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氣道沖洗吸痰法在吸入性損傷氣管切開術后的應用及臨床護理干預。方法 選擇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接收治療的吸入性損傷患者總共92例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并按照隨機的方法分為兩組,即研究組(n=46)及對照組(n=46);其中,對照組的患者使用常規(guī)的吸痰方法進行吸痰,研究組使用氣道沖洗吸痰法進行吸痰;觀察并比較兩組的吸痰效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以及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結果 研究組的有效率是91.31%,對照組的有效率是65.22%,前組顯著高于后組(Plt;0.05);研究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是17.39%,對照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是63.04%,前組顯著低于后組(Plt;0.05);研究組及對照組相比,前組患者在環(huán)境、消毒、服務以及吸痰等各方面護理的評分均顯著高于后組,研究組的滿意度優(yōu)于對照組(Plt;0.05)。結論 在吸入性損傷患者的吸痰過程中,采用氣道沖洗吸痰法能夠在減少患者出現(xiàn)并發(fā)癥的同時,提高吸痰的效果以及患者對護理的認可與滿意,臨床中可以廣泛使用。
【關鍵詞】 氣道沖洗吸痰法;臨床護理;吸入性損傷
【中圖分類號】 R 47 【文獻標識碼】 A
Application of Airway Flushing and Sputum Suction after Tracheotomy for Inhalation Injury and its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WANG Aili
Comprehensive Internal Medicine,North Campus,F(xiàn)irst Hospital of Zibo City,Zibo 25520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airway flushing and sputum suction after tracheotomy with inhalation injury and its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7 to June 2018,92 patients with inhalation injury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study group(n=46)and the control group(n=46). Among them,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routine sputum suction method,the study group used the airway flushing sputum suction method,the two groups of sputum suction effect,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nursing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91.31%,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65.22%,the former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latter group(Plt;0.05),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17.39%,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63.04%,the fro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latter group(Plt;0.05),and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scores of nursing in various aspects of environment,disinfection,service and sputum aspiration in the previous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lt;0.05). Conclusion During the sputum suc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inhalation injury,the use of the method of airway irrigation and sputum suction can reduce the appearance of the patients. At the same time,the effect of the sputum suction and the recognition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on the nursing can be improved,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can be widely used.
【Key words】 Airway irrigation and sputum aspiration;Clinical nursing;Inhalation injury
當身體被燒傷以后,就會影響、破壞機體的自我保護屏障,使其不能發(fā)揮正常的功能,進而導致燒傷患者的免疫能力下降。一般來說,吸入性損傷在呼吸道燒傷的患者中比較多見,導致患者出現(xiàn)該疾病的主要原因為吸入了有害的煙霧和氣體等[1]。該疾病的患者發(fā)生了肺實質損傷,其氣道中黏膜纖毛的清除功能也受到影響,還存在黏膜水腫充血等現(xiàn)象。相關的數(shù)據(jù)顯示,大約有30%比例的燒傷患者同時存在吸入性損傷這一疾?。?]。該疾病的治療方法主要是氣管切開術,但由于術后患者的保護屏障遭到破壞,故有非常高的可能性出現(xiàn)氣道感染,情況比較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患者死亡,因而給予患者吸痰操作是術后必不可少的一步[3]。本文為了探討在吸入性損傷患者的吸痰過程中,使用氣道沖洗吸痰法這種方法的效果,選取了本院相關的研究對象進行研究,取得了較為理想的研究成果,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接收治療的吸入性損傷患者總共92例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經(jīng)過診斷,患者表現(xiàn)的癥狀與吸入性損傷一致;患者在出現(xiàn)損傷2 h內(nèi)接受了氣管切開術;患者以前沒有發(fā)生過呼吸道感染;患者或者患者的家屬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標準:患者除吸入性損傷外,還存在較為嚴重的腎、心、肝等器官方面的疾病。所納入的患者均符合上述的納入標準,并按照隨機的方法分為兩組,即研究組及對照組,每組46例。其中對照組男31例,女15例,年齡為22~64歲,平均為(34.9±2.1)歲;研究組男28例,女18例,年齡為23~66歲,平均為(35.1±1.9)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具有可比性。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已經(jīng)批準本次研究。
1.2 方法
1.2.1 吸痰方法 對照組:該組的患者使用的吸痰方法是常規(guī)吸痰法。具體的操作步驟為:右手握住持物鉗,夾起一次性吸痰管,將吸痰管插入到患者的氣道中,出現(xiàn)阻力的時候將負極打開進行吸痰,然后按照從下向上的方向,以緩慢的速度左右旋轉吸痰管,將痰液全部吸走,需注意停留的時間最長不能多于15 s[4]。
研究組:該組的患者使用的吸痰方法是氣道沖洗吸痰法。除了對照組中使用到的工具以外,還需要另外準備一副容量為20 ml的注射器以及15 ml左右的氣道濕化液,該液的主要成分包括100 ml生理鹽水、1 ml的異丙腎上腺、5 mg地塞米松以及慶大霉素和糜蛋白酶分別8萬U、1500 U。在進行沖洗的過程中,應該由兩人同時操作、相互配合,其中一人為吸痰做準備,幫助患者調整狀態(tài),提醒患者進行深呼吸,另外一人將注射器針頭拔除,并將提前準備好的濕化液抽取到注射器中,看準患者吸氣的時機將濕化液注入到氣道中,等待數(shù)秒鐘,當患者出現(xiàn)嗆咳時盡快吸出。進行吸痰操作時,應在套管口氣道位置插置吸痰管,將負壓打開,然后按照左右方向旋轉吸痰管,邊吸邊退。實際清理過程中,可以按照患者自身的承受情況,選擇沖洗的次數(shù),一般在3~5次,執(zhí)行操作前、完成操作后需要給予時長為5 min的高流量氧[5-6]。
1.2.2 護理 (1)監(jiān)控病情。在進行吸痰的過程中,由于會采取負壓抽吸的方式,所以有很大的可能性吸出患者肺部的含氧氣體,除此之外,在向患者的氣道注射液體的時候會刺激患者導致出現(xiàn)咳嗽現(xiàn)象,這些情況都導致患者出現(xiàn)缺氧。所以,在執(zhí)行操作的過程中,應該時刻監(jiān)控患者的病情,一旦在吸痰時發(fā)現(xiàn)患者出現(xiàn)臉色異常及咳嗽,務必第一時間內(nèi)終止吸痰。(2)口腔護理。存在吸入性損傷的患者口腔黏膜也會受到損傷,其口腔內(nèi)的自我保護屏障不再正常工作,所以患者口腔內(nèi)的細菌會不受控制地進行繁殖,成為影響患者肺部感染發(fā)生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術后對患者進行口腔護理也是非常重要的,醫(yī)護人員應該定期清潔患者的口腔,頻率控制在2次/d,同時患者在每次進食以后都應該使用濃度為0.9%的氯化鈉注射液或者溫水對口腔進行清潔。(3)檢查與記錄。在患者接受氣道沖洗的過程中,需要安排兩名操作該過程的人員,并且操作的人員應該為經(jīng)過特別培訓的護理人員,在開始操作前,首先對心電監(jiān)護儀和氧氣進行檢查,避免操作開始后不能正常使用。操作完畢后,記錄沖洗、吸痰的總次數(shù),觀察并記錄患者痰液的形狀[7-9]。
1.3 觀察指標與療效評定標準 (1)吸痰效果:顯效:患者存在的相關癥狀包括痰鳴音及痰液積聚感全部消失,同時其呼吸恢復平穩(wěn),血氧飽和度處于正常范圍。有效:患者存在的相關癥狀包括痰鳴音及痰液積聚感雖未完全消失,但癥狀輕微,同時呼吸不適感較弱,血氧飽和度波動較小。無效:患者存在的相關癥狀包括痰鳴音及痰液積聚感依舊很明顯,同時呼吸的不適感非常明顯,血氧飽和度的波動也非常大。有效率=(1-無效人數(shù))/總人數(shù)[8]。(2)并發(fā)癥。觀察患者是否出現(xiàn)肺部感染、刺激性咳嗽以及氣道黏膜損傷等并發(fā)癥。(3)護理滿意度。對患者護理滿意度的評估需要借助本院自制的量表,量表的內(nèi)容主要涉及四個方面,包括吸痰護理、住院環(huán)境、服務態(tài)度以及消毒隔離,每一方面的最高分為10分,最低分為0分,分數(shù)高代表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高。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lt;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研究組及對照組吸痰效果比較 研究組的有效率是91.31%,對照組的有效率是65.22%,前組顯著高于后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9.200,Plt;0.05),見表1。
2.2 研究組及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是17.39%,對照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是63.04%,前組顯著低于后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9.94,Plt;0.05),見表2。
2.3 研究組及對照組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 研究組及對照組相比,前組患者在環(huán)境、消毒、服務以及吸痰等各方面護理的評分均顯著高于后組,研究組的滿意度優(yōu)于對照組(Plt;0.05),見表3。
3 討論
一般而言,燒傷同時合并有吸入性損傷的患者病情是十分嚴重的,情況比較嚴重的患者會出現(xiàn)器官黏膜脫落和碳化,還有的患者甚至發(fā)生氣管內(nèi)血管破裂的情況[9-11]。導致吸入性損傷患者出現(xiàn)并發(fā)癥的原因有呼吸功能衰竭以及肺部感染,很多患者的死亡都是由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導致的。當患者出現(xiàn)肺部感染時,其氣道內(nèi)能夠起清理作用的黏膜纖毛的能力會出現(xiàn)下降,導致氣道內(nèi)滯留過多的分泌物和異物,最終影響肺泡,使肺泡出現(xiàn)萎縮,細菌大量繁殖造成感染[12-14]。對于這一類患者來說,其免疫功能遠遠弱于正常人,此時對其采取吸痰這種侵入性操作,會非常容易將套管上附帶的細菌傳播到患者的氣管深部,導致其發(fā)生外源性感染[15]。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研究組的有效率是91.31%,對照組的有效率是65.22%,前組顯著高于后組(Plt;0.05);這是因為采取氣道沖洗吸痰法相比常規(guī)的吸痰法而言,在吸收氣道產(chǎn)生的分泌物和痰液方面更加徹底,能夠非常有效地防止分泌物和痰液的積累,所以患者氣道內(nèi)的痰液黏稠度非常低,吸痰的效果自然更加理想。同時本研究的結果顯示,研究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是17.39%,對照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是63.04%,前組顯著低于后組(Plt;0.05);這是因為肺部感染的產(chǎn)生原因為機體內(nèi)清理分泌物的能力極大的降低,壞死的黏膜以及痰液等不能在產(chǎn)生后第一時間內(nèi)排出,氣道沖洗吸痰法在清理氣道方面的效果更加良好,所以出現(xiàn)肺部感染病例相對較少;而刺激性咳嗽是由氣道水腫導致,氣道黏膜損傷是由進行多次刺激性的操作造成,可見常規(guī)吸痰法的刺激性更大。研究組及對照組相比,前組患者在環(huán)境、消毒、服務以及吸痰等各方面護理的評分均顯著高于后組,研究組的滿意度優(yōu)于對照組(Plt;0.05)。這可能是因為使用氣道沖洗吸痰法的效果更好,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小,導致患者的舒適程度更高,所以對于護理人員的工作更加滿意。
綜上所述,在吸入性損傷患者的吸痰過程中,采用氣道沖洗吸痰法能夠在減少患者出現(xiàn)并發(fā)癥的同時,提高吸痰的效果以及患者對護理的認可與滿意,臨床中可以廣泛使用。
參考文獻
張如蘋,劉金艷,郭飛,等. 人工鼻氣道濕化吸痰在ICU危重患者氣管切開周圍皮膚預見性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 陜西醫(yī)學雜志,2018,515(5):136-139.
郭光華,黃春輝,錢漢根,等. \"八二\"昆山工廠鋁粉塵爆炸事故特重度燒傷患者重度吸入性損傷救治分析[J]. 中華燒傷雜志,2018,34(7):455.
MONTEIRO D,SILVA I,EGIPTO P,et al. Inhalation injury in a burn unit: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prognostic factors[J]. Annals of Burns amp; Fire Disasters,2017,30(2):121.
倪佳瑩,朱利紅,趙朋,等. 氣道管理小組在群體嚴重燒傷合并吸入性損傷患者救治中的作用[J]. 中華燒傷雜志,2018,34(6):354.
李傳圣,張振宇. 重度燒傷伴吸入性損傷患者人工氣道的管理[J]. 天津護理,2018,26(5):44-45.
張滿萍,石紅榮,丁菊妃,等. 持續(xù)或間斷氧氣霧化吸入在中重度顱腦損傷氣道黏膜干燥患者中的應用評價[J]. 浙江臨床醫(yī)學,2018,20(4):704-705.
GRAHAM R E,HUZAR T F. Letter to the Editor,RE:“Incidence of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in burn patients with inhalation injury treated with high frequency percussive ventilation versus volume control ventilation:A systematic review” by Haitham S. Al Ashry,George Mansour,Andre Kalil,Ryan Walters,Renuga Vivekanandan [Burns 42,(2016)(September(6))1193–1200][J]. Burns,2017,43(3):688-689.
林佳,張征,周婉平,等. 負壓吸痰對健康足月順產(chǎn)兒血氧飽和度和心率的影響[J]. 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2018,25(19):13.
賴亞文,戚兆力. 機械排痰配合霧化吸入在頸髓損傷并截癱患者呼吸道護理中的應用[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2):283.
OTTERNESS K,AHN C,NUSBAUM J,et al. Emergency Department Management of Smoke Inhalation Injury in Adults[J]. Emerg Med Pract,2018,20(3):1-2.
朱婷婷,何彬,陳嫣紅. 改良淺層吸痰法在氣管切開患者氣道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 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8,34(20):131-133.
孫雪,趙大國,王俊,等. \"八二\"昆山工廠鋁粉塵爆炸事故13例特重度燒傷合并重度吸入性損傷患者的臨床特征分析[J]. 中華燒傷雜志,2018,34(7):450.
AUNG MT,GARNER D,PACQUOLA M,et al. The use of a simple three-level bronchoscopic assessment of inhalation injury to predict in-hospital mortality and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patients with burns[J]. Anaesthesia amp; Intensive Care,2018,46(1):67.
王欣,馬偉,張雪寧,等. 特重度燒傷伴吸入性損傷患者支氣管壁厚度動態(tài)變化趨勢及對預后的意義[J]. 中華燒傷雜志,2018,34(4):208.
ISHIKAWA K,YANAGAWA Y,KATO Y,et al. Management of Multiple Burned Patients with Inhalation Injuries[J]. Air Medical Journal,2018,37(3):174-177.
(本文編輯:周騰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