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芳
摘要: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1]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密切合作,形成合力,把“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作為一個系統(tǒng)工程來抓。開展三位一體的教育,促進學生的終身發(fā)展。
關鍵字: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協(xié)同育人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當前我國社會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而教育又是其中的關鍵,初中生尤其是農村初中的學生,處于關乎其人生發(fā)展的轉折期,隨著信息化的飛速發(fā)展,教育特別是農村中學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教育問題日益增多,學生心理問題也日益嚴重,尤其是厭學現(xiàn)象比較普遍,師生關系令人堪憂,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合力存在缺陷。教育觀念、教育手段均有不盡人意之處。因此,家庭、學校、社會結合全方位教育顯得十分必要與迫切。
一、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前提和基礎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一個孩子從呱呱墜地到第一眼看到這個陌生而新奇的世界,其時他(她)的啟蒙老師—父母就已經毫無懸念地被確定了。接著在未來的歲月里,從孩子認識父母到咿呀學語、到蹣跚學步、到進入學校,其父母的言行舉止、為人處事等都會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家庭是學校的縮影,我們每個家庭就是一個小型學校,每個家長既是這個家庭、學校的校長,又是孩子的老師。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要有效結合,才能發(fā)揮兩者的合力作用。除了傳統(tǒng)方式定期召開家長會和家訪外,還要利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使用班級管理軟件把學生平時課堂表現(xiàn)、學習成績等通過手機軟件分享給家長,讓家長隨時了解學生動態(tài),以便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改進班級管理工作,使班級管理和家庭教育協(xié)調一致,互相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我們農村學校的生源背景極為復雜,有來自父母離異的單親家庭,有來自父母或祖輩患意外事故等導致的貧困家庭,有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無人看管或者有祖輩照顧的留守兒童等等,例如:我校有一孩子,因為小時候的一次意外,導致智力有些缺陷,學習很是困難,班主任老師通過每周一次的家訪,在關注該學生和家庭方面做了許多的工作,學習成績得到了很大提高。還有一個是守兒童,父母離異多年,孩子和奶奶生活,孩子性格懦弱而且膽小,通過一次學校舉辦的“家校共育,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活動,和孩子奶奶進行了溝通,孩子在學生才藝展示環(huán)節(jié)中得到了鍛煉,也了解了自己的優(yōu)點,提高了自信,也體驗到了獲獎后的快樂。這個孩子的性格也逐漸變得活潑開朗起來。開展家校共育活動,可以讓家長了解學校的管理與辦學理念,走進孩子的學習與生活,傾聽孩子的心聲,更好的配合學校,共同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
學校教育是有組織的、系統(tǒng)的、完備的,學校擁有健全的教學資源,家庭教育是基礎中的基礎,缺乏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將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顯得空洞而乏力。家庭教育的強大助力,可為學校教育提供推波助瀾的強大動力與能量超強的催化劑;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與最終歸宿,因為學校做為教育的主陣地,擁有眾多的優(yōu)質資源,可以最大限度地彌補家庭教育不足與缺陷。
總之,只有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互聯(lián)合,才能促進教育的全面發(fā)展,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二、家庭與社會在育人方面存在必然聯(lián)系
家庭是社會的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之于社會,就如同溪流之于大海;樹木之于森林密不可分。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更是相互滲透,聯(lián)系緊密。家庭教育可為社會和諧提供保障,如果一個孩子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步入社會,不會因為心理原因走向極端,也不會因人格缺失而陷入困境;更不會因性格極端犯罪。具有這樣優(yōu)良品質的孩子,在處理人際關系時,也能夠左右逢源,恰到好處,他們優(yōu)秀品質既能保證及促進社會的和諧,也能成為社會宣傳教育的楷模。社會教育又可促進家庭和睦、幸福,社會是最大的學校,社會教育的作用及影響力是任何其他教育機構所不具備的。我們可以利用每個學科的內容優(yōu)勢和學科特點,把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聯(lián)系起來,如在講授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本單元通過談論家庭生活及幫助家長做家務活動等,教育學生如何禮貌地與人溝通以及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通過學習在家?guī)椭改缸龊唵蔚募覄談趧?,引申到在社會上學會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三、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的有機整合
學校教育是國家教育的主陣地,是教育實施的主體,這是毋庸置疑的,因為學校擁有豐富的教育資源,諸如師資、設備、教室、操場等等;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必要補充,可以形象的說,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必要準備,家庭教育的優(yōu)劣無疑將影響學校教育的開展與推進,社會教育又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擴展與延續(xù)。我們可以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恰當地把三者融合起來,例如:在講授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2 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這一單元主要內容是根據自己的能力提供幫助,學會關注身邊的生活環(huán)境,關注他人、增強社會責任感。
學校、家庭、社會協(xié)同育人需要三者攜手并肩,互相合作,共同努力,[2]相互影響,環(huán)環(huán)相扣,一個環(huán)節(jié)的缺失或是失敗將會影響整個環(huán)節(jié)。因此我國的教育應做到三者教育之間的通力合作。
參考文獻
[1]李文奇.淺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有效結合. [J]新智慧. 2019(002)10
[2]張文倩,金博蘭.論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者之間的關系.[J]知識經濟.2015(009)66-67
備注: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學會“十四五”教育科研規(guī)劃課題(2021年度)《農村中學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協(xié)同育人教育機制”的研究》(課題立項編號: GZ21061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