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廷尉,周帆,勞丹華
廣西醫(yī)科大學第十附屬醫(yī)院(欽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全科醫(yī)學科,廣西 欽州 535000
DPN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并發(fā)癥和主要致殘原因之一。DPN的癥狀與體征多不可逆,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是致足部潰瘍、感染及壞疽甚至截肢致殘的主要危險因素[1-2]。流行病學資料顯示,DPN是糖尿病致殘的主要原因。氧化應激是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關鍵因素,故抗氧化治療,就成為阻斷其病理變化的關鍵措施,也是阻斷其發(fā)展過程中的關鍵步驟。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方法有改善循環(huán)狀態(tài)、營養(yǎng)神經(jīng)、抗氧化治療等。相關研究指出,給予實施α-硫辛酸聯(lián)合依帕司他能夠有效改善預后效果[3-4]。該研究以該院內分泌科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DPN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對觀察組入選者實施α-硫辛酸聯(lián)合依帕司他治療,取得理想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內分泌科DPN患者80例,隨機將入選者分成對照組(40例)及觀察組(40例)。對照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48~67歲,平均(56.95±3.56)歲;糖尿病病程2~15年,平均(11.46±2.56)年;DPN病程1~10年,平均(5.16±0.68)年。觀察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48~66歲,平均(56.57±3.39)歲;糖尿病病程2~16年,平均(11.72±2.29)年;DPN病程1~11年,平均(5.68±0.72)歲。組間基礎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進行糖尿病基礎治療:引導患者進行運動及飲食療法干預。注射胰島素,聯(lián)合應用α-硫辛酸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59737)0.6 g加入0.9%氯化鈉溶液250 mL中,靜脈滴注,1次/d。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依帕司他膠囊(國藥準字H20040840)50 mg/次,3次/d,于飯前口服。兩組均治療8周。
①觀察兩組治療效果[5],根據(jù)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確定療效。顯效:過敏和感覺減退等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有效:臨床癥狀輕微改善;無效:無改善或加重??傆行?(有效+顯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00%。②氧化應激反應[6]: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型號7600-120)和相應的試劑盒,分別用比色法、硫代巴比妥酸化學比色法和黃嘌呤氧化酶法測定血清總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③采集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早晨空腹外周血5 mL,以3 000 r/min離心處理10 min,取血清,采用ELISA法測定脂聯(lián)素水平,采用硝酸還原酶法測定一氧化氮(NO)水平。
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
治療后觀察組T-AOC(9.02±0.96)IU/mL、MDA(3.09±0.62)nmol/mL、SOD(83.97±5.26)IU/mL等氧化應激反應指標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氧化應激反應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氧化應激反應對比(±s)
組別 T-AOC(IU/mL) MDA(nmol/mL) SOD(IU/mL)觀察組(n=40)對照組(n=40)t值P值9.02±0.96 12.08±0.77 7.264<0.05 3.09±0.62 4.72±0.91 6.950<0.05 83.97±5.26 75.26±4.08 4.265<0.05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NO、脂聯(lián)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O、脂聯(lián)素水平對比(±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O、脂聯(lián)素水平對比(±s)
組別 時間 NO(μmol/L) 脂聯(lián)素(mg/L)觀察組(n=40)對照組(n=40)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45.04±7.29 77.86±14.20 45.52±8.16 64.45±12.27 6.02±0.78 18.14±3.02 6.11±0.89 11.92±2.87
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作為糖尿病的常見并發(fā)癥,占糖尿病患者的60%以上,可引起肢體疼痛、觸覺喪失或麻木、過敏等癥狀,直接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預后[7-8]。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的治療方法包括:①控制血糖,主動控制血糖是最重要的,如果只治療神經(jīng)病變,不控制高血糖,則治標不治本[9]。②改善微循環(huán),積極改善血液循環(huán),改善神經(jīng)細胞的供血和供氧,能促進受損神經(jīng)細胞的修復和再生[10-11]。
糖尿病患者的新陳代謝異常導致山梨醇在體內異常積聚,進而導致周圍神經(jīng)分布區(qū)的感覺運動障礙[4-12]。依帕司他是一種醛糖還原酶抑制劑,可以抑制相關多元醇的代謝,降低血糖水平,顯著降低各種糖尿病并發(fā)癥的風險,另一方面該藥物與葡萄糖相互作用產(chǎn)生醛糖還原酶,從而改善神經(jīng)細胞的功能[13-14]。α-硫辛酸是一種強有力的抗氧化劑,具有抗氧化作用,常用于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兩者聯(lián)合使用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效果94.50%明顯高于對照組85.00%,同時治療后觀察組T-AOC、MDA、SOD等氧化應激反應指標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表明依帕司他聯(lián)合α-硫辛酸治療可以有效改善DPN患者的氧化應激反應指標,提升患者治療效果[15-16]。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NO、脂聯(lián)素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依帕司他聯(lián)合α-硫辛酸治療可有效調節(jié)患者的NO、脂聯(lián)素水平,與李洪彬[17]研究結果高度一致。原因可能在于依帕司他聯(lián)合α-硫辛酸治療改善患者的神經(jīng)血管微環(huán)境,減少神經(jīng)細胞損傷,修復神經(jīng)細胞,延緩神經(jīng)病變進展,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18-19]。
綜上所述,臨床應用依帕司他聯(lián)合α-硫辛酸治療DPN患者具有較好的短期臨床效果,且明顯改善患者的氧化應激反應,是治療臨床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