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照剛,鄭喜勝,荀麗,馬靜,左方田
(南陽市中心醫(yī)院1.綜合ICU;2.病案室,河南 南陽 473009)
臨床上的流行病學研究發(fā)現,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發(fā)病率可超過485/1 萬人左右[1]。 在具有基礎性高血脂癥的人群中,AMI 的發(fā)病率和致殘率均可顯著的上升[2]。 在探討AMI 患者病情進展機理的過程中,發(fā)現細胞因子或者生物學相關蛋白的表達,能夠通過影響到心肌細胞的缺氧缺血性損傷,加劇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進而參與到AMI患者的病情進展過程。 基質金屬蛋白酶-9(MMP-9)是金屬蛋白酶家族成員,其能夠通過影響到心肌細胞間質成分的損傷,促進炎癥性因子在播散,進而提高心肌細胞膜的損傷程度[3];miRNA 是一類18~25 nt 長度的小分子非編碼單鏈RNA。 它們廣泛存在于真核細胞中,能通過降解靶mRNA 或者抑制其翻譯,從而調節(jié)細胞增殖、分化與凋亡,參與個體發(fā)育、 機體代謝、 腫瘤發(fā)生及發(fā)展等過程,miR497 位于人類染色體17p13[4];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是心肌酶譜性指標,其能夠反應心肌細胞及細胞內線粒體的損傷程度,在急性冠脈綜合癥或者AMI 患者中,CK-MB 的表達均可明顯上升[5]。為了揭示MMP-9、miR-497、CK-MB 的表達與AMI 患者的病情關系,從而為臨床上AMI 患者的診療提供理論方面的參考,本次研究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就診的AMI 患者118 例,探討了MMP-9、miR-497、CK-MB 的表達及其與AMI 患者的病情關系。
1.1 一般資料 采用回顧性研究方法,選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我院就診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18 例,其中發(fā)作時間<6h 患者52 例,發(fā)作時間6~12h 患者36 例,發(fā)作時間>12h 患者30 例; 納入標準: ⑴診斷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制定的AMI 標準,且經心電圖和冠狀動脈造影確診;⑵患者心肌梗死發(fā)作時間明確; ⑶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血清采集前未行溶栓、急診PCI 等治療;⑷均為冠脈單支病變。 排除標準:⑴有惡性腫瘤、糖尿病、免疫性疾病、肝腎功能障礙、主動脈夾層、急慢性感染等其他疾??;⑵近3 個月內有手術治療史;⑶妊娠期、哺乳期婦女;⑷腦出血、缺血性腦卒中等腦血管意外患者。 同時選取同期健康志愿者100例作為對照組,AMI 組和對照組受試者性別、年齡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本次研究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表1 AMI 組和對照組一般資料比較
1.2 實驗方法 在入院后常規(guī)采集患者肘部靜脈血4ml(對于對照組健康對照人群,在方便門診進行志愿者外周血標本的采集,采用一次性無菌穿刺管采集肘部靜脈血4ml),1500r/min 離心15min后采集上層清亮液體,-20℃放置冰箱保存。采用貝克曼庫爾特公司生產的DX800 免疫發(fā)光儀器及配套試劑進行MMP-9、CK-MB 的檢測,室內質量控制符合標準。 采用7300 型熒光定量PCR 儀(美國ABI 公司)進行miR-497 的檢測,血miRNA 的引物和反向互補探針委托美國ABI 公司設計并合成。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SS19.0 軟件,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兩組間比較使用t 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 檢驗;計數資料比較使用χ2檢驗;相關性采用Pearson 相關分析。 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AMI 組和對照組MMP-9、miR-497、CK-MB比較AMI 組MMP-9、miR-497 和CK-MB 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AMI 組和對照組MMP- 9、miR- 497、CK- MB 比較
2.2 AMI 組不同發(fā)作時間患者MMP-9、miR-497、CK-MB 比較 發(fā)作時間>12h 患者MMP-9、miR-497 相對表達量和CK-MB 明顯高于<6h 和6~12h患者(p<0.05); 發(fā)作時間6~12h 患者者MMP-9、miR-497 相對表達量和CK-MB 明顯高于<6h 患者(P<0.05),見表3。
表3 AMI 組不同梗死面積患者MMP- 9、miR- 497、CK- MB 比較
表3 AMI 組不同發(fā)作時間患者MMP- 9、miR- 497、CK- MB 比較
2.3 AMI 組不同梗死面積患者MMP-9、miR-497、CK-MB 比較 梗死面積≥50%患者MMP-9、miR-497 和CK-MB 明顯高于梗死面積<50%患者(P<0.05),見表4。
2.4 相關分析 將AMI 組患者MMP-9、miR-497與CK-MB 進行相關分析,結果顯示:MMP-9、miR-497 與CK-MB 呈正相關(r=0.454 和0.471,P<0.05)。
同時MMP-9、miR-497、CK-MB 與梗死面積進行相關分析,結果顯示:miR-497、CK-MB 與梗死面積呈正相關 (r=0.344 和0.329,P<0.05),而MMP-9 與梗死面積無明顯相關性(P>0.05)。
在合并有冠狀動脈內皮細胞損傷或者粥樣硬化性的患者中,AMI 的發(fā)病率可顯著上升,在年齡大于55歲長期吸煙的群體中,AMI 的發(fā)病率可進一步的上調[6]。 臨床上AMI 的發(fā)生,能夠導致患者惡性心血管臨床結局的發(fā)生,并導致患者總體生存時間的下降[7,8]。 對于AMI 患者的病情評估具有重要的意義,其能夠在指導AMI 的治療時機的選擇、治療預后的判斷等方面發(fā)揮作用。 血清學指標的定量化研究,可以為臨床上心血管疾病的診療提供一定的參考。 部分研究者主張通過肌鈣蛋白等心肌酶譜指標,進而評估AMI 患者的病情。 但肌鈣蛋白等指標評估的一致性率較低,其對于AMI患者病灶梗死面積評估的靈敏度不足40%[8]。 本次研究通過對于AMI 患者血清中MMP-9、miR-497、CK-MB 的分析研究,不僅能夠揭示AMI 患者的病情進展機理,同時能夠為臨床上AMI 患者的治療預后的判斷提供參考指標。
MMP-9 能夠通過激活金屬蛋白分解酶,其對于細胞間質成分的分解作用,能夠顯著促進缺氧條件下炎癥性因子的播散。 MMP-9 結構上包含了多個絲氨酸和脯氨酸結構,能夠提高其對于心肌細胞膜表面糖蛋白的結合程度,進而加劇心肌細胞的損傷和凋亡[9]; miRNA 廣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約有22 個核苷酸組成的小分子RNA,通過抑制mRNA 翻譯調節(jié)基因轉錄后水平的表達,研究發(fā)現miRNA 在心臟的發(fā)育及心血管疾病(心肌纖維化、心肌肥厚、動脈粥樣硬化、心肌炎、高血壓等)中發(fā)揮重要作用[10];CK-MB 是心肌酶譜性指標,其主要表達與心肌細胞膜及線粒體結構內,在心肌細胞膜破裂損傷的過程中,CK-MB 的表達可明顯上升。部分研究者探討了CK-MB 的表達與AMI 的關系,認為CK-MB 的表達上升對于早期診斷AMI具有重要參考意義[11],但對于MMP-9、VEGF 的分析不足。
本次研究對于AMI 患者血清中MMP-9、miR-497、CK-MB 的表達分析研究可見,在病例組患者血清中,MMP-9、VEGF、CK-MB 的表達均明顯上升,提示了MMP-9、miR-497、CK-MB 的高表達均能夠參與到AMI 的病情進展過程。 分析相關指標的高表達與AMI 的病情關系,考慮由于下列基礎性機制有關[12-14]:⑴MMP-9 的表達上升,不僅能夠加劇心肌細胞的缺氧性損傷,同時還能夠影響到心肌細胞間質成分的纖維化;⑵miR-497 能夠影響到血管內皮細胞的凋亡,導致冠狀動脈血管側支循環(huán)的建立障礙;⑶CK-MB 的上升能夠反應心肌細胞膜的損傷和分解程度。 朱嘉俊等[15]研究者也發(fā)現,在AMI 患者血清中,MMP-9 的表達濃度可平均上升35%~65%,在合并有明顯的心功能紊亂或者其他惡性心血管臨床結局的患者中,MMP-9 的表達濃度上升更為明顯。 在不同的發(fā)病時間節(jié)點上,可以發(fā)現在發(fā)病6h、發(fā)病12h 的動態(tài)隨訪過程中,MMP-9、miR-497、CK-MB 的表達濃度逐漸上升,同時隨著觀察隨訪時間的延長,MMP-9、miR-497、CK-MB 的上升更為明顯,提示了相關細胞因子的表達具有明顯的時間依賴性,這主要由于隨著發(fā)病時間的延長,心肌細胞的病理性損傷導致的累及性效應,能夠促進體內多種病理性信號通路的激活,進而促進MMP-9、miR-497、CK-MB 的持續(xù)性釋放。 在AMI 患者梗死面積較大的患者中,MMP-9、miR-497、CK-MB 的表達濃度較高,高于AMI 梗死面積較小組,統(tǒng)計學差異較為顯著,進一步提示了MMP-9、miR-497、CK-MB 的高表達對于AMI 患者病情進展的影響,這主要由于相關指標的表達上升,能夠影響到炎癥性因子的播散,加劇血管分支的循環(huán)障礙,進而導致梗死面積的增加。 相關關系分析研究也可見,MMP-9、miR-497與CK-MB 呈正相關,推測相關指標可能在促進AMI 的病情進展過程中發(fā)揮了一定的協(xié)同作用。
綜上所述,在AMI 患者血清中,MMP-9、miR-497 與CK-MB 的表達濃度明顯上升,同時MMP-9、miR-497 與CK-MB 的表達與AMI 患者的發(fā)病時間或者梗死面積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