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新
摘要:現(xiàn)在國家越來越重視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文化是民族存在的基礎,需要生活在這個土地上的人民銘記,考慮到文化傳承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滲透非遺文化,從小培養(yǎng)學生對文化珍視的精神。結(jié)合本校的特點以及身處的地域,我決定開展關于白話童謠的藝術傳承,讓學生記住地方特色方言,讓語言成為傳承文化的渠道。為此教師應當在日常的教學中開展有關白話童謠的教學活動,讓學生認識到白話童謠對文化繼承的重要性。
關鍵詞:小學教育 非遺文化 白話童謠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童謠非常朗朗上口,對于小學生來說很好記,深受學生喜愛,并且童謠本身所具有的文化韻味很濃厚,能夠反映當?shù)氐奈幕攸c以及風土人情,對于學生的思想具有教育意義。童謠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價值很大,再加上白話這個元素,那么對童瑤的學習也會更有意義。在學校中開展白話童謠的教學活動,是對當?shù)胤俏镔|(zhì)文化遺產(chǎn)的傳承,見證了當?shù)氐奈拿靼l(fā)展進程,對于文化的發(fā)揚具有獨特價值,對學生的成長能夠起到精神動力的支撐作用。
一、在小學開展白話童謠教學的意義
通過讓小學生學習白話童謠,能夠提高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知水平,讓非遺文化薪火相傳,培養(yǎng)學生對文化的保護意識,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對文化的珍惜心理。這需要由教師為引導,在日常活動中開展白話童謠的活動,實現(xiàn)以師帶徒的傳承要求,能夠讓學生有意識地將白話童謠傳承下去,提高學生對本土文化藝術的自覺性,讓學生自覺保護中華文化,做文化發(fā)展的接班人。在小學中開展白話童謠活動,可以加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強愛國精神,為文化的傳承發(fā)揚做貢獻。
二、非遺文化下小學白話童謠藝術傳承的方法
1.開展專業(yè)課程,樹立傳承意識
為了能夠讓學生認識到白話童謠的重要性,教師首先要轉(zhuǎn)變學生的觀點,而學生的觀點可以從課堂上完成轉(zhuǎn)變,因此學校需要增加關于白話童謠的課程,讓教師有教學的渠道。增設白話童謠課程以后,教師要有專門的教學教材,并且需要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根據(jù)教材中的內(nèi)容進行教學。因此教師首先要找到開展教學的方法,對童謠的了解更深刻,這樣才有利于白話童謠課程的展開。
比如學??梢蚤_展“白話童謠吟誦演唱”“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育”“新白話童謠創(chuàng)作”等課程,通過多項課程的設置,讓學生認識到學校對白話童謠的重視,從而轉(zhuǎn)變自己的學習觀念,將一部分的注意力放到白話童謠的學習中。在運用教材方面,可以使用萬立仁和劉子林先生共同編著的《白話童謠300首辨析》,除此之外還可以教師自行編纂教材,比如《校園演唱節(jié)目選》《白話童謠謎語游戲》《白話童謠新編故事》等等,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教材內(nèi)容,保證學生可以在課上學到更多的白話童謠。通過課程的不斷設立和學習,學生會在教師的強調(diào)和指引下,逐漸樹立民族文化傳承的意識,從而建立起對文化保護和發(fā)揚的意識,以本民族的文化為自豪,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2.開展趣味活動,成立專業(yè)團隊
只是設立白話童謠課程還遠遠不夠,這雖然能夠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童謠的重要性,但是學生不能從課堂中感受到童謠的趣味性,久而久之學生的興趣會被磨滅,對此教師應當開展更具趣味性的白話童謠活動,并且成立專業(yè)的演出團隊在各大節(jié)日進行文藝匯演,加強他人對白話童謠的印象。趣味活動的展開能夠有效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能夠在活動中感受到白話童謠的價值。
比如教師可以開展白話童謠演唱會,讓學生們選一首自己最喜歡的童謠,然后鼓勵學生登臺演唱,比如這首“月光光,月白白,老鼠偷蘿卜,盲佬裝見,啞巴喊捉賊”,通過白話特有的韻味唱出來不僅讓學生,也能讓其他人感受到白話童謠對文化傳承的重要作用,同時教師還可以展開評比,讓大家互相交流,選出把白話童謠唱的最好的學生,通過競爭意識的建立,學生對白話童謠的學習效率更高。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從各種比賽、活動、游戲中,找到對白話童謠的演唱最好的學生,以及白話童謠知識了解更多的學生,將這些學生挑選出來組織成專業(yè)的團隊,讓學生在傳統(tǒng)節(jié)日中傳唱童謠,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童謠的影響,并讓他們肩負起傳承童謠的任務。
3.引導學生思考,撰寫心得體會
童謠對學生的思考具有積極作用,對學生健康思想的建立具有促進作用,但是這些需要教師來引導,通過教師對童謠的解讀,讓學生明白童謠的內(nèi)涵,從而利用童謠的內(nèi)涵來改善學生的思想,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因此當開展白話童謠課程,或者是舉辦白話童謠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寫心得體會,利用心得體會幫助學生整理思路,以心得體會為媒介,促進學生思想的完善。
比如“掹掹糖,扯公仔,一分得兩件,抵食又好睇?!边@首童謠,這是一首關于小販沿街叫賣的童謠,雖然并沒有深刻的內(nèi)涵,但是能夠體現(xiàn)當?shù)氐娘L土人情,感受到當時忙碌的街道中所體現(xiàn)的人情味。還有“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擔柴上街賣,阿嫂出街著花鞋”通過這首童謠,一個雨后街道的熱鬧景象躍然紙上。童謠反映的大多是人們的日常生活,體現(xiàn)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像詩詞一樣韻律十足,并且充滿了樸實生動的生活味,對于學生的學習具有積極作用。學生通過撰寫心得體會,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白話童謠背后所具有的文化價值,讓學生自覺傳承白話童謠,這是對當?shù)乇就廖幕霌P的有利方式。
三、結(jié)束語
文化代表了一個國家的魂魄,是國家存在的象征,見證了歷史的發(fā)展,并且在當今社會中,除了經(jīng)濟、軍事等方面的競爭,還有文化競爭,可見讓學生學習文化的重要性。因此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白話童謠的教學,讓學生自覺傳承和弘揚非遺文化,保護文化遺產(chǎn)。
參考文獻
[1]韓絲雨,路艷.非遺文化融入小學藝術課程的意義及實踐路徑——以四川清音為例[J].教育科學論壇,2021(29):23-26.
[2]小飛魚.白話童謠:唱響非遺傳承的旋律[J].學苑創(chuàng)造(3-6年級閱讀),2020(09):36-37.
[3]蔣海蘭,徐祝玲,黃瑩.童謠聲聲唱出美好未來——南寧市玉洞小學打造白話童謠特色文化品牌[J].廣西教育,2020(3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