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閱讀越來越成為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綜合實踐能力以及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因此,課外閱讀可以說是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切入口,也是學生成長的“助推器”,開展課外閱讀是新課程理念下開放式大語文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課外閱讀在農(nóng)村小學仍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仍處于一種盲從、低效、零亂的狀態(tài)。
那么如何用新課程來優(yōu)化當前農(nóng)村小學課外閱讀的能力呢?
(一)轉變觀念,重視“讀”。
我們應明確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習目標,提高思想認識,樹立“大閱讀觀”,并在“大閱讀觀”引領下,由“教課文”走向“教閱讀”,由課內(nèi)閱讀指導延伸到課外閱讀指導,把“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加強語言文字運用”作為課外閱讀的目標。我們要通過家長會、親子閱讀活動等形式,轉變家長觀念,落實李克強總理的講話精神,走向一個全民閱讀的社會。
(二)激發(fā)興趣,我愛“讀”
1.立典范激興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老師有意地向學生介紹古今中外熱愛讀書的一些名人名家;或以自身為榜樣,或在班中樹立典型,或以爭當“最美南粵好少年”為動力,使學生逐漸認識到只有多讀書,肯讀書,才能有較高的閱讀能力,鼓勵學生熱愛書籍,從書籍中汲取無窮無盡的語言營養(yǎng)、精神食糧。
2.借故事誘發(fā)讀。聽故事,小學生最喜歡。當教師在講完故事后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推薦課外書,這種激發(fā)閱讀興趣的效果恐怕比任何說教都有效。不僅老師講,還可以讓學生講,還可以師生、生生之間比賽講。每一個故事,都是一劑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的催化劑,讓講者在成功的喜悅中體會到課外閱讀的樂趣:讓聽者在講述者繪聲繪色的講述中感受課外閱讀的誘惑。
3.展成果穩(wěn)興趣。小學生課外閱讀,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獲外顯。在實踐中,我們可以通過舉辦讀書節(jié)、出版《潛智學校習作集》等形式定期向學生展示他們的課外閱讀成果,可以在學校微信公眾平臺展示他們的課外閱讀成果,使每位學生在心理上產(chǎn)生閱讀的滿足感。
(三)創(chuàng)設條件,促進“讀”
1.提供少兒讀物。作為家長,要定期為學生購買一些有益的課外讀物:作為學校,要開放圖書館,如果沒有固定的管理員,每學期應把圖書輪流借到班級。我們的做法是讓學生將自己的圖書捐出來設置班級圖書角,我校有的語文老師還通過“美麗中國”教育非營利項目申請免費圖書,充實了圖書角。同時可以各班之間調(diào)換借閱,進行“圖書漂流活動”。
2.保證閱讀時間。固定課外閱讀的時間,是保證課外閱讀質量的一個重要條件。為此,我們把課外閱讀納入教學計劃,每天保證每個學生在校都有二十分鐘自由閱讀時間,每個年級每周安排一節(jié)閱讀指導課。我們學校還特別規(guī)定:凡是課堂作業(yè)做好了.學生可以拿出自己喜愛的圖書閱讀。
3.改善閱讀環(huán)境。在學校,我們開放圖書室、閱覽室,校園小書吧,讓學生有一個靜心讀書的好去處。在家庭中,我們希望學生讀書有一張專用的小桌子或一間小書房。家長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玩微信、打麻將。在社區(qū),要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如我們村愛心志愿者張映雪女士在自己家里創(chuàng)立了我鎮(zhèn)第一間免費愛心圖書室,那里成為了孩子們課外閱讀流連忘返的地方.
(四)介紹方法,引導“讀”
1.教給學生基本的閱讀方法。學生會閱讀,他才會喜歡上閱讀。因此,我們語文教師都應指導學生閱讀,像如何讀懂一個故事,讀懂一篇文章等。閱讀方法很多,如精讀法、略讀法、批注法等,我們要注重指導學生根據(jù)不同的閱讀書籍、目的、性質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用科學有效的方法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
2.指導學生讀好整本書。陳先云先生在部編教材培訓會上指出:讀整本書是部編小學語文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讀整本書要注重閱讀方法的應用和獲得,注重學生的自主閱讀,注重個別指導。要做好版本指導、序目指導、參考書籍指導、閱讀方法指導。要根據(jù)農(nóng)村小學生的實際閱讀水平進行導讀。
(五)開展活動,強化“讀”
1.開展讀書會。利用班會課舉行故事會、讀書交流會,交流讀書方法,讀書心得。如“佳作欣賞會”可采取多種方式進行,或教師提供音像片欣賞,或師生配樂讀。這種音像結合的方法,會讓學生從佳作中獲得美的享受,從而激發(fā)他們的閱讀和寫作欲望。
2.開展閱讀競賽評比活動。學校以班級為單位,適時舉辦有關讀書競賽評比活動,如讀后感交流、讀書征文、師生美文誦讀、演講比賽、制作書簽、剪報活動,給學生以創(chuàng)作的體驗,度,讓書香伴著每一個人成長。
(六)落實檢查,深化“讀”
學生的課外閱讀在家中進行較多。我們要爭取家長配合.督促、檢查子女的閱讀。為此,我們專門設置了一張課外閱讀記錄卡。建立讀書報告制度。此舉一舉兩得,不但能矯正學生課外閱讀中的不足之處,還能借同學的口,開拓其余學生的視野。
總之,作為農(nóng)村語文教師,我們要記住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的話:“讀經(jīng)典的書,做有根的人”,讓孩子與好書打交道,大量閱讀課外書籍,與書中人物對話,與寫書大師對話,借助豐富的人類文化精品,滋養(yǎng)學生的心靈,并在,課外閱讀中培育語文聽、說、讀寫、書等核心素養(yǎng),惠及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使孩子終生受益。我們要根據(jù)農(nóng)村小學的實際,積極拓展渠道,為農(nóng)村學生的課外閱讀保駕護航,讓農(nóng)村孩子快樂地徜徉在書海中,不斷提升孩子們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