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成良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qū)職業(yè)教育中心 浙江紹興 312000)
聲樂教學是一項長久而復雜的課題。根據(jù)聲樂藝術這門學科的特殊性,其教導者與學生都應不斷更新自身聲樂知識儲備。為更好地提升中職學校學前專業(yè)聲樂課堂中基礎薄弱學生的能力,現(xiàn)階段中職學校必須通過拓展專業(yè)知識途徑,更新教學觀念,開創(chuàng)多元化的音樂課程,減少聲樂薄弱生,提高中職學生聲樂學習的積極性,實現(xiàn)聲樂教學更快、更好的發(fā)展。
中職學校的學生文化基礎相對較弱,缺乏自身約束力與學習、思考能力,對知識深層的理解相對欠缺。因此,教師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應抓住學生自身特點,并從實際情況出發(fā),通過多元化的聲樂教授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聲樂的興趣。在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中,聲樂教學過于死板,不能合理地對學生指出有效建議。因此,在新的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應引進新式教學理念,對學生進行合理化的教學指導,如采用小組教學,這樣更有利觀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個性化變化。教師通過觀察與結合學生自身特點,進行有效點評,找出學生身上的不足之處,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聲樂素質。教師只有正確認識到中職學生聲樂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差異性變化,才能更好地運用自身聲樂教學能力進行指導與糾正,從而提高學生的聲樂學習能力。
在面對聲樂基礎知識薄弱的學生時,教師應注重自身的教育方式,提高自身專業(yè)能力與素養(yǎng)。不能因學生聲樂基礎知識較弱,便對其放縱不管使其自暴自棄,從而失去聲樂學習的興趣。比如,在聲樂教學過程中,一些學生基礎能力較弱,自身自覺性較差,在進行聲樂基礎知識學習時未能很好地掌握,在聲樂教學過程中顯得十分吃力。面對類似學生時,教師應該勇敢面對,積極地對基礎知識薄弱的學生進行輔導。運用自身教學經(jīng)驗幫助基礎薄弱的學生進行有效地分析,促進其能力的提升,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使學生能進一步提高聲樂學習興趣和信心。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對學生區(qū)別對待,在面對知識薄弱的同學時,更應發(fā)揮自身教學修養(yǎng)。聲樂教學需要教師不斷提高自身專業(yè)能力,在閑暇之余能夠掌握更多關于聲樂知識方面的教學與知識理論,同時提升自身教學素養(yǎng),促進中職學生聲樂能力的提升[1]。
每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與贊賞。老師不經(jīng)意間的一個點頭、一個微笑、一句表揚,會如同春雨滋潤學生的心田,是學生積極向上努力學習的信心與生長的力量。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學會理解學生、寬容學生、與學生進行和睦相處,使人際關系更上一層樓。在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往往因為原則問題將二者隔離。寬容是教師有效的教育態(tài)度,也能提升教師的師德修養(yǎng)。在實際運用過程中,教師應對聲樂基礎能力較弱的學生進行適當?shù)馁澷p。莎士比亞說:“贊賞是罩在人心靈上的陽光?!被A知識薄弱的學生也渴望得到陽光、得到贊賞。對此,教師應時刻欣賞自己學生的良好品質與個性特點,從而拉近師生距離,建立和諧美好的師生關系。在實際的聲樂課堂中,因聲樂教學具有多變性,在課堂上學生很容易發(fā)出奇怪或其他讓人發(fā)笑的聲音,教師應更加注重學生的尊嚴。這主要是由于學生基礎知識薄弱,才不能正確領悟到教師所教授的聲樂知識,在面對此類學生出現(xiàn)狀況時,教師給予一個肯定的眼神或一句沒關系,都能讓學生能在心底對教師產(chǎn)生喜愛,從而對教師所授教的聲樂教學產(chǎn)生興趣。學生往往對教師產(chǎn)生喜愛,才能對其所授科目進行發(fā)自內(nèi)心的自主學習行為。因此,教師有效地對學生進行鼓勵與欣賞,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聲樂綜合素質。
自信是影響學生聲樂學習效果的關鍵之一。教師激發(fā)和樹立學生學習聲樂的自信心,是教師自我能力突破的表現(xiàn)。在聲樂學習過程中,由于聲樂變化的多樣性,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會出現(xiàn)多樣化的阻礙與困難。若教師不能給予正確的引導,則會導致學生在聲樂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焦慮的心態(tài),從而對聲樂學習產(chǎn)生厭惡,造成惡性循環(huán)。因此,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光要教授學生專業(yè)技能與知識理論,更應注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的焦慮與其他不良因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困難面前不退縮,勇往直前。自尊是學生自我意識的重要表現(xiàn)之一,是一個人發(fā)展與前進的動力。在聲樂教學過程中,學生不能對自身有良好的認識也是阻礙個性發(fā)展的重要原因。教師在學生產(chǎn)生過困惑與不解時,應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合理引導,讓學生正確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和別人缺少的優(yōu)點。讓學生在聲樂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效發(fā)揮潛能,提高聲樂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2]。
“成功是99%的汗水加1%的智慧”,聲樂學習也是如此,只有學生經(jīng)過不斷的努力與提升自己,才能脫離“聲樂薄弱生”這個范圍。聲樂學習具有很強的特殊性,如果學生不敢張嘴,是無法將聲樂學習學好的。故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與不解都需要教師進行合理的指導。引導學生正確解決現(xiàn)階段面臨的困難,對聲樂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對聲樂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更加有效地提高聲樂學習技巧。古人云,“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但在學生修行的過程中,首先需要有師傅有效地將學生引進門。因此,教師在聲樂教學過程中要有效利用自身專業(yè)能力,將學生帶到聲樂學習的大門內(nèi),讓學生對聲樂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能力[3]。
聲樂教學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個體訓練,同時更加有效地將學生與集體相融合。對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對學生進行分組學習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團體學習意識,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幫助,提升聲樂學習能力。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教師將音域不同的學生分配到一個小組,讓同學之間互相糾正對方的錯誤與發(fā)音特點,能有效提高自身聲樂學習能力,使學生在聲樂學習過程中更好地認識團體凝聚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在小組式學習中,通過同學之間的互相幫助與講解,能讓聲樂能力較弱的學生更好地學習聲樂,取得進步。
在中職學校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針對本專業(yè)的學生特點開展有效的教學指導,更新教育方法,將多元化教學方式運用到聲樂課堂中。教師應在提升自身聲樂綜合能力的前提下,鼓勵、引導學生客觀地看到自身的表現(xiàn)與發(fā)展。通過聲樂教學不斷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幫助中職學生建立良好的藝術觀與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