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任九玲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政府民意調查中心
在中國旅游日來臨之際,為了解包頭市居民2021年旅游意愿和對旅游業(yè)發(fā)展的期盼,以及影響居民出游的因素,包頭市政府民意調查中心于近日開展了“2021年包頭市民旅游意愿調查”。本次調查采用計算機輔助電話系統(tǒng)(CATI)進行隨機抽樣,全市范圍內完成有效問卷4105份。調查顯示,27.9%的受訪者在今年有出游計劃或已經出游,72.1%的受訪者今年沒有出游計劃。
從性別構成看,男性受訪者2373人,占57.8%;女性受訪者1732人,占42.2%。
從年齡結構看,18歲以下受訪者占0.1%;18-24歲受訪者占2.2%;25-40歲受訪者占54.4%;41-55歲受訪者占28.5%;56-65歲受訪者占10.5%;66歲及以上受訪者占4.3%。
從獲得學歷看,初中及以下學歷占7.0%,高中、中專、職高占17.3%,大學??普?6.8%,大學本科及以上占48.9%。
在回答“您今年是否有出游計劃或已經出游”時,27.9%的受訪者表示有出游計劃或已經出游,選擇不出游的受訪者占72.1%。出游的受訪者中,計劃今年出游1-2次的有84.2%,3次及以上的占15.8%。
在不出游的受訪者中,工作繁忙是影響受訪者出游的最主要原因,占47.5%;排在第二位、第三位的分別是資金不足(27.5%)和擔心疫情(26.6%)。其次是游客太多、安全顧慮、習慣在家,分別占9.7%、8.0%和7.8%。
由于國外疫情持續(xù)反復,市民境外旅游意愿大大降低,在旅游目的地選擇上,選擇境內旅游的比例為79.1%,占比最大;其次是周邊游、省內游,占比分別為39.9%和39.6%。僅有8.5%的受訪者選擇出境旅游。
在出游方式的選擇上,自助游以48.4%的占比穩(wěn)居首位;其次是與家人、朋友及同事結伴游,占36.1%;通過旅行社預訂的自由行、自助游占比較少,分別為6.7%和6.4%。在出游天數選擇上,選擇出游四到七天的受訪者最多,達63.9%;其次是選擇兩周左右出游,占22.6%;選擇出游一到三天的占8.0%;還有5.5%的受訪者選擇出游一個月左右。
在旅游交通方面,市民出行方式多樣化程度不斷提高,旅游市場環(huán)境日趨改善,相關消費需求旺盛。市民出游選擇私家車的比例較往年有了明顯提高,達到61.5%,與傳統(tǒng)出游交通方式火車/高鐵(69.8%)、飛機(67.0%)相差不大。調查顯示,疫情后市民更加喜歡安全方便的自駕游,盡量避免到車站等人口密集的地方,但是對于遠途旅行來說,鐵路、飛機出行仍然是重要選項。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代家庭對孩子全面發(fā)展的教育需求,以及孩子對大自然接觸匱乏,加之電子設備泛濫等諸多原因,讓兒童外出旅游成為熱門。從旅游時間選擇來看,32.6%的受訪者選擇寒暑假出游;29.4%的受訪者選擇帶薪休假,錯峰出游;選擇背起背包隨時出游的受訪者占26.7%;排在第四位的是小長假出游,占21.1%。
隨著國內新冠疫情好轉,市民出行意愿強烈。在常態(tài)化防控的情況下,游客出游會做哪些防護工作呢?調查顯示,配戴口罩已經成為普通老百姓的首選,占96.4%;下載并使用健康碼(84.9%)、隨身攜帶消毒濕巾(72.8%)、免洗洗手液(61.3%)和自備餐具(34.8%)都成為出游必備的防護工作。另外,隨著疫苗接種工作在全國的推廣,有近六成的消費者選擇出游時會提前接種新冠疫苗,同時還有超三成的消費者會在出游前后進行核酸檢測。
強制消費(34.7%)、購物店假冒偽劣商品多(32.2%)、費用不合理(30.5%)、景區(qū)規(guī)劃不夠人性化(28.6%)和景區(qū)或旅行社工作人員職業(yè)素質差(27.1%)是旅游消費者投訴的主要問題。在處理投訴的方式中,48.8%的消費者選擇向旅游管理部門投訴或申訴,選擇與旅游經營者協(xié)商的占34.0%,請求消費者協(xié)會調解的有21.6%。值得關注的是有30.2%的消費者選擇不加理會,比例之高,不得不引起重視。
受到疫情的影響,國內的旅游市場已經被壓抑了相當長時間。目前各地旅游業(yè)均已在回暖階段,由于人們潛在的旅游需求也被遏制了一段時間,之前不少業(yè)內人士猜測,“五一”將會迎來旅游業(yè)的第一波報復性增長。那究竟疫情過后市民外出旅游的費用會增加還是減少呢?選擇人均旅游支出2000元—5000元的占53.0%,人均5000元—10000元的占23.3%,人均低于2000元的占15.1%。與疫情前相比出游預算基本不變的有71.7%;預算減少的有21.6%;預算增多的有6.7%。在目的地選擇方面,72.7%的受訪者表示不會赴之前疫情較重的地方旅游,會去的僅占10.0%,不確定的占17.3%。
調查顯示,休閑與度假占本次調查旅游動機的第一位,達到60.5%;陪伴家人、朋友排第二位,占53.5%;接下來依次是增加閱歷與積累經驗、回歸自然和了解異域文化,分別占25.9%、24.8%和24.2%。受訪者了解某地旅游景點的資訊主要渠道為朋友或親人推薦(48.8%),其次為旅游門戶網站或論壇(36.6%)與旅游搜索引擎(27.1%),最后為旅游機構推薦(16.5%)、目的地景區(qū)網站(16.3%)和電視或報刊雜志(12.9%)。旅游目的的選擇上,自然風光(78.1%)、名勝古跡(56.0%)、地方美食(40.7%)有較多人選擇。
調查顯示,網絡預訂明顯高于傳統(tǒng)渠道預訂,其中近七成受訪者采用網絡預訂的方式進行報名;選擇電話預訂和旅行社門店預訂的受訪者均不足兩成。在線旅游服務以及移動客戶端為代表的“智慧旅游”新業(yè)態(tài),對旅游行業(yè)滿意度提升起到關鍵作用。在消費支付選擇上,受方便快捷、網絡知名度高、支付安全及價格因素等影響,更多的受訪者選擇移動終端支付(53.5%)和在線網絡支付(34.0%),而傳統(tǒng)支付方式如刷卡消費(6.6%)和現金支付(3.8%)僅占到一成左右,還有2.1%的受訪者選擇其他支付方式。
受疫情的影響,旅游消費者的生命安全意識顯著增強,旅游消費者無論對旅游安全、食品安全,還是環(huán)境衛(wèi)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管理者要從只追求價格差的低層次服務產品中走出來,要從門票經濟的單一產品模式中走出來,從景點、服務到旅游安全都要多樣化,同時旅游景區(qū)要持續(xù)做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加大在安全方面的投入,杜絕各類安全事故的發(fā)生。同時,建立健全相應的安全管理責任制度并將制度落實到位,促進旅游業(yè)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加快推進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征的智慧旅游發(fā)展,準確把握“互聯網+旅游”發(fā)展方向,主動融入新型智慧城市和數字鄉(xiāng)村建設,打通數據孤島?!盎ヂ摼W+旅游”的基礎是工作流程的數字化和消費環(huán)節(jié)的互聯網化。持續(xù)完善包頭市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體系,完善城市文化服務功能,增添現代化文化旅游景觀,增強文化魅力。
加強旅游公共設施建設,充分利用獨特的旅游資源優(yōu)勢,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造集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為一體的旅游產業(yè)。一要健全景區(qū)基礎設施體系,不斷推進景區(qū)景點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標準化。加快建設旅游集散中心,重點建設景區(qū)游客服務中心、停車場、衛(wèi)生間、攤點(位)、廣播、電子屏、文明標識牌等基礎設施;二要完善市內交通路網體系。制定全市旅游交通建設規(guī)劃,逐步開通景區(qū)客運專線,推動城市公交網絡向鄉(xiāng)村旅游景點延伸,加快各旅游景區(qū)與等級公路的連接,實現旅游路線合理布局、各旅游目的地之間的安全暢通。
宣傳促銷是旅游業(yè)開發(fā)的關鍵,能否把旅游市場做大,不僅取決于當地的旅游資源,還在于當地旅游形象的樹立與維持,而旅游形象一旦較鮮明、豐滿地形成并廣為人知,就會成為巨大的金字招牌。首先,要加大對外宣傳推介力度。合理運用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張弛有度、突出特色,全方位、多角度宣傳推介包頭景區(qū),提升知名度,擴大影響力,努力拓展旅游客源市場。其次,要拓展宣傳渠道,積極創(chuàng)新促銷方式。一是堅持通過媒體強力宣傳;二是堅持以舉辦重大文化節(jié)慶活動為載體推廣旅游活動;三是廣泛利用公共設施,進行平面廣告宣傳;四是完善信息服務平臺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