是王老穿衣服快,而是因為他心系患者,怕患者等急了,常常和衣而眠。王老提醒,經常熬夜,容易“熬”出肝腎陰虛。
王老診斷肝腎陰虛也是用望目的方法。檢查的時候讓患者眼睛向下看,同時用手把患者的上眼瞼向上拉,這樣白眼球的上部可以充分暴露出來。在瞳孔的正上方,白眼球肝腎部位血脈殷紅就是肝腎虛的表現。因為是虛證,所以血脈會比較細,當患者腎虛非常嚴重的時候,白眼球上部的血脈是沒有根的。只要有腎陰虛存在,血脈就會長期存在;如果腎虛有所改善,血脈也會慢慢退下去。腎陰虛的人容易發(fā)熱,且以虛熱為主。所謂虛熱,就是患者感覺到發(fā)熱,但量體溫時,體溫不升高或只是低熱狀態(tài)。虛熱的人,有五心煩熱的癥狀,其表現為兩手心、腳心發(fā)熱,感到心胸煩躁;還有容易出汗口干、舌頭紅瘦的表現;更為嚴重者,還會有耳鳴、失眠等癥狀。虛熱的人摸脈時,脈搏會細數。
王老介紹了關于肝腎虛的秘方,只有一味藥。它是一個藥食兩用的植物藥,枝條被稱為“仙人杖”,莖、葉子、果實都可以用,喝起來很甘甜很可口,這味藥就是枸杞。
王老從小學習中醫(yī),高中時偶然讀到劉禹錫的一首寫枸杞的詩,形容枸杞為“上品功能甘露味,還知一勺可延齡”。進入臨床后,王老留心觀察并親自體驗,證實了枸杞茶的妙用。
枸杞子味甘性平歸肝腎肺經,它的作用是養(yǎng)肝補腎潤肺。肝藏血,所以養(yǎng)肝可以養(yǎng)血。腎主骨生髓,腦為髓之海,常食可使人善于記憶,不易衰老。肺主皮毛,所以肺清,肌膚就比較潤澤,讓人看起來更年輕。枸杞子主治肝腎虧虛、頭暈目眩,視物不清,虛勞咳嗽、消渴引飲。枸杞葉歸肝脾腎經,味苦微寒性涼,可以補腎益精、清熱明目,主治虛勞發(fā)熱、煩渴、目赤昏痛,障翳夜盲。生活中如果有干眼癥,就屬于腎虛有熱的表現,就可以用這個藥。
王老特別提醒,枸杞子單吃幾粒,或者只是以開水沖泡并不能發(fā)揮藥效。一般最少的劑量是9克,9~15克是常用的劑量,經專科醫(yī)生診斷后,可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增量。將枸杞洗干凈放在涼水里煮開,煮開以后再煮20~30分鐘,枸杞子和枸杞水一起服用效果最佳,因為煮的過程當中有一個水解的過程。
針對肝腎陰虛的人群,以枸杞子30克左右煮開,代茶飲下并連枸杞子一同嚼服,每天堅持,確實有明目、護耳、助腎氣的功效。
藥王孫思邈的養(yǎng)生經中有“一日多浴”的記載,王老年輕時就養(yǎng)成了冷水浴的習慣,每天早上冷水浴,晚上溫水浴,堅持幾十年讓他皮膚紅潤、鶴發(fā)童顏。早晨陽氣升發(fā),冷水可以使氣血達于表,氣行則血行,所以這個時候可以抵御外邪。晚上用溫熱水洗完之后,可以幫助人睡眠。但王老提醒,冷水浴必須有良好的身體基礎,并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嘗試。
盡管冷水浴并不適合所有人,但王老在洗浴時獨創(chuàng)的一套經絡按摩法,值得我們大家借鑒、學習。經絡里面有精氣,順著精氣運行方向按摩叫補法;逆著精氣運行方向按摩叫瀉法。洗浴時,從前往后順著經絡運行的方向按摩,可以補氣虛。
我們洗澡一般都是先洗頭,這張圖就是頭部耳周的按摩穴位,每天在洗頭的時候用雙手順著經絡運行的方向,反復地按摩。耳朵后面用拇指,耳門、聽宮和聽會穴用食指或中指按摩,在按摩過程中加上舒緩的呼吸。經常充分按摩耳朵的穴位,可以預防聽力減退。臨床上,有的人60歲出頭就聽力減退了,充分按摩這些穴位,可使精氣順暢運行。
在后背足太陽膀胱經是從頭往下走的,有的人洗澡時橫著或斜著擦拭背部,就會切斷精氣運行方向,那樣只能起到清潔的作用,無法起到按摩的作用。因此,洗后背的時候可以用毛巾順著精氣運行的方向擦。
在奇經八脈里面有沖任督帶,帶脈環(huán)腰一周,所以腰部要橫著洗和按摩,而我們常說的腰部就是第二腰椎對應的位置。
沿著精氣運行方向從上到下,吸氣的時候從上往下擦循環(huán)一次后站起來呼氣。這樣吸氣的時間比較長,同時可以讓肺得到充分擴張,提高肺活量。
從肩膀擦到手指頭(手臂背側)然后轉過去擦手臂掌側,擦手臂背側吸氣,擦手臂掌側呼氣。上肢一共有6條經脈,每一條經脈要呼吸3次,也就是一共呼吸18次。
沿著會陰部向上擦,向上時吸氣。
(編輯? ? 王? ? 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