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梅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縣第二中學 河北衡水 053400)
初中時期是學生成長的黃金時期,在這一時期,班主任不僅要給予學生基礎理論知識的教導,幫助學生填充知識成為人才預備軍,還要通過引導幫助學生形成高尚的人格,提升學生的道德思想水準,為學生踏入多元化的生活以及在生活中主動幫助他人做好鋪墊。
初中班主任可以說是學生在初中時期的第二任父母,所以初中班主任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起著教學的作用,還起著教導的作用,以此增強學生的道德思想水準,讓學生愿意通過班主任的教導來增強自身的綜合學習意識,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班級文化建設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通過良好的班級氛圍和環(huán)境,來感受到班級生活的豐富多彩,并愿意為班集體的榮譽貢獻出一份屬于自己的力量,以此促進學生形成團結意識,讓學生通在接下來的生活中也能養(yǎng)成與他人積極合作的良好學習習慣。初中班主任在工作中重視班級文化建設的作用,并引導學生成長,這樣有利于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自主學習意識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并且通過不同主題的班級文化建設,學生的德智體美勞也能得到全面發(fā)展,這能讓學生改變對班主任的看法,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有利于班主任傾聽學生的心聲,并且基于自身的成長經(jīng)驗來提供方法和策略,能讓學生在認為班主任是自己成長路上的引領者和指導者的同時,更是自己親近的朋友。同時,班級文化建設還能夠形成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和生活氛圍,令學生愿意自主參與到班級生活中。初中班主任在工作中重視班級文化建設時,要主動與學生溝通和交流,因為只有和學生共同建設班級文化,才能讓學生擁有更豐富的班級體驗,延伸班主任在工作中重視班級文化建設的效益。
在傳統(tǒng)的初中班級建設過程中,由于班主任單方面為學生制定班級規(guī)則,并且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相應的班級文化建設。這雖然能夠為學生營造學習的氛圍,但是忽略了學生人格的培養(yǎng)。而學生對班主任這種單方面制作班級文化建設的行為,在心理上產(chǎn)生了抵觸。這都無法使班級文化建設的效果達到所預期的目標。所以,班主任在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應當多與學生溝通交流,共同建設班級文化,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對班級文化的領悟能力,加強學生的生活感觀,為學生能夠在班級文化中領悟更多的知識,完善到人格發(fā)展當中奠定好基礎[1]。例如,班主任在為學生建設班級文化時,可以嘗試改變班級文化的設計策略,選擇與學生共同設計班級文化建設主題。班主任可以先讓學生在班中進行投票,自主確定出接下來做將要進行班級建設的主題。確定主題后,班主任可以與學生溝通和交流。往主題中添加學習和生活等元素等,確定好所將要設計的內容后,班主任可以通過與學生商討,讓學生規(guī)劃出班級文化建設的途徑和規(guī)模等。在這過程中學生自主建設,班級文化的意識提升,而且通過對班級文化的共同建設,學生也能夠感受到班主任對自己成長培養(yǎng)的良苦用心,這就能讓學生改變對班主任的看法。同時,在這一過程中,由于共同建設班級文化需要班主任與同學共同商討,班主任在這過程中還能通過談話了解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的興趣,這就能拉近師生間的關系,為接下來班主任與學生共同建設班級文化奠定扎實的基礎。許多學生在經(jīng)過本次班級文化建設后,愿意去遵守共同制定的班級班規(guī),并使學生感受到自己建造氛圍、自己努力學習的獨特魅力,這就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對待班級文化建設的態(tài)度。
根據(jù)班主任調查發(fā)現(xiàn),在初中學習時期,學生的學習思維活躍,對周圍的一切抱有最大的探究興趣,但是在探究一段時間之后,又會很快地喪失。所以班主任應當結合學生課堂外的生活,豐富班級文化建設,能讓學生夠、感受到班級文化的輕松愉悅,又能夠、體會到班級文化建設與我們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以此增強班級文化建設的有效性。班主任在結合學生生活,豐富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班主任可以多與學生探討和交流,從談話中了解學生的生活興趣,并且、搜集相關元素,設計成為班級文化建設[2]。例如,班主任在與學生共同制定設計班級文化建設交流環(huán)節(jié)途中,通過談話發(fā)現(xiàn)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喜歡王者榮耀以及“番劇”等動漫。班主任在開展班級文化建設時,就可以豐富班級文化建設的形式,比如班主任在為學生設計黑板報時,就可以設計以王者榮耀為主題的板報,供學生共同欣賞和討論,但是設計中要加入激勵學生學習的臺詞等,以此幫學生吸收游戲人物中的光輝精神。班主任在設計完之后要及時地觀察學生的學習情緒及學習狀態(tài),如果學生在這一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產(chǎn)生了極大的游戲興趣,班主任就可以更改班級文化建設的主題,以此保持班級文化建設的有效性。班主任在這過程中能夠在生活上了解學生,并學會與學生之間換位思考,這就是師生之間產(chǎn)生共鳴關系,令學生開始重新看待班主任,并愿意與班主任交流。許多學生在經(jīng)過此次班級文化建設過后,開始重新看待生活周邊的事物,如游戲和動漫等,學生會選擇性地吸收其人物身上的正面形象,并完善到自身的綜合思維發(fā)展中,這就延伸了班主任為學生設計班級文化的綜合效益。
微課誕生于信息化教學,微課是讓學生能夠通過視頻來學習到教學內容知識。并且在接觸到理解的內容時,能夠聽到聲音,看到畫面,降低難度,以此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愿意自主地參與到微課教學中,提高自身的綜合水平。初中班主任進行班級文化建設時,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不重視班級文化的體驗與感悟,這就無法令班級文化建設達到所預期的效果。所以,班主任可以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微課創(chuàng)作情境,制作教學資源,輔助學生吸收班級文化,讓學生感受到班級文化建設豐富多彩的同時,也能認識到班級文化創(chuàng)設的重要意義[3]。例如,班主任在為學生設計并開展“努力學習,感恩國家”為主題的班級文化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此班級文化建設,學習和生活中并不能受到學習氛圍的影響,據(jù)班主任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認為目前自己年齡尚小,與報效國家之間還擁有一段很長的距離。所以學生認為本次班級文化建設并不貼切自身的生活。班主任可以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為學生搜索有關《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影視素材,并通過視頻剪輯的手段為學生找到有關學者感動中國的視頻,結合本次班級文化建設,為學生設計微課教學資源,并選擇合適的時機組織學生觀看。學生在觀看過程中就會了解到,我們在初中時期努力學習,不僅是為自己未來的發(fā)展而負責,還是為了成為國家未來的棟梁而負責,這就能讓學生在觀看微課過程中吸收人物的光輝精神,并感受到本次班級文化建設的重量,能夠端正學生接下來的學習態(tài)度,使其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許多學生經(jīng)過本次班級文化建設后,不再認為班級文化建設只是一種形式,而是能夠影響自身未來發(fā)展,這就能讓學生正確看待班級文化的建設。
在初中學習時期,學生的人格已經(jīng)趨于獨立,所以學生在學習和思想上都渴望得到班主任與其他同學的認可,而班主任為學生建設班級文化時,也要重視這一點,結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完善班級的評價制度,以此引導學生樹立信心,也讓學生能夠通過客觀的評價正確認識自己身上的優(yōu)點與缺點,并根據(jù)班主任所提出的相關建議改變自身,這就延伸了班主任為學生建設班級文化的效益。班主任在完善班級評價制度引導學生樹立信心時,可以讓同學也參與到評價中,保持評價的公平公正性原則,也能令學生接受到的評價更為的全面[4]。例如,班主任在班級文化建設一段時間過后,可以基于學生這段時間的學習表現(xiàn)和生活表現(xiàn),給予學生客觀合理的評價,對這段時間內的學習態(tài)度端正,并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幫助他人解決學習困難的學生,班主任首先要提出表揚,并頒發(fā)商品獎勵,以此引導學生堅持良好行為。在表揚學生過后,班主任可以讓此名學生設計演講內容,在講臺上對其他同學說出自己在這段時間內學習的心路歷程,以及幫助他人的感受,以此讓學生能夠通過臺上學生的演講感受到幫助他人的快樂,這就能為學生接下來自主創(chuàng)造良好學習行為以及良好生活行為奠定好扎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初中班主任在工作中應重視班級文化建設的意義,并結合自身教學經(jīng)驗以及其他班主任先進教學案例建設有效班級文化已經(jīng)正在成為必然的趨勢。班主任在建設文化時應當從學生的思考點出發(fā),并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多與學生溝通和交流,了解學生的問題后,提出針對策略。班主任在這過程中要盡量做到換位思考,提升班級文化建設有效性的同時,令學生通過班級文化來重新認識班主任,以此提高班級文化建設帶給學生的影響,讓學生增強自主學習意識,感受到班集體生活的獨特魅力,從而使學生練習參與到班集體生活中,遵守班級班規(guī)及吸收有效文化,形成團結意識。這就能為學生以后成為符合社會標準的復合型人才奠定扎實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學生的思想道德意識也能在潛移默化中得到開發(fā),有效延伸班主任為學生建設班級文化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