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武平
◆摘? 要:在此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師應該從學生生活周邊挖掘、捕捉與物理實驗相關的課程資源,并與初中物理實驗內(nèi)容有機結合,展示生活中的物理知識,引導學生在生活資源中探究,激發(fā)實驗學習熱情,促使學生在積極、主動參與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動手操作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關鍵詞:生活資源;初中物理;實驗教學
在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全新教育理念。主要是倡導初中物理教學活動應該與生活內(nèi)容緊密結合,而作為初中物理教學中最主要方式之一的實驗教學,同樣也應該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開展生活化的物理實驗教學,以此解決傳統(tǒng)物理實驗教學中的不足、解除相關限制、更好激發(fā)學生參與實驗的興趣。
一、生活資源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生活教育理論”已經(jīng)成為當前課堂教學的核心,強調(diào)學生在生活中進行學習。初中物理學科本身就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具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生活中處處有物理資源,通過實驗可以對物理概念、物理規(guī)律進行探索,更好地認識物理世界,掌握物理實驗的基本方法。因此,在“生活教育理論”下,教師在開展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時候,必須要充分利用和運用生活中的各種資源,將物理實驗與生活進行有效結合,促使學生能夠運用生活資源開展各項實驗探究活動,在具體的操作和實踐中感受物理知識的本質背景,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生活資源運用能力和實驗探究能力。因此,生活資源對于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這集中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有助于解決目前物理實驗教學中內(nèi)容單一的困境。在當前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多數(shù)學校都面臨著實驗教學內(nèi)容單一、照搬教材等現(xiàn)狀,嚴重影響和制約了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開展的效果。而通過生活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可有效彌補傳統(tǒng)實驗教學中面臨的問題,保障了實驗教學的順利開展。
第二,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實驗學習興趣。講解式的初中實驗教學模式,常常導致學生在學習中產(chǎn)生厭煩的情緒,無法提升學生的實驗課堂參與度。而通過生活化資源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將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廢舊用品等作為物理實驗資源。讓學生感受物理實驗的樂趣,加強實際生活與物理之間的聯(lián)系,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物理實驗學習興趣。
二、生活資源在初中物理實驗中的具體應用
(一)挖掘生活資源,開展物理實驗教學
按照《物理新課程標準》中的要求,初中物理教師要鼓勵學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自主開展物理實驗,讓學生以教學內(nèi)容為中心深入挖掘生活周邊的資源和素材,搭建生活與實驗的橋梁,發(fā)揮生活資源的價值,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生活資源的挖掘:1.從食品中開發(fā)實驗資源。生活中的食品是物理實驗最為重要的資源,并且這一實驗資源還具有容易獲得的特點,將其應用到物理實驗教學中,可促使物理實驗更加生動、明了,進而最大限度激發(fā)學生的物理實驗學習興趣。2.從生活用品中開發(fā)實驗資源。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做物理實驗的物品非常多。如手機、暖水瓶等,可以對聲音傳播規(guī)律實驗進行演示;借助瓷碗或者酒瓶裝上水,用筷子敲擊就會發(fā)生不同音調(diào),就可以指導學生借助其對物體振動的頻率進行實驗;還可以塑料吸盤掛衣鉤等,對大氣壓強實驗進行演示;利用注射器、熱水袋等,可以對大氣壓強的存在進行實驗等。3.從廢舊物品中開發(fā)實驗資源。在我們?nèi)粘I钪?,身邊還存在大量的廢舊物品,可以用來進行物理探究實驗,如此一來真正實現(xiàn)了變廢為寶,體現(xiàn)了環(huán)保的特點,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動腦、創(chuàng)新能力等。
(二)借助生活用品,將實驗過程生活化
初中物理實驗是一種難度比較大的、復雜的系統(tǒng)活動,對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思維活動能力要求非常高。鑒于此,初中物理教師必須要對整個實驗過程進行生活化,引導學生在生活化的實驗過程中,順利完成物理實驗,并在物理實驗過程中,提升自身的物理綜合素養(yǎng)。具體來說,教師在設計物理實驗的時候,就可以結合物理實驗教學內(nèi)容、學生的思維水平和學習習慣等,選擇生活用品開展物理實驗。例如,在“熔化和凝固”的課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自己的冰箱做這項實驗,通過冰凍溫水和加熱化凍的流程,更好感受熔化吸熱和凝固放熱;對于“電功率和安全用電”可以讓學生結合家中的電器、觀察銘牌、計算每小時用電量等,更好體會電功率的知識。對于這些實驗,教師可以讓學生拍一下實驗小視頻發(fā)到班級群或者老師的微信號中,從而起到監(jiān)督和指導作用。
(三)用生活類實驗資源豐富作業(yè)形式
除了利用現(xiàn)有的實驗室課程資源外,教師還可布置一些“小實驗”“小制作”,引導學生創(chuàng)建家庭實驗室,讓學生進行家庭實驗。如:利用扁的葡萄酒瓶可自制彈性形變實驗器;利用可樂瓶、打氣筒、氣門芯等做水火箭實驗;利用溜溜球做向心力實驗;利用鐵絲、磁鐵、電池、導線等自制電動機;利用放大鏡做“照相機”“望遠鏡”等。拆解電器電子線路板,可獲得大量電子元器件,為電學實驗提供有用的材料。家庭實驗室是物理實驗室陣地的延伸,學生制作的各式各樣的實驗器材,不但可以豐富實驗室的課程資源,而且可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動手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綜上所述,教師在開展物理實驗教學的時候,必須要科學挖掘生活資源、借助生活資源創(chuàng)設物理實驗情境、借助生活資源開展物理實驗教學、走進生活現(xiàn)場開展物理實驗教學、開展課外實踐、進行開放性物理小實驗等,從而獲得物理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最終實現(xiàn)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要求。
參考文獻
[1]陳魁.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生活化有效性策略研究[J].才智,2020(8):51.
[2]王發(fā)權.新課程標準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實踐分析[J].科技資訊,2020(8):103.
[3]李進,楊帆.中學物理演示實驗資源的開發(fā)[J].物理之友,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