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華
摘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目標逐漸從提升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量轉變?yōu)榕囵B(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讓學生能夠充分感知到語文學科的魅力,從而為學生后續(xù)的學習發(fā)展提供充足的動力。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理應被教師重視起來,教師可以遵循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及時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積極探索建設“群文閱讀”特色課程的策略,為學生營造輕松快樂的語文閱讀環(huán)境,使學生可以在閱讀過程中領會到所讀文章之間的關聯(lián)性,讓學生能夠對語文知識形成系統(tǒng)性的認知,進而推動學生語文能力的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網(wǎng)絡信息技術的普及會讓學生接觸到大量的碎片化信息。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認知水平還較弱,其不能夠有效辨別出事物的好壞,也極易受到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使其在面對零碎信息時無法進行合理的篩選、整理以及歸納,導致學生在閱讀方面存在欠缺,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所以,教師一定要將“群文閱讀”的模式合理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建設有特色的群文閱讀課程,為學生設置同一主題的閱讀內容,從而讓學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摸索出適合自己的語文閱讀方法,使學生可以充分調動自己的大腦,對閱讀內容進行思考并形成自己獨特的認知,從而促使學生能夠切實體會到語文閱讀的樂趣,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
一、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特色課程建設的意義
(一)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
閱讀也就是不斷概括、分析、釋意與理解的過程[1]。教師受到落后教學觀念的影響,認為在語文教學中應當針對一篇文章進行精講,讓學生可以吃透文章,使學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礎上能夠理解每一段落的含義。但是,學生本身具有好奇心強、專注度不夠的特點,教師對文章進行重復性講解會讓學生喪失參與語文閱讀活動的積極性,導致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過低。教師不給予學生自主閱讀、獨立思考的空間也會讓學生的理解能力較弱,使學生缺乏對文章內涵的深層次認識。
而“群文閱讀”語文課堂的構建會讓教師在設置教學內容時能夠將同一主題的文章進行整合,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可以接觸到豐富的閱讀素材,讓學生能夠在主動意識的推動下充分投入到閱讀活動中,促使學生可以在閱讀過程中發(fā)散自身的思維,從而有效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使學生可以真實感受到文章間的聯(lián)系。
(二)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
教師以往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會更加重視學生對文章中重點字詞句的掌握以及對每一段落大意的理解,導致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較低,也讓小學語文教學得不到有效發(fā)展。教師將“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合理運用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會讓學生需要自主閱讀的文章數(shù)量增加,使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高效閱讀,讓學生能夠對文章進行獨立思考,促使學生可以掌握正確的閱讀方式,為學生閱讀效率的提升提供助力。
二、建設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特色課程的策略
(一)優(yōu)化閱讀內容
教師優(yōu)化閱讀內容可以使學生的目光被豐富的閱讀素材所吸引,讓學生能夠主動開展語文閱讀,促使學生可以在閱讀過程中對文章形成自己獨特的感想,從而有效推動“群文閱讀”課程的建設。教師可以借助語文教材來設計閱讀內容,讓學生能夠鞏固所學的語文知識,使學生在提升自身閱讀能力的同時能夠深化對語文教材內容的認識。教師應從文章的結構、寫作手法、所描寫的事物以及所表達的情感等方面進行深度挖掘,使其能夠對文章進行合理分類,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可以發(fā)現(xiàn)文章的共同點以及不同之處,使學生的理解能力能夠得到進一步提升。但是教師僅借助語文教材來設計群文閱讀內容還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可以圍繞某一主題來搜集相關的課外閱讀材料,使群文閱讀能夠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特征,讓學生可以在參與閱讀活動的過程中拓寬自身的眼界,積累更多的語文素材,促使學生能夠形成優(yōu)秀的語文素養(yǎng)來推動自身的發(fā)展。
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時,就可以圍繞魯迅先生來開展群文閱讀,讓學生能夠進一步明晰魯迅的人物形象。教師可以在學生理解該文章大意的基礎上讓學生閱讀周曄所寫的文章《風趣可親的魯迅》、周海嬰所寫的文章《記憶中的父親》以及陳丹青所寫的文章《笑談大先生》,使學生能夠總結出不同文章中對人物刻畫的相同與不同之處,讓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來認識魯迅,促使學生能夠進一步了解魯迅的性格特點,也讓學生可以體會到詩歌的寫作特點以及作者對魯迅先生深深的懷念之情。
(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教師在開展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時,不能夠再采用傳統(tǒng)的精講模式,而要讓學生學會對文章進行粗略速讀,使學生在閱讀多篇文章后可以將其內容進行歸納總結,讓學生能夠明晰文章中心思想以及主旨,促使學生可以將同一主題下的文章串聯(lián)起來并能夠將其中的重要信息準確的提取出來,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能夠學會在閱讀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思想,促使學生可以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來進行高效的群文閱讀。教師還要學會給予學生開展群文閱讀活動的主動權,讓學生能夠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使學生可以將文章中的關鍵信息進行簡要的記錄,從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教師在學生自主閱讀的過程中要注意引導,使學生能夠從多角度對文章進行分析理解,讓學生可以針對閱讀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交流探討,促使學生能夠產生思想碰撞,從而讓學生可以選擇正確的閱讀方法[2],有效提升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質量。
結論:目前來看,教師應當將“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合理運用到語文課堂中,使學生能夠被多樣化的閱讀素材吸引,讓學生可以在開展閱讀活動的過程中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促使學生能夠形成優(yōu)秀的語文素養(yǎng),為學生成長為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也讓“群文閱讀”特色課程能夠順利建設,從而有效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芯.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特色課程建設的探索[J].中小學教育.2020(31).12
[2]吳榮忠.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特色課程建設的探索[J].素質教育.2017(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