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翠榮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19-0164-02
只要有醫(yī)療活動的地方,就會有醫(yī)療風險,不可分割,存在于各個方面,而醫(yī)療服務和人們之間的生命安全關系密切,隨著人們對自身健康的不斷重視和關注,對醫(yī)療中存在的相應風險也有了更多的體會。而靜脈輸液作為最為常規(guī)的一個操作,也會因為多種因素,出現護理風險。在輸液過程中,每個患者的情況不同,一旦有所忽視,就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護理因素對輸液安全具有直接的影響[1]。靜療小組是醫(yī)院為規(guī)避各種護理風險而成立的專門護理小組,可減少靜脈輸液造成的不良后果,為進一步探討靜療小組在護理風險管理中的作用,避免患者發(fā)生輸液風險,本文將122例進行靜脈輸液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分組對比分析,加強對護理風險的管理,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南京市高淳人民醫(yī)院在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期間收治的122例進行靜脈輸液治療的患者,將其以數字隨機的方式分為研究組(n=62)和對照組(n=60),對照組: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齡30~76歲,平均(52.53±5.36)歲,科室分布:腫瘤科20例,普外科15例,呼吸科10例,婦科10例,老年科5例,研究組:男性42例,女性20例,年齡31~77歲,平均(53.72±5.12)歲,疾病類型:腫瘤科21例,普外科14例,呼吸科11例,婦科9例,老年科7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顯著,P>0.05,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均為采取靜脈治療的患者;(2)對相關研究沒有禁忌癥或過敏;(3)本研究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同意,并簽字。排除標準:(1)排除伴有精神疾病的患者,(2)排除處于妊娠期及哺乳期的患者;(3)排除伴有重癥疾病的患者。(4)排除不配合的患者。
1.2方法
1.2.1對照組 本組患者在靜脈輸液期間給予常規(guī)的風險管理,首先,核對好患者的個人信息,檢查輸液卡和藥物名稱是否一致,檢查藥物質量及是否有配伍禁忌,告知患者輸液的藥物及相關注意事項,詢問患者是否有不適感,常規(guī)檢查患者輸液皮膚及血管情況,對患者做好藥物的相關健康教育,輸液期間觀察患者的藥物不良反應情況,及時針對性處理等。
1.2.2研究組 通過建立靜療小組對患者進行護理風險管理。(1)成立一個靜療小組,均經過相關知識的培訓,對典型案例進行探討分析,加強護理人員風險意識和防范能力,均可勝任靜療小組的職責,由護士長作為組長,其余均為科室護理人員,主要負責內容為本院患者的靜脈輸液質量控制管理工作。(2)制定相關的培訓方案,根據培訓方法定期對靜療小組的成員進行培訓,內容包括對護理風險意識進行宣教,充分了解靜脈輸液的相關危險因素,對輸液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處理,定期進行考核,了解護理人員對靜脈輸液的知識掌握程度,包括靜脈輸液的種類,如PICC、CVC、靜脈留置針,鋼針等,了解各種輸液途徑的優(yōu)缺點,關于藥物禁忌癥及特殊藥物的特殊使用等,如何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選擇最佳的靜脈輸液方式,對患者輸液不良反應的掌握及處理。此外,還要了解針對哪種情況需要上報組長進行處理。對于培訓不過關的再次進行培訓或者自行學習。另外,在風險管理中,還要加強監(jiān)督力度,對于待風險因素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風險事件的發(fā)生。(3)風險預防處理:首先,嚴格執(zhí)行查對制度,認真核對輸液單及患者從藥房拿回來的藥,仔細查看輸液單是都存在藥物禁忌,核對患者的基本信息,輸液單一式兩份,一份放在輸液室配藥用,一份放在患者處,輸液瓶上貼好患者姓名,藥物名字,輸液劑量及換藥步驟等。更換時及時核對。然后,在配藥骨窗中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技術,降低輸液反應的發(fā)生。在穿刺時選擇較好的血管,減少疼痛感,盡可能做到一針見血,如果沒有一次性穿刺成功,及時向患者道歉,穿刺成功后,告知患者及家屬不要自行調節(jié)滴速。在輸液期間,護理人員加強巡視,護理人員需要對靜脈輸液常見的不良反應進行詳細記錄,并及時給予處理措施,不良反應包括靜脈炎、堵管發(fā)生率等,其中,靜脈炎的處理。如果是一般藥物引起的靜脈炎,出現局部紅腫,灼熱等癥狀時,應停止輸液,抬高患肢,并采取50%的硫酸鎂濕敷或者冷敷。如果是化療藥物引起的靜脈炎,也是比較常見的毒性反應之一,主要是化療藥物的刺激性及腐蝕性對輸注靜脈的一種無菌性炎癥損傷。如長春堿類,放線菌素D,蒽環(huán)類抗腫瘤藥物等,能夠通過靜脈輸入時,引起不同程度上的靜脈內膜損傷,從而出現靜脈炎,也容易發(fā)生血栓。最后導管堵塞,在臨床上比較常見,會出現輸液速度減慢,或者液體不滴,無法沖管等情況,護理人員需要及時關注患者輸液速度,一旦發(fā)生堵塞及時采取負壓技術進行處理。護理人員應及時和患者做好溝通,加強自身穿刺水平,避免因操作不當導致。最后,在拔針時,需要快速,輕柔,告知患者正確的按壓方法,休息5分鐘,在身體無不適的情況下方可走動或離開。
1.3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經不同護理風險干預后的輸液風險率及護理滿意度情況等,其中,輸液風險率包括堵管發(fā)生率、靜脈炎等,護理滿意度:在護理管理結束后,以自制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包括很滿意(總分在85分以上),一般(總分在60~85之間)和不滿意(60分以下者)三項。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23.0社會學軟件分析,其中,計數資料比率表示,連續(xù)卡方檢驗,計量資料(x±s)表示,t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通過不同的護理風險管理后2組輸液風險率比較 研究組輸液風險發(fā)生率6.45%顯著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比較 通過調查,研究組對其很滿意40例,一般20例,不滿意2例,其護理滿意度(60/62)96.77%,對照組對其很滿意25例,一般20例,不滿意15例,其護理滿意度(45/60)75.0%,比較差異顯著,P<0.05。
3討論
在臨床護理中會發(fā)生很多護理風險事件,正因為這些風險因素的存在,從而導致護理糾紛的產生率不斷提高,影響醫(yī)院正常工作的開展,也會對患者質量效果產生不同程度上的影響。因此,如何采取科學護理的措施,降低這些風險事件的發(fā)生,是目前護理行業(yè)關注的重點,也是一項巨大的挑戰(zhàn)。
靜脈小組的成立,其作用在于能夠通過護理專業(yè)知識,從而提高對患者的護理效果,組員通過專業(yè)的培訓,定期的考核,不斷提高自身操作水平,同時,也更加充分的了解了特殊藥物的特殊用藥情況,從而更加準確的為患者實施護理和穿刺,緩解患者痛苦。在實際的臨床中輸液風險事件發(fā)生率比較高,因此,正確認識輸液相關知識,及時發(fā)現,及時處理輸液事件的產生,掌握常見藥物,可有效降低風險事件的發(fā)生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確保護理工作的順利進展。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對研究組患者采取靜療小組的模式展開管理,結果顯示,研究組輸液風險發(fā)生率6.45%顯著低于對照組,充分證實了上述觀點,這與陳桂蓮的研究觀點一致。同時在護理滿意度方面,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達到了96.77%顯著高于對照組75%,此結果說明,靜療小組初見成效,不僅可降低輸液風險事件,同時也緩和了護患關系,提高了患者對護理人員工作的滿意度。這與文獻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通過建立靜療小組對患者開展護理風險管理,可減少輸液不良反應及風險發(fā)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