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fā)現(xiàn),媽媽這個存在,著實有很大的共性:愛抱怨?!澳阍趺催@么不懂事,一點都不知道幫忙?!薄拔以谕饷胬鬯览刍?,回來家里,飯沒煮,地沒掃?!薄耙稽c都不知道體諒大人的辛苦?!?/p>
聽到媽媽這么抱怨的時候, 你若反駁說自己其實也干了啥,媽媽就會找出其他事來抱怨。
當你想替媽媽分擔一點,她又會找理由不讓你干。
這些方法都失敗后。你終于煩了,使出了終極大招——回避。你不想見她,減少跟她見面、聯(lián)系的次數(shù),盡量避免正面接觸。只是,你有沒有想過,媽媽怎么就這么愛抱怨,讓人心煩呢?心煩是因為你只聽到媽媽嘴里說什么,沒聽到心里說什么。
其實,化解媽媽的抱怨,只需要一句話:謝謝媽媽。它的變式有很多:謝謝媽媽為我做的一切。媽媽,你真辛苦。媽媽,你真厲害。媽媽,你對我太好了。
能干的人擅長的就是干活,為家操心,為你操勞。人付出擅長的東西,希望的是能換來自己缺少的、不擅長的東西。能干的人需要的從來不是分擔,而是看見。
小時候的她們也是一個個被抱怨不干活的孩子,得不到媽媽的認可。隨著她的長大,結(jié)婚、生娃,在新的關(guān)系里不斷付出,她在付出的時候,已經(jīng)非常累了。現(xiàn)實層面上,她實在付出不了更多了??墒撬窒M隳苤浪隽撕芏?,付出了很多。那怎么辦呢?
潛意識就要啟動她偉大的保護機制——抱怨。抱怨累、抱怨慘、抱怨你不干。我越是證明自己累,越是說明我付出的多啊。你看你,這沒干,那沒干。意思就是提醒你快看看,我干了啊,你看到了嗎?
媽媽的信念就是“ 有多少力氣, 就要付出多少” 。抱怨的重點不是累,不是慘,不是你怎么不長眼,而是我付出了這么多,你看到了嗎?我這么能干,你知道嗎?
這個時候你找出證據(jù)證明自己干了很多,你滿懷內(nèi)疚去幫媽媽做,她還是沒有被看到啊。目的沒達到,當然要繼續(xù)抱怨。
所以媽媽不能對你滿意。對你滿意了,還怎么向你索取關(guān)愛。也不能接受你替她分擔,你分擔了,她還得做更多才能襯托出自己做了很多、多累。所以她只有感覺自己很累,很慘,很委屈,她才能感覺到“我付出了很多”的偉大感。
而你的那些對策都是無效策略。有效策略就是看見。怎么看見呢?四個字——謝謝媽媽!如果你是你的媽媽,付出了很多,在抱怨的時候,聽到了這四個字,你還會抱怨下去嗎?
孩子做了什么,或沒做什么,還那么重要嗎?當然了,這時候媽媽需要一個臺階下,所以會補充一句:凈說些沒用的。
實際上,媽媽這時是害羞了,但是又不能直接把板著的臉笑起來,總得有點緩沖吧。其實這時候,你干不干已經(jīng)不重要了。
媽媽需要被看見。她為什么不直說呢?你在付出的時候,會好意思直接說“我要求表揚”嗎?你能意識到自己有這個需求嗎?這是潛意識里的需求。很難被自己意識到,但的確存在著。
媽媽在付出的時候,有兩部分同時存在著:第一部分:她為你服務(wù),為家付出,這就是在表達愛。這是她作為母親、妻子角色的部分,是她成人的一部分。第二部分:她向你索取認可、看見、關(guān)注,這是她兒時未被滿足的部分,是她小孩的部分。
當媽媽抱怨,其實只是因為她第二部分沒有被滿足。當她第二部分被滿足,第一部分就更有力量,就會給你更多的愛。
其實, 媽媽一直在用她的方式愛著你。她向你索取關(guān)注和認可,不代表她沒有在表達愛。她的抱怨、慘、累,只是她的表達方式,最舒服的表達方式。這種方式,不需要被矯正。而你,只需要一句話, 就能讓媽媽停止抱怨,不用干活就可以得到媽媽更多的愛了。多劃算。
張小曼//摘自叢非從微信公眾號,本刊有刪節(jié),四季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