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航空應急救援中心 艾秋月,宋翠環(huán),徐繁
森林火災是一種突發(fā)性強、破壞性大、危險性高、處置困難的自然災害。航空應急救援因為具有機動靈活、反應迅速、撲救高效的空中優(yōu)勢而受到青睞,成為預防和撲救森林火災的一種重要手段。然而,但事情總是兩面性的,救援飛機一方面具有機動靈活、快速反應的優(yōu)勢;另一方面也受空中交通安全管制的嚴格程序、空中交通管理的優(yōu)先順序、有限的飛機資源和地空配合的專業(yè)性不強等多方面的影響,往往達不到人們對滅火救災理想效果的預期和要求。在國家現行通用航空管理體制、機制下,從森林火災事件的突發(fā)性和時間空間的不確定性出發(fā),建立空中交通管理部門、通用航空公司、森林航空消防單位(航空應急救援中心)、地方政府森林防火單位之間健全有序的地空配合機制是推進森林航空消防事業(yè)健康發(fā)展,提高航空應急救援效率的關鍵。
每一個火場都有一個前方森林滅火指揮部,由當地政府、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和防滅火技術專家,組成的空配合撲救森林火災的指揮部,參加現場救援的單位和個人均應服從前方指揮部的統(tǒng)一指揮。指揮部設置火災撲救組、外聯(lián)向導組、信息報告和輿情應對組、氣象通信服務組、安全警戒及保衛(wèi)組、物資裝備及后勤保障組等,相應負責組織須調動撲救力量、制訂撲救方案外,還須掌握火情動態(tài),對外輿情發(fā)布,各種救災物資供給,生活及后勤保障等工作。建立地面、空中一體的指揮系統(tǒng),不僅可以提高滅火效率,還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地面人員的安全。
空中交通安全管理是有效維護和促進空中交通安全,維護空中交通秩序,保障空中交通通暢的重要手段。國家實行嚴格的空中管理制度,對通用航空的臨時飛行空域劃設、飛行計劃的批復、飛行保障等有嚴格、明確、具體的規(guī)定。作為負責飛行保障部門的機場在通信、導航、雷達、氣象、航行情報、進出機場的時間、加油、安檢等方面也有相當明確的規(guī)定。這些規(guī)定、制度雖然是保證安全飛行的基礎,但也是制約飛機快速出動的條件。
航空應急救援是以飛機為作業(yè)載體和技術手段,遵循通用航空運行與飛行規(guī)則是前提和基礎。必須通過有效的協(xié)同配合在最短時間內按照航護任務和要求實現飛行,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空中作業(yè)效率。早在2017年12月,民航局運行監(jiān)控中心、空管局就聯(lián)合發(fā)布《關于建立應急救援飛行計劃申請綠色通道的通知》,在申請時間上,所有涉及應急救援飛行計劃的申請,不設申請時間限制,申請人可根據緊急程度隨時申請應急救援飛行。航空應急救援飛行計劃的受理流程更加簡化、便捷。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不斷加強航空應急救援工作信息化建設,提高信息交換速度和協(xié)調溝通水平。在空管運行和空管保障方面建立一套機動靈活、反應迅速、規(guī)范有序的管理協(xié)調機制是提高航空應急救援航空協(xié)同配合水平的重點。通過積極、快捷的信息交換,提高相關部門之間的參與程度,調動各方面有利因素為航空救援飛行提供優(yōu)質服務,確保航空救援飛行的順暢與安全。
森林航空消防飛行任務的協(xié)同配合是指機組人員按照預防和撲救森林火災的要求,和航空應急救援工作人員共同完成空中巡護、火情偵察、空中直接滅火等飛行任務的過程[2]。
飛行機組和飛行觀察員、調度員是森林航空消防任務的具體完成人。雙方人員要多溝通、多交流,增進了解,提高共識,將完成好每一架次的飛行任務作為共同使命和職責。飛行調度員、飛行觀察員和機組成員要明確各自的職責范圍和工作任務,明確工作程序和技術要求,明確工作重點和努力的目標。在提高計劃申報速度、規(guī)劃臨時航線、選擇進出火場路線、快速吊桶取水、準確定點灑水、切斷阻隔火線等方面加強訓練,提高飛行機組和飛行觀察員的信息溝通、協(xié)調指揮、安全管理、高效滅火方面的協(xié)同配合能力。
提高航空應急救援飛機的快速反應能力,提高有效控制和撲滅森林火災的能力,是航空應急救援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提高航護效率,促進航空應急救援工作健康發(fā)展的工作目標。
地空配合是指在森林火災撲救過程中,空中和地面力量密切配合,協(xié)同作戰(zhàn),高效完成撲救森林火災任務的作業(yè)方式和具體措施。隨著航空應急救援體系的日臻完善和航空應急救援力量的不斷壯大,科學、合理安排空中、地面d 撲救力量,發(fā)揮各自的技術優(yōu)勢,形成統(tǒng)一組織、協(xié)調一致、地空配合、立體圍堵的撲救森林火災實施方案,將成為一種主要的作業(yè)模式。
火場撲救力量包括地面和空中兩部分。地面力量以森林消防專業(yè)隊伍、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地方森林防火隊伍等專業(yè)撲火力量為主,軍隊、武警部隊支援力量為輔,社會應急力量為補充??罩辛α恳院娇諔本仍鄙龣C為主。用足用好現有的地面、空中兩支救援隊伍,按照“打小、打早、打了”的原則,集中力量打殲滅戰(zhàn),是地空配合撲救森林火災的關鍵。
不論火場大小,地面人員的行動速度比直升機的飛行速度要慢得多,這就需要前方指揮部安排地面力量的時候要有明確的撲火目標,要有與直升機長短互補的具體要求,要有合理預期阻攔火勢蔓延的實施方案。一旦撲火方案形成切莫頻繁調動地面隊伍,避免體力、精力、技術力量過度損耗。
空中救援力量要根據指揮部的安排,幫助地面力量切斷火線、撲打火頭、控制火勢蔓延,為地面力量開辟隔離帶爭取時間,為地面力量撲打小火、煙點、清理余火創(chuàng)造條件。
經過多年的努力,各地在森林防火宣傳教育、領導責任、瞭望監(jiān)控、阻隔網絡、指揮撲救、應急處置、機具裝備、專業(yè)隊伍、資金保障、監(jiān)督考核等各種體系建設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形成了以護林員日常巡邏、專業(yè)隊員重點把守、多部門應急聯(lián)動的全面預防、快速撲救森林火災的管理網絡。航空應急救援作為森林防火的一支關鍵力量,要與地面力量的協(xié)同作戰(zhàn),在森林防火指揮部門的領導下,團結一致、分工協(xié)作、密切配合、協(xié)同作戰(zhàn),形成整體合力,關鍵時候起到“殺手锏”“保護墻”的作用。
制訂火場撲救方案要全面掌握火場信息、地形地貌和天氣條件,包括火場風向、風速等有關氣象情況;林火蔓延方向、速度和林種構成;火線的長度和火場的面積;火場的地形條件;火場的交通條件;火場可燃物的分布和種類;可能受到威脅的居民點、倉庫和其它重要設施;火場已有的撲火隊伍和滅火機具等[1]。
火場信息來源于地面、空中兩個途徑,相對來說,空中掌握的情況更全面、更準確。直升機具有高空觀察火場的優(yōu)勢,飛行觀察員借助空中優(yōu)勢,及時、準確向指揮部報送火場動態(tài),為前方指揮部準確判斷火情、科學制訂滅火方案、合理部署撲救力量提供信息。撲救方案主要包括撲救力量安排、地面力量行動路線、撲救戰(zhàn)術、選擇突破位置;戰(zhàn)術動作與協(xié)同要求;后勤補給方式;安全注意事項等。通過總結森林火災撲救經驗看,制訂火場撲救方案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大火總是和大風聯(lián)系在一起的。超過四級大風,地面撲火隊員很難靠近火線,直升機吊桶灑水的準確率、有效率大大下降。二是掌握撲救時機很重要。要充分把握利用好早晚氣溫低、風力小,火勢弱的有利時機。三是利用好風向和地形的關系,提前打隔離帶,空中灑水淋濕地面,阻止火勢蔓延。四是及時清理火場,防止死灰復燃。
航空森林消防集高新技術和先進裝備于一體,具有反應速度快、機動靈活、居高臨下、直接撲救、效果顯著的優(yōu)勢。但也受到氣象條件影響大,無法清理火場等因素影響。地面力量雖然受體力、地形地勢制約較大,但是主動性強,能夠徹底清理火場。相互配合,優(yōu)勢互補,是徹底、高效撲滅森林火災的理想選擇。
一是加強與地面專業(yè)撲火隊的協(xié)同訓練。通過訓練,讓機組和航空消防基地工作人員了解森林防火體系建設和組織、指揮程序。讓森林防火專業(yè)隊員熟悉直升機的基本常識,掌握與直升機的滅火配合方式,建立起地空聯(lián)合立體撲救森林火災的工作機制。二是建立信息通報和資源共享機制。遇到緊急情況,需要出動飛機滅火時,市、縣森林防火機構要把火場位置、過火面積、火勢、森林類型、火線火頭、風向風速、重要設施、居民村落、有無人員撲救、火場地形地貌、周圍水源坐標等及時告知航空應急救援調度指揮室,有利航站進行臨時航線規(guī)劃,制訂初步滅火方案,提前做好應急救援的各種準備。參加救援的飛行觀察員也要在第一時間,將飛機偵察到的火場情況、火場照片傳到前線指揮部,為領導科學、合理制定滅火方案提供依據。三是合理分工、互相支援。飛機滅火主要是撲打火頭、切斷火線,消滅明火,控制火勢的蔓延,地方專業(yè)撲火隊主要負責清理余火,防止死灰復燃,看守火場。飛機撲打明火時,專業(yè)撲火隊員注意避讓飛機,飛機離開火場時及時跟進,清理火場,鞏固滅火成果。通過地面、空中力量密切配合,合理分工,可以充分發(fā)揮地空立體作戰(zhàn)優(yōu)勢,提高森林防火總體作戰(zhàn)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