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金桂,李祎博,孟斐,董振華
(沈陽醫(yī)學院附屬中心醫(yī)院檢驗科,遼寧 沈陽 110024)
貧血是一種由人體外周血紅細胞容量減少所引起的綜合征疾病,患者在病情影響下可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頭暈、面色蒼白、耳鳴等癥狀表現(xiàn),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及日常生活[1]。目前,臨床上發(fā)病率較高的貧血疾病類型主要為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和缺鐵性貧血,不同類型的貧血疾病需采用不同的治療措施,因此,盡早對貧血疾病類型進行準確的鑒別診斷尤為重要[2]。以往,臨床多采用單項血常規(guī)檢驗方法為貧血患者進行病情檢驗,但上述檢測方法在檢驗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導致檢驗準確率顯著下降,從而不利于患者的疾病診斷[3]。相關研究[4]表明,通過為貧血患者采用聯(lián)合檢驗方法進行病情診斷,可有助于提升診斷準確率,且明顯增強治療效果?;诖?,本研究旨在探討聯(lián)合檢驗對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的診斷意義,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20 例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患者作為觀察組,另選取同期健康體檢者20 名作為對照組。對照組男10 名,女10 名;年齡23~69 歲,平均年齡(47.6±4.2)歲。觀察組男9 例,女11例;年齡25~71 歲,平均年齡(47.9±4.1)歲。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臨床資料完整;癥狀符合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標準。排除標準:中途無法繼續(xù)本研究;合并嚴重的臟器功能性疾??;其他類型貧血;精神功能障礙;惡性腫瘤患者;溝通或認知功能障礙。
1.2 方法 兩組均進行聯(lián)合檢驗,具體檢驗方法:①血液樣本采集。檢測當天,全部研究對象均分別采集1~2 mL的空腹靜脈血,血液樣本置于盛有乙二胺四乙酸二鉀(EDTA-K2)的抗凝管中,混勻,統(tǒng)一保存。②聯(lián)合檢驗。a.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和平均紅細胞比容(MCV)檢驗方法:依據(jù)全自動紅細胞計數(shù)儀的相關操作流程檢驗血液標本;其中,RDW 的正常值范圍為11.6%~14.6%,MCV 的正常值范圍為82.0~94.0 fL。b.血紅蛋白(Hb)電泳檢驗方法:依據(jù)血紅蛋白電泳的相關操作流程檢驗血液標本;檢驗結果判定標準為α-地貧的診斷標準為伴快速區(qū)帶,輕型β-地貧的診斷標準為血紅蛋白A2(HbA2)3.5%~6.0%,重型β-地貧的診斷標準為不存在或僅有少量HbA2。c.紅細胞(RBC)滲透脆性實驗:采用紅細胞脆性一管法進行血液標本檢驗,正常值為溶血比率>60.0%。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血液學指標結果,分析聯(lián)合檢驗對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的診斷意義。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百分比(%)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血液學指標檢查結果比較 觀察組RDW、HbA2水平均高于對照組,MCV 水平、RBC脆性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液學指標檢查結果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of hematological index examin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1 兩組血液學指標檢查結果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of hematological index examin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注:RDW,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MCV,平均紅細胞比容;HbA2,血紅蛋白A2;RBC,紅細胞
組名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RBC脆性72.16±6.13 42.67±4.96 16.73 0.01例數(shù)20 20 RDW(%)11.42±1.37 12.69±1.53 2.77 0.01 MCV(fL)89.16±7.14 67.20±5.17 11.14 0.01 HbA2(%)3.12±0.49 3.89±0.62 4.36 0.01
2.2 聯(lián)合檢驗對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的診斷分析 MCV與Hb電泳聯(lián)合、MCV與RBC脆性聯(lián)合及Hb電泳與RBC脆性聯(lián)合的串聯(lián)試驗靈敏度較高,其并聯(lián)試驗的特異度較高,見表2。
表2 聯(lián)合檢驗對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的診斷分析Table 2 Diagnosis and analysis of combined tests on globinogenesis anemia
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屬于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貧血疾病類型,由于上述疾病的機體癥狀表現(xiàn)均較相似,因此,醫(yī)生在為貧血疾病患者進行臨床診斷前,多要求患者進行血常規(guī)檢驗,以確定具體的貧血疾病類型,為此,于檢驗期間為貧血患者應用診斷準確率較高的檢驗方法尤為重要[5-6]。血液檢驗作為一種安全、高效的疾病檢驗方法,可通過對患者的血液標本進行相應的指標檢測,進而有效判斷患者是否存在貧血表現(xiàn)及病情嚴重程度。相關研究報道指出,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患者的紅細胞檢驗結果數(shù)值與缺鐵性貧血患者的檢驗結果存在較大差異,且缺鐵性貧血患者由于機體血紅蛋白數(shù)量不足,進而可致使其RDW水平上升,而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患者存在一定的珠蛋白合成障礙表現(xiàn),從而導致機體血紅蛋白水平明顯上升[7-9]。通過為貧血患者開展血液相關聯(lián)合檢驗,可準確發(fā)現(xiàn)不同疾病類型患者的多種檢驗指標差異,進而為患者的疾病鑒別及診斷提供更有價值的參考依據(jù)。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RDW、HbA2水平均高于對照組,MCV 水平、RBC脆性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貧血患者的各項聯(lián)合檢驗指標結果與對照組體檢人群相比存在明顯差異,且檢驗指標中的RDW可有助于明確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聯(lián)合檢驗可有助于降低貧血疾病誤診率。此外,MCV與Hb電泳聯(lián)合、MCV與RBC脆性聯(lián)合及Hb電泳與RBC脆性聯(lián)合的串聯(lián)試驗靈敏度較高,其并聯(lián)試驗的特異度較高。表明聯(lián)合檢驗可明顯提升貧血檢驗靈敏度和特異性,該檢驗方法的結果具有較高的診斷參考價值。
綜上所述,為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患者開展聯(lián)合檢驗的效果顯著,可明顯提升疾病鑒別診斷準確性,具有較高的檢驗靈敏度及特異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