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楓 韋雪花 楊艷華 粱薇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19-0261-02
股骨頸骨折是目前常見的骨科疾病之一,通常原因為骨量減少、骨質疏松及髖周肌肉群蛻變,輕微暴力作用就可能導致股骨頸骨折。老年群體內發(fā)病率高的原因是隨著年齡增長,身體肌肉力量在不斷減弱,引起骨骼脆弱性增加、骨骼強度降低,同時大部分老年人伴有各項慢性疾病,長期服用降糖、降壓等藥物,間接造成機體內骨量減少,進而受外力作用時極易發(fā)生骨折,患病后有活動受限、劇烈疼痛等表現(xiàn),未及時接受治療可能引起關節(jié)畸形,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對于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而言,不僅需積極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同時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同樣發(fā)揮著重要價值。本研究于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期間收治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共計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則分析了術后早期疼痛護理干預對術后疼痛起到的緩解作用。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甄選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期間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共計100例展開分析,分組原則設置為隨機數(shù)表法,可分為對照組(n=50)和觀察組(n=50),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措施的基礎上早期實施疼痛護理干預。觀察組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齡61~84歲,均值是(67.93±3.32)歲;對照組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齡62~85歲,均值是(68.85±4.29)歲。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在兩組患者之間沒有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健康知識宣教、基礎護理、相關體征和癥狀的護理。
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措施的基礎上早期實施疼痛護理干預,早期實施疼痛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1)建立疼痛護理小組:選擇具備高水平專業(yè)知識和操作水平的護理人員組成疼痛護理小組,此后對患者的疼痛程度予以評估,對疼痛原因予以分析,繼而擬定針對性的疼痛護理措施;(2)疼痛護理:①強化護患溝通,建立良好護患關系,可通過告知患者相關成功案例提升患者治愈信心,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與此同時,可通過音樂療法與轉移注意力等方式緩解患者的疼痛感,繼而提升患者的護理依從性。②輕度疼痛:采用熱敷、冷敷、針灸等物理方法干預;中度疼痛采用乙酰氨基酚等非甾體類藥物在物理護理基礎進行處理;重度疼痛,則在輕度疼痛與中度疼痛的護理干預基礎上應用嗎啡、可待因等阿片類鎮(zhèn)痛藥物干預,同時積極維持正確體位,避免誘發(fā)疼痛。此外,積極指導患者展開肢體放松訓練,放松全身,舒張血管緩解患者疼痛。③維持患者住院病房處于趕緊整潔狀態(tài),做好通風換氣,維持住院病房處于安靜狀態(tài),維持患者睡眠質量;(3)心理護理,并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交流,獲知護理干預后的效果,強化改善后再次實施,最大程度的滿足患者的個性化需求。與此同時,與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相結合給予針對性的疏導措施。與此同時,與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相結合給予針對性的疏導措施。針對孤獨癥患者,需積極加強陪伴,給予感情的支持。針對焦慮患者,可通過播放舒緩音樂的方式緩解。此外,可通過告知相關治療成功案例提升患者的治愈信心。并結合患者的文化水平采用面對面溝通、宣傳手冊方法、教育視頻播放等方式進行治療。
1.3觀察指標 比較膝關節(jié)功能和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以及各時間段患者疼痛程度;比較兩組髖關節(jié)功能(參考Harris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標準,含疼痛、功能及活動度等內容,百分制,優(yōu)良為≥90分,較好為80~89分,尚可為70~79分,差為<70分,得分越高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更好)和并發(fā)癥(泌尿系統(tǒng)感染、下肢靜脈血栓、肺部感染以及壓瘡)發(fā)生情況;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護理干預前、護理干預12h后、護理干預48h后、護理干預72h后)模擬視覺疼痛量表(VAS)評分和護理依從性。VAS評分介于0~10分之間,評分越高疼痛越嚴重。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研究分析,用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對組間數(shù)據(jù)進行檢驗,用“例(%)”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對組間數(shù)據(jù)進行檢驗,結果以P<0.05為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膝關節(jié)功能的護理前后比較治療前,兩組髖關節(jié)功能差異(P>0.05);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治療后較對照組高(P<0.05),詳見表1。
2.2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泌尿系統(tǒng)感染、下肢靜脈血栓、肺部感染以及壓瘡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發(fā)生率顯著較低,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3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疼痛程度比較 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VAS評分差異不顯著,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12h、48h、72h后,VAS評分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3討論
股骨頸骨折屬于臨床常見骨科疾病,老年群體受骨質疏松、髖周肌群退化、反應遲鈍等因素影響,對普通的滑倒及跌落耐受程度明顯差于青壯年群體,進而導致髖關節(jié)損傷發(fā)病率較高。另外老年人機體器官功能逐漸衰退,儲備能力不斷降低,骨折后疼痛引起應激反應,導致患者器官代償能力不足,通常會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因此,積極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文研究結果提示,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治療后較對照組高,疼痛評分較對照組低;泌尿系統(tǒng)感染、下肢靜脈血栓、肺部感染以及壓瘡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發(fā)生率顯著較低;護理干預12h、48h、72h后,VAS評分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分析原因:疼痛護理具備顯著緩解患者疼痛程度作用,主要通過建立疼痛護理小組,評估患者疼痛程度,并按照評估結果擬定了疼痛護理措施,極具針對性,提升了護理質量,緩解了患者的疼痛感程度。與此同時,通過強化護患關系的方式贏得了患者的信任,建立起了良好的護患關系,提升了患者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后早期展開疼痛護理干預的效果顯著,改善了患者的髖關節(jié)功能,得到了患者的滿意認可,安全性較高,有效緩解了患者的疼痛程度,建議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