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青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任務日趨復雜,并且越來越重要,所以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合理運用合作學習模式,來減輕教師的壓力,同時制定個性化的教學計劃,促使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所提高,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以及記憶,讓學生可以輕松地學習語文知識,并且全面提高能力,確保質量。本文就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意義以及基于合作學習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策略進行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合作學習模式;構建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合作學習模式是指通過學習共同體進行學習探索的一種新模式,具有豐富的學生交流活動,便于小學生積累更多的學習經驗,同時也改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常規(guī)結構,所以合作學習模式有效增加小學生的交流機會,營造良好的合作競爭氛圍,讓小學生學會如何與同齡人相處、合作,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重視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應用,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擴展學生的學習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繼而體現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一、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分析小學傳統(tǒng)語文教學模式可知,大多數學生缺乏主動思考的意識,教師對學生進行灌輸式教育,無法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教育體系逐漸完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不斷優(yōu)化,其中合作學習模式的提出,解決了在傳統(tǒng)教學中所產生的問題。并且教師使用合作學習模式,可以激發(fā)學生積極與他人合作討論,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打造生動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1]。其一,開闊學生的語文學習思維。由于語文知識具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具有多元化的特點,所以對于同樣的知識點,每一個人會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讓學生在溝通中找到更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繼而改變傳統(tǒng)教學造成的思維取向,激活學生的語文學習思維,讓學生有一個客觀全面的認識,以此讓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的全面成長,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創(chuàng)新思維。其二,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目前,合作學習模式已經得到很多學生的認可和肯定,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分組互相鼓勵,讓學生積極地參與語文學習,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和優(yōu)勢,體現學生的個人價值,鞏固和應用所學知識,掌握學科知識,進而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由此可見,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即符合素質教育的基本需要,又符合培養(yǎng)綜合型人才的理念。其三,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合作學習模式的引入強調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具有明確的教學方向和導向,繼而在小組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而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合作活動,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繼而體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讓學生在交流中獲得更多有用的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基于合作學習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使用合作學習模式,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和集體意識為主要目的,將合作學習的理念滲透到從分組到開展教學活動的多個環(huán)節(jié)和階段,繼而彰顯了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價值和作用,為小學生的自主發(fā)展提供了條件,同時也促進了語文課堂的進步與發(fā)展[2]。
(1)立足于教材資源,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在語文教學中,由于小學生受年齡、興趣愛好等因素的限制,其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較低,所以教師需要使用合作學習模式,合理利用教材資源,挖掘教材中可能存在的積極教育因素,積極引導學生,激發(fā)學生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使學生正確閱讀理解,保證教學的有效性,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教師在指導過程中,需要堅持及時鼓勵的基本原則,結合實際,避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犯錯。之所以要耐心指導是因為若一味地責怪學生,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繼而讓學生喪失學習興趣。
比如在《大禹治水》這一篇文章中,教師需要深入挖掘文章中所蘊涵的深層含義以及所描述的精神,之后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讓學生在學習和探究中可以了解大禹公而忘私,為民造福的奉獻精神,繼而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奉獻精神以及自我探索、自我學習的能力,讓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2)完善合作學習評價體系,明確學生的學習方向
為了促進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不斷進步,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還要重視合作學習評價體系的完善,讓學生全面客觀地認識自己在合作學習中的優(yōu)勢和劣勢,以及自己在課堂上的學習情況,為學生指明更明確的方向,讓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揚長避短,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這是因為完善的學習評價體系,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給學生帶來一種隱藏的壓力感,進而讓學生更好的展現自我。同時便于學生可以有效的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及學習需求,讓學生可以及時的調整教學策略,進而提高教學效率,促使小學語文課堂的高效化,達到促進教學建設的教學目的[3]。
比如在《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一篇文章中,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之后,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合作學習進行自我評價,讓學生說一下自己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從中有哪些收獲,之后對其他合作人員的評價進行補充,最后教師將評價內容進行整合,給予學生一些有針對性的建議。
結束語:
簡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合作學習屬于深化素質教育的必要教學手段,并且逐漸成為主流教學模式。所以教師在使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分組,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意識,設定合理的學習目標,發(fā)揮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體驗語文的魅力,進而有一個良好的文學素養(yǎng),進而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可以有效解決學習問題,以此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杜歡.淺議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教學效果[J].試題與研究,2020(36):86-87.
[2]王化文.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模式的運用探討[J].甘肅教育,2020(23):88-89.
[3]費晨艷.探討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價值[J].考試周刊,2020(95):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