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天醫(yī)
東京奧運會上,中國跳水“夢之隊”以7金5銀收官,在4個單項中包攬冠亞軍,在4個雙人項目里收獲3金。這支收割獎牌的隊伍背后,有位隱形的特殊教練——“AI教練”。
跳水動作難度高,在1至2秒時間內完成整套動作常讓人感覺“眼睛跟不上”。為了精確測量運動員的動作并打磨得更加完美,中國國家跳水隊引入了“3D+AI”跳水訓練系統(tǒng),還為它頒發(fā)了工號為001的“國家隊AI教練”工作證。簡單講,這個系統(tǒng)的作用是讓跳水動作看得清、看得準、看得全、看得懂。
首先,訓練場館內的高速相機等設備采集運動員的動作,清晰完整地記錄下每幀畫面,回放時可以隨時定格讓動作看得清。之后,軟件系統(tǒng)對人體姿態(tài)進行三維重建及量化評估,讓教練看得準。這樣就能把之前模糊的“起跳稍微低了點”,變成精確定量的“起跳高度比標準低12.5厘米”。
另外,之前運動員每完成一次跳躍,教練只能從一個固定角度觀察,而這個系統(tǒng)完整記錄下跳水動作和場館細節(jié),重放時可以360度自由旋轉,看得更全面。
當然,記錄數據不是最終目的,“AI教練”不僅能識別出跳水動作和難度系數,還會通過算法為動作完成質量打分,分析目前問題的原因,并協助教練制定計劃解決訓練當中的實際問題。
這屆奧運會中,不僅跳水隊得到了“3D+AI”訓練系統(tǒng)的重要支持,其他體育項目背后也有很多“黑科技”的協助。比如,盧云秀奪得金牌的女子帆板RS∶X級項目,賽前也得到了科技團隊提供的風和水等方面的分析和預測。
“AI教練”這么有優(yōu)勢,價值會不會超過真人教練,并逐漸取代他們?從人們開始認真分析運動,類似的問題就一直在爭論中:在運動員選材或訓練當中,到底是經驗老到的教練“打眼一看”判斷準確,還是定量分析更有意義。
“分析運動”已經成為運動科學領域里的一個分支學科——運動表現分析,主要方向是直接研究運動員或運動隊在實際體育比賽和訓練中的表現。研究內容可以是具體動作、體能指標、技戰(zhàn)術等等。比如,這名跳水選手應該關注起跳高度,那名足球運動員要先提高跑動速度。
運動表現分析剛進入體育賽事時,運動員和教練都很抵觸這種看起來非常死板的分析,認為數據分析不如人的綜合判斷可靠,特別是在足球比賽中。
面對質疑,研究者對比了教練的回憶與客觀數據,結果顯示足球教練只能回憶起比賽中30%的關鍵制勝因素,其中還有45%是錯誤的。即使事先告訴教練會被問及哪些問題,教練的回答仍然會出現錯誤。于是,一個新的體育職業(yè)應運而生——運動表現分析師。
運動表現分析系統(tǒng)越來越成熟,幫助不知名足球隊晉級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后,在1999年引起了頂級俱樂部曼聯隊教練的關注。球隊想嘗試這種新的分析方式,但又不完全信任它,要求當季至少贏得一項比賽,才會事后支付分析費用。結果,曼聯隊那個賽季包攬了歐洲冠軍聯賽、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和英格蘭足總杯的獎杯,下個賽季的分析訂單滾滾而來。
慢慢地,運動表現分析建立了自己的協會——“國際運動表現分析協會”。學科領域的人才培養(yǎng)逐漸完善,也幫助更多運動員提高成績,促使整個體育比賽水平提升。
隨著中國科技的發(fā)展,運動表現分析還將納入更多測量指標,數據更精確,后期的分析也更合理、更有實際指導意義。期待未來的分析技術可以應用到體育領域的更多場景,助力中國體育競技更快、更高、更強。
//摘自果殼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