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娟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國家重視基礎教育的發(fā)展已經(jīng)是刻不容緩的事情,小學語文作為重要的基礎學科,其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小學語文中古文教學一直都是教學的重難點,故本文從現(xiàn)今小學古文的教學現(xiàn)狀出發(fā),從而探討提升小學語文古文教學成效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古文教學 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一、小學語文古文教學的現(xiàn)狀
(一)教師教法局限
大多數(shù)老師受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和專業(yè)知識局限,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古文學習對學生的難度,在教學的時候依舊保持原有的教學方式,忽略了學生在古文學習中人文情感的體驗,讓學生只能對古文中的重點詞句進行背誦記憶。學生在這樣枯燥的古文學習氛圍中,難以深刻地體會到古文所傳遞出來的情感,難以感受到古文學習的快樂。這不僅會消耗學生對古文的興趣,還嚴重阻礙了學生人文素養(yǎng)和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學生只有融入到古文的教學課堂上,并與老師進行積極的互動,才能在文化的氛圍中消除對古文的畏懼和厭倦心理。然而當學生在面對古文重點詞匯的理解和古文主旨的感受出現(xiàn)障礙時,老師常常會對學生進行責備,這也是導致學生對古文的學習產(chǎn)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之一。
(二)學生既有基礎差
隨著時代的更迭和發(fā)展,當代小學生接觸古文的機會越來越少,所以學生對于古文的天然的陌生感也是學生對古文學習的畏難情緒產(chǎn)生的根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逐漸將古文學習的過程妖魔化,認為古文是除了英語之外的第二外文學習,加上平時只能在死記硬背中增加自己的古文應試技巧,長期下來更是對古文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減少。
二、提升小學語文古文教學成效的策略
(一)整合信息渠道,營造古文氛圍
古文是對時代背景、故事情節(jié)、主旨情感的高度凝練,老師在教學時,可以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的優(yōu)勢,搜集與古文相關的資料和信息,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內(nèi)容,將這些內(nèi)容展開在教學的課堂上,為學生營造出古文的教學氛圍。比如在學習《司馬光》的時候,老師可以播放音頻,營造出一定的氛圍感,輔助進行示范朗讀,讓學生根據(jù)老師的朗讀確定重音,并讓學生在劃分之后進行模擬朗讀。同時,老師可以借助搜集到的司馬光的生活背景和個人事跡形成背后的故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古文的意思和背景。學生這一時期會對形象化的直觀信息產(chǎn)生極高的興趣,所以老師還可以借助書中的插圖,讓學生進行古文意識串講,以此來形象化文章的意思和情感。
(二)創(chuàng)新教學活動,提升教學效率
教學活動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關鍵,讓學生對古文的學習產(chǎn)生新鮮感。比如在學習《司馬光》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首先通讀古文,把不明白的地方都標記出來,然后教師帶領學生參與“難讀難寫字”消滅活動,請學生們分成若干專案小組,把文章中的難寫和難讀的字通過小組交流和談論重點字詞的正確讀音和書寫規(guī)則,教師計時激發(fā)學生快速回答,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思維能力。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難度小,學生參與的程度高,而且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也能激發(fā)學生下一步的學習,也順便把重點字詞給記住了。
(三)多元教學形式,增強古文體驗
在進行古文的教學時,老師有許多方式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而選擇哪一種,則是老師需要考慮的重點。老師可以根據(jù)古文的具體內(nèi)容和適應的場景,以問答和講故事等方式來讓古文的學習更加多元化,從而給學生帶來更多感官上的享受。比如在學習《司馬光》的時候,老師可以開展線上講故事,讓學生通過對這古文的情感把握,將其轉(zhuǎn)化為白話文,并錄制成視頻上傳至班級平臺。然后老師可以邀請其他班級語文老師以及家長,對學生的表現(xiàn)情況進行投票,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表演形式。老師通過這樣趣味性的教學方式,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收獲更多的學習經(jīng)驗,并對古文的學習和情感的體驗得到升華。這樣的方法將學生學習古文的難度減小,也將學生的思考進行深化和思考進行輸出,學生在講故事的時候能夠把古詩說得很精彩,也可以說得非常有邏輯性。這樣的活動不僅能夠讓學生進行拓展性的學習,而且也能讓家長參與,增加學生和家長的交流。
(四)延展教學內(nèi)容,鞏固教學效果
老師在布置課后作業(yè)時,可以借助現(xiàn)代技術,如微信小程序、微課等形式給學生設計作業(yè)內(nèi)容。生活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新生代群體,他們的生活中早已離不開信息技術和電子設備了,老師通過這樣的方式安排作業(yè),既讓作業(yè)充滿趣味性,又讓學生對作業(yè)的完成形式產(chǎn)生認同感。比如在學完《司馬光》之后,教師把學習古文的方法和技巧做成微課的形式,如何讀文言文?如何理解文言文的意思等。以方便學生進行總結(jié)和歸納,也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微課的內(nèi)容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并且在課下的學習和總結(jié)的過程中,主動講給家長或者同伴聽,以增加教學的成效。
三、結(jié)論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不斷深入,為小學語文古文的教學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這不僅符合新時期課程改革的客觀要求,也滿足了學生語文學習的主觀需要,能夠給學生帶來全新古文體驗的同時,讓學生在快樂輕松的文化氛圍中,在理解的前提下來對古文中的詞句進行記憶,對古文的情感和主旨進行升華,從而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李葉紅. 提升小學語文古文教學成效的策略——以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司馬光》為例[J]. 廣西教育(義務教育),2020(2):115,125. DOI:10.3969/j.issn.0450-9889.2020.02.049.
[2] 陸發(fā)偉. 提升小學語文古文教學成效的策略闡釋[J]. 互動軟件,2021(4):2682. DOI:10.12277/j.issn.1672-7924.2021.04.2524.
[3] 馬存芳. 探析如何提升小學語文古文教學成效 ——以三年級上冊《司馬光》為例[J]. 新課程,2021(26):112.
[4] 孫海霞. 小學文言文教學方法策略之我見[J]. 七彩語文(教師論壇),2020(1):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