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延伸語文課外讀物,全面且個性化地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培養(yǎng)其辯證思維、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提高語文素養(yǎng),最終形成良好的閱讀品質(zhì),是語文課外閱讀的目的。文章從營造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使學生掌握恰當?shù)拈喿x方法及開展相應的課外閱讀活動三個角度分析了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效果的優(yōu)化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優(yōu)化策略
作者簡介:林媛(1992.12-),女,福建省廈門市第二實驗小學,二級教師。
高爾基說過:“讀書,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過程,實際上是人的心靈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偉大智慧相結合的過程。”的確,讀書可以使我們增聞廣智,讓我們的情感受到陶冶,是我們發(fā)展個性思維、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
語文課外閱讀指除實體課堂之外的各種閱讀活動,其實質(zhì)為非語文課堂的材料性閱讀,其目的是將語文教育由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通過延伸讀物,全面、深入、個性地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濃厚的閱讀興趣,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最終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品質(zhì)。因此,優(yōu)化課外閱讀的效果便成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中之重。下面對如何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效果展開具體論述。
一、創(chuàng)建輕松的閱讀氛圍
小學生正處在熱衷于探索的年齡段,對于各種新奇的事物都會產(chǎn)生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可以以此為抓手,將學生的這種好奇心引導到各種創(chuàng)新型課外閱讀活動中。閱讀活動的開展需要以環(huán)境為載體,借助環(huán)境的熏陶和感染,營造溫馨的閱讀氛圍,從而使學生的閱讀傾向得到正確引導,使學生的精神得到滋養(yǎng)。
(一)打造適宜學生閱讀的物理環(huán)境
1.教室里應準備充裕的兒童書籍。每學期初,每位學生提供一兩本適齡的優(yōu)秀書籍,班級就成了一個擁有近百本書的“小小圖書館”。接著通過“圖書漂流活動”讓這些書“流動”起來:學生每次取一冊書,在約定好的漂流時間內(nèi)閱讀完,并在漂流卡上簡單寫下自己的閱讀心得,之后讓書繼續(xù)“漂流”,以開辟更多學生的閱讀空間。
2.建設溫馨的班級閱讀環(huán)境文化。在舒適、安靜的教室里閱讀,比在雜亂無章的教室里閱讀更容易進入狀態(tài)。教師從學生角度出發(fā),充分利用教室各個角落,擺幾張舒適的小沙發(fā)椅,適當?shù)貙Ρ诩右悦阑?,打造愜意又富有童趣的閱讀空間。除了設置專門的閱讀區(qū)域,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開拓、設計教室里的閱讀專欄,比如,“熱點閱讀”——為學生提供了解時事的窗口;“悅(月)讀排行榜”——將學生近一個月閱讀的書籍量進行排行榜公示等。
3.合理安排充足的閱讀時間。這里的“閱讀時間”指整個時段都用于閱讀、不受干擾的時間。在這個時間段里,教師應以身作則,和學生一起靜心閱讀?!昂侠戆才拧笔侵搁喿x時間一次不宜過長,但要持之以恒,盡量保證每天都有。在學生尚未形成規(guī)律的閱讀時間以前,教師應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步上軌道。比如在學生進入自己的閱讀時間之前,教師首先通過講故事激趣,隨著學生閱讀習慣的逐漸養(yǎng)成,慢慢將講故事轉(zhuǎn)化成學生的獨立閱讀。
4.定期舉行讀書會的活動。教師可以利用各種課外時間定期組織學生參加讀書會活動,讓學生將自己課外閱讀的感悟在讀書會上和其他同學進行分享,進一步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首先,教師應認真關注學生在讀書會活動中的表現(xiàn),以綜合評價學生的課外閱讀表現(xiàn),特別是對于那些閱讀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要及時給予恰當?shù)墓膭?,進一步激發(fā)他們參與讀書會的積極性。其次,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利用讀書會整理閱讀筆記,并分享自己本周課外閱讀的書單。再次,教師可以推薦一些優(yōu)秀的書籍供學生課外閱讀,讓學生在此基礎上完善自己的閱讀書單,不斷豐富課外閱讀書籍,提高課外閱讀質(zhì)量。
(二)創(chuàng)設學生自主閱讀的心理情境
當然,僅僅打造適宜學生閱讀的物理環(huán)境是不夠的,教師還應創(chuàng)設學生自主閱讀的心理情境,促使他們發(fā)自內(nèi)心地渴望閱讀。
1.設計異彩紛呈的創(chuàng)意閱讀活動,調(diào)動學生參與閱讀的積極性。比如“閱讀bingo”活動:讀書給你的毛絨玩具聽,和你的愛書在旅途上合影,讀一本你覺得自己不會喜歡的書……看看誰先把表格上的閱讀活動踐行后連成一條線。“原來書還可以這樣看!”當學生發(fā)現(xiàn)閱讀不是拿著本不愛讀的書苦哈哈地正襟危坐,而是可以有這么多根本想不到的“花樣”,閱讀就變成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了。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應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權,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喜歡的書,這樣學生才會無拘無束地享受閱讀無窮的樂趣。
2.教師有智慧地分享自己的閱讀世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動力。首先,教師應當不斷汲取兒童文學作品的營養(yǎng),提高自己的兒童文學素養(yǎng)。因為一位富有兒童情懷的教師才會把一本本好書帶到學生面前。其次,教師每周固定抽取20分鐘左右的時間,和學生聊一聊自己期望他們閱讀的書,并說說自己欣賞它的原因;或讀一段其中引人入勝的小故事,通過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品味,吸引學生主動找書閱讀。
二、引導合適的閱讀方法
通過掌握和運用歸納、比較、分析、感悟等閱讀方法,學生可以從文學作品中充分體會到文字的魅力,對不同的閱讀內(nèi)容形成自己的認知及見解,培養(yǎng)自己獨特的語感,最終有效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
(一)以速讀培養(yǎng)聚焦關鍵信息的能力
速讀是學生在閱讀文章時把握主要內(nèi)容、提取關鍵信息的一種重要方法。在速讀過程中,對于通俗易懂的內(nèi)容,可以省時快速地瀏覽;對于深奧難懂的內(nèi)容,可以適當圈畫關鍵詞句,借助高頻詞匯進行理解。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選擇暫時跳過,讓閱讀過程保持連貫,等閱讀完整篇文本內(nèi)容后再思考相關問題。這樣既能讓學生快速掌握文章主旨,又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總結概括的能力。
以本校五年級語文教師的“機器人”群文閱讀課堂片段為例,課前教師播放機器人大衛(wèi)的舞蹈表演視頻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接下來教師出示一段“大衛(wèi)的簡介”,第一次給學生限時30秒快速閱讀,第二次限時10秒速讀。最后交流結果,回顧策略,進行總結:在短暫的時間內(nèi)閱讀,可以首先抓住關鍵詞句提取信息,也可以抓住文章的介紹順序瀏覽;其次,跳過無關的信息也能提高閱讀速度,第二遍速讀便可以帶著第一遍速讀中的疑問進行著重閱讀。
(二)以品讀發(fā)展感悟人物形象的素養(yǎng)
品讀是在速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文章中的關鍵詞句進行品味與鑒賞,并嘗試自行分析、解決速讀過程中標注的疑點。在推薦課外閱讀文本時,教師還可以設置有助于學生理解文章主旨的問題,啟發(fā)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進行思考。這樣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nèi)容,而且有利于增強學生思維的活躍度,優(yōu)化課外閱讀效果。
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時,筆者向?qū)W生拓展閱讀吳忌的散文《鳥是樹的花朵》時,引發(fā)學生思考:“為什么說‘樹枝上的鳥比真實的花朵還美麗?’”這就要求學生通讀全文,抓住“鳥是樹的花朵”這句話進行理解。作者先后描寫了一群鳥、三五只鳥,就像樹上千姿百態(tài)、色彩繽紛的花朵;然后描繪了鳥在樹上舞蹈、歌唱等行為,寫出冬天鳥給樹帶來了生機;又寫了鳥一年四季都在樹上,不似花朵易凋謝,便能從中概括出“樹枝上的鳥比真實的花朵還美麗”的原因。
(三)以對比提高文本的鑒賞能力
比較閱讀是指把內(nèi)容、形式上相近或相對的一組文章放在一起進行比較與鑒別。其中,宏觀閱讀比較把比較,重點聚焦在題材、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等方面的異同上;微觀閱讀比較,重在細節(jié)描寫或表達方式上進行對比,引導學生在品詞析句的過程中一步步體味表達的精妙之處。
例如學習統(tǒng)編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精讀課文《母雞》時,課后習題中明確提出:“《貓》和《母雞》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比一比兩篇課文在表達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四年級的學生往往善于從整體入手,先進行宏觀比較,從而發(fā)現(xiàn)兩篇文章都是描寫動物的記敘文,都有一處過渡將文章分成兩部分,結構清晰;不同點是《貓》通篇都在寫其可愛,《母雞》則寫了作者由“討厭”到“不敢再討厭”的情感變化等等。多數(shù)學生忽略了從題目中的關鍵詞“在表達上”進行比較,也就是微觀上的比較。這就需要教師多加引導,比如在語言的運用上,《貓》是老舍先生一貫的生活化語言風格,《母雞》有濃郁的“京味兒”,這些語言讀起來生動鮮明又通俗易懂。
除此以外,還可以對同一主題下不同作品進行橫向比較,對同一作家不同時期作品進行縱向比較等。教師應帶領學生走出教材,讓學生在多文本閱讀中開闊眼界,活躍思維,又在多維度的閱讀比較中把握文本特點,逐步提高閱讀鑒賞能力。
(四)以小組合作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應重視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使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得以發(fā)揮,從而不斷提高課外閱讀質(zhì)量。教師可以將小組合作模式引入到課外閱讀教學實踐中,使學生在相互合作中共同完成課外閱讀。
比如,在學習統(tǒng)編三年級下冊《拉·封丹寓言》閱讀教學時,教師先將班級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共同學習文本中的生字,積累語言知識。接著,小組成員共同朗讀文本,并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交流和溝通,學習和理解文本內(nèi)容。最后,教師要求小組成員利用課余時間閱讀《佃農(nóng)、狗和狐貍》,小組成員之間進行閱讀分享,深入挖掘故事的內(nèi)涵,加深對故事的理解和思考。在此基礎上,利用讀書會,讓每個小組派出一位學生分享本小組的閱讀心得,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發(fā)展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三、實施有效的閱讀評價
有效實施閱讀評價,能夠使學生及時獲得反饋信息,調(diào)整自己的思維軌跡,更有利于提高閱讀興趣。
(一)“閱讀爭霸賽”評比
教師在學期初和學生共同制訂“閱讀爭霸賽”評比規(guī)則:一學期至少讀完三本推薦書目,填寫三張“閱讀記錄卡”,并積極參與讀書交流活動的同學,就可以成為一名“閱讀大boss”,班級頒發(fā)相應的證書給予表彰。而班級的“閱讀大boss”更有機會被推薦為學校的閱讀之星,將自己的事跡制作成展板,在校園里隆重展出。這樣一來,這顆熱愛閱讀的種子便通過榜樣的力量深深埋進每一位學生的心田。
(二)開展系列閱讀交流活動
在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后,教師相應地組織一些演講比賽、課外知識競賽或閱讀交流活動,在保持學生閱讀熱情的同時,還能保證課外閱讀質(zhì)量。
就算學生閱讀的對象是一樣的,從作品中獲得的情感體驗和思想感受也是有差異的。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自己對作品的想法和見解,吸取他人的想法,了解自身認知的局限性,以此打開思維。二年級暑假,我們班各個閱讀小隊在家長的帶領下組織了《查理和巧克力工廠》一書的交流會?;顒忧埃P者給出讀書交流會的活動建議:(1)每位成員互相交流書中自己印象深刻的情節(jié)并談感悟;(2)準備好書中五道左右的知識題進行互動;(3)交流會后還可以進行“好書推薦”,把暑假里你讀過的、想介紹給小伙伴的好書分享出去。這樣可以最大化地發(fā)揮課外閱讀的價值。學生在良性的競爭氛圍中感受到閱讀樂趣,在豐富的信息交流中吸取閱讀經(jīng)驗,對閱讀內(nèi)容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悟,還積累了不少閱讀素材。
(三)開展線上閱讀交流活動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教師應轉(zhuǎn)變教育理念,合理運用微信、QQ等新媒體工具,組織學生開展線上閱讀交流活動。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建立線上閱讀交流平臺,為學生提供發(fā)表閱讀感受、交流閱讀體驗的機會,便于師生隨時隨地進行線上交流,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閱讀內(nèi)容,不斷提高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閱讀《三毛流浪記》。這本課外讀物大多數(shù)學生都很喜歡,會積極主動地閱讀。然后,教師為班級學生建立一個線上閱讀交流群,大家在交流群中就自己閱讀《三毛流浪記》后的感悟進行交流溝通,并且督促那些閱讀進度較慢的學生及時趕上進度。在學生發(fā)言后,教師可以及時給予引導和評論,與學生一起對三毛的人物形象、性格進行交流和探討。
綜上所述,教師應當適時轉(zhuǎn)變教學理念,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chuàng)建溫馨的課外閱讀氛圍,指導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并實施有效的閱讀評價。優(yōu)化小學生課外閱讀效果,不僅能夠為學生成長奠定扎實的文學基礎,而且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助其養(yǎng)成自主閱讀、自主思考的習慣,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楊娟.統(tǒng)編本背景下語文課外閱讀教學體系的構建[J].教學與管理,2020(02):13-14.
張書義.多種形式讓學生享受讀書的快樂[J].教壇文苑,2015(11):22-23.
吳麗欽.淺談小學生整本書閱讀指導策略[J].小學教研,2019(12):78-80.
李生瑞.點亮閱讀之燈 開啟智慧之門——探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名師在線,2020(04):34-35.
李玫.淺談小學語文整本課外閱讀教學的方式方法[J].學周刊,2020(02):22-24.
曹棟煒.在新課改下開展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的探究[J].學苑教育,2021(27):63-64.
蘇錦秀.有效開展語文課外閱讀活動的策略思考[J].成才之路,2021(07):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