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芮閣
約莫早晨6點的光景,屋外開始響起隱約的人聲,我便在愈演愈烈的喧鬧前奏里朦朧地醒來,趿著拖鞋去衛(wèi)生間刷牙洗臉。那時我臨近高考,租住在校門口路邊的陳舊樓房里,隔音效果非常差,巷口早餐攤的叫賣聲成了喚醒我起床的天然鬧鐘。
穿過一排香氣四溢的小攤,走到街角的面館。老板娘熟稔地招呼我:“妹妹,今天吃啥子,還是紅油小面嗎?”
往店里走便可以看到熟悉的身影,埋頭食面的都是一群早起的學(xué)生,狼吞虎咽的吃相,沒有人慢條斯理。至今我仍然記得大家匆匆的樣子,寧可少睡一刻鐘也要趕去吃一碗面條,然后開始新的一天。日子很苦,卻沒有人抱怨。
我在宜昌獨自生活的6年光陰里,紅油小面是我關(guān)于這座小城最深刻的記憶。面條的香氣暈染舊時歲月,回憶起來也是滿心感懷。我是來自小鎮(zhèn)的姑娘,并非城市里的原住民,只是為了學(xué)業(yè)在此地暫居,我如一個局外人游走在城市的邊緣,識記這個溫和城市的人事與美食帶給我的些許溫暖。
“小面”一稱來自方言,是素面的意思。和母親在家中煮的掛面不同,紅油小面更為筋道,一條一縷更有彈性。獨特的紅油湯汁咸辣爽口,色澤鮮紅;再撒一把煮好的黃豆,入了辣味,口感軟糯。隆冬時節(jié),吃完面,捧著瓷碗飲一口熱湯,在氤氳的熱氣里便覺得內(nèi)心滿足。
高二那一年,我剛滿16歲,藏有一段青澀的年少情事, 學(xué)校、家庭極力反對。家里嚴格控制了生活費,替我們充好飯卡,剛好夠在學(xué)校用,我們手里沒有現(xiàn)金。老師看得太緊,我們雖然同班,卻一句話都不能講。走廊里擦肩而過,也只是側(cè)身低眉,視而不見。偶爾下晚自習(xí)他和我擦身而過, 塞一張字條在我手心,僅此而已。
星期天的早晨,我們各自從學(xué)校門口出發(fā), 走到步行街見面。我遠遠跟在他身后, 看他瘦削的背影。街口有一家面館,他進去點了一碗小面。我隨后進去,他正在點單,他對煮面師傅說:“一定不要放蔥和香菜,謝謝?!?/p>
那家店沒有裝修,墻上積了陳年的油煙。他在桌上抽了粗糙廉價的餐巾紙給我擦了擦凳子,叫我坐,又認認真真地把桌子擦了一遍。我們就面對面坐著,默默看對方。
面端上來了, 面條根根分明,韌性十足,紅湯散發(fā)著熟悉好聞的氣味。我最喜歡吃加進去的黃豆,綿綿的口感讓人心生柔軟。只是老板忘了免蔥,他就一點點把蔥挑出來,我安靜地等。然后兩個人就沉默著,一起分著吃光了一碗面。我的眼淚全落在了面湯里,他伸出手替我擦,怎么都擦不干。我們不約而同地嘆氣,卻又無可奈何。
吃完我先離開面館,獨自回了學(xué)校,一路上我又歡喜,又難過。那年一碗小面3塊錢。我們真窮,除了年輕和倔強,什么都沒有。
高考結(jié)束后,很快我便離開了宜昌。離開之前,我獨自去吃了一碗紅油小面, 吃得很慢,一箸一口之間,回味了這些年的人、事、音、書, 多少有些唏噓?!耙巳酥?,昌盛之地,后會無期?!标柟庀拢鷻C里播放著《驪歌》,我在歸鄉(xiāng)的大巴上發(fā)表狀態(tài)道再見,算是與6年的年少歲月道別。
后來我吃過一些昂貴的或者珍稀的食物,大多如過眼云煙,匆匆而過。我與他早已背道而馳,卻始終記得16歲時與他分食的那一碗小面,眼淚落在湯里很快就消融不見的那一碗小面。
老奢//摘自《一人一飯》,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聯(lián)合讀創(chuàng)出品,本刊有刪節(jié),令山一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