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淑如
【摘要】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核心素養(yǎng)理念為教育教學指明了新的方向,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隨著經濟文化全球化的發(fā)展,英語作為一門國際化的語言,運用越來越廣泛,在教學中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如何在實際教學中開展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教學活動也成了教育者急需思考的事情。本文旨在探討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如何開展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活動,以跟上教育深化改革的腳步,真正實現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
【關鍵詞】小學英語;核心素養(yǎng);語言能力
核心素養(yǎng)要點是課改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即探討并建設學生核心素養(yǎng)體制,重視培養(yǎng)學生終身發(fā)展的品質與能力,教育中各科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基本任務,并以之為指導,開展實際教學活動。語言能力是小學英語核心素養(yǎng)中的一個內容,其基本解釋是:通過語言來理解和表達思維意識的能力。筆者認為,在實際中具體可以理解為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要實現這一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目標,小學英語教學中應該重視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發(fā)揮英語思想啟蒙作用,使學生快樂學習英語,并在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中發(fā)展英語能力核心素養(yǎng)。
一、課堂教學活動與實際生活無縫連接
教學與學習的素材大部分來源于生活,最終也將被運用于實際生活中,尤其是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最終要用于實際與他人溝通交流活動中。新課改教材的特色也體現了濃厚的生活氣息,貼近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貼近學生的生活。將英語教學與實際生活無縫連接,一是可以使英語學習活動在真實的場景中更加生動有趣,更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二是在以生活為英語語言知識的載體,給學生更多直觀具體的形象,學生的思維容易受到啟發(fā),可以訓練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
如,在和學生一起學習They're near the window單元時,對于floor(地板)、sofa(沙發(fā))、 clock(鐘)等具有具體生活形象的單詞,可以將之和實物教具聯系在一起進行教學。具體可以如此進:將單詞融入到實際生活中,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習語言。如提示學生:早上我們被什么鬧醒呢?學生自然會想到鬧鐘,這樣將單詞clock引出來,并將一個小鬧鐘出示在學生面前,發(fā)出擬聲聲響,做到音、形、意生動形象地結合起來,用具體生活中的物件加深學生的記憶。教學最后,指出具體的物件讓學生用英語表達,脫離書本,提升學生英語表達的能力。
而對于open、close等一些具體的表情動作,可以和學生一起聯想實際生活場景進行記憶,可以表演給學生,讓學生觀察進行記憶。如,用形象而充滿感情的語言引導學生學習英語:同學們,早上我們睜開眼,打開窗戶,那么“睜開”和“打開”用英語是怎么表達的呢?那閉上眼睛和關掉窗戶又是怎么表達的呢?在和學生一起學習之后,演示相關的動作讓學生觀察,學生再次用英語進行表達,提升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
在實際生活中要注意時刻將英語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直觀地感知,以實際生活調動學生的思維,給學生更多表達的機會,讓學生在聽、看、說中提升英語語言能力。
二、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學習語言目的之一是用于溝通交流,要具有準確性,能夠清楚傳達意愿,達到溝通交流的目的。在教師的教學下,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學,一方面可以將地道的英語發(fā)音技巧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更容易掌握要領,另一個方面可以增加情境氛圍,將語調、語勢與場景結合,體現英語的原汁原味和趣味性,使學生注意力更加集中,掌握英語學習的精髓。同樣使學生在視、聽、說的語言環(huán)境中綜合提升英語能力。
首先,利用多媒體豐富學生英語視覺信息。如,在和學生一起學習Welcome to my house單元時,先利用多媒體將一個house的真實場景展示給學生,集人物外貌形態(tài)、動作表情、具體場景于一體,并隨著位置的移動以及人物情感變化,呈現語調語感,創(chuàng)造生動有趣的畫面,讓學生直觀地理解,并將課堂教學分解,展示英語發(fā)音的口型,讓學生準確掌握英語發(fā)音技巧。其次,以富有感情的語調,以及英語語言美學調動學生的聽覺感官。如在教學中,將單詞串在一起,以輕松愉快的歌曲、詩句基調以調動學生的思維。筆者在實際教學中,在和學生一起學習本單元時,利用多媒體增加背景音樂,使得課堂氛圍更加輕松愉快,在富有韻律的語言表達下,學生英語表達的意愿更加強烈,禁不住跟著節(jié)奏哼唱,學生模仿場景中的發(fā)音技巧,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不難發(fā)現,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起到的情感熏陶與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
三、在教學活動中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只有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才能讓學習真正發(fā)展能力,促進知識正向遷移。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多聽、多看、多說,相互模仿,相互辨析,相互糾正,從而準確、持續(xù)、有效地學習英語,體現了教育深化改革中要實現學生終身學習與發(fā)展的目標。
以發(fā)展學生能力為本的英語自主合作學習活動可以豐富多彩,自主合作學習對于彌補班級教學和個別學習的不足有著顯著效果。如,在學習Let me show you our new school單元時,讓學生結成對子相互介紹自己的學校。如,可以讓其中一個學生說一個中文詞,另一學生則用英語單詞表達出來。讓一個學生演示一個動作,讓其他學生猜詞并用語言表達出來。單詞的學習相對比較枯燥,需要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和練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益。再如,可以在學習本單元內容之后,給學生英語提示,讓學生畫一畫自己理想中的學校,并用幾句話描寫一下自己心目中的school,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以使學生英語能力外顯,提升學生實際運用能力。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活動,需要教師靈活地進行設計,教師組織多種教學形式,例如,單獨學習、同桌協作、四人小組合作等,擴大學生在課堂中參與活動的空間,使學生在英語聽說讀寫活動中提升英語能力,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四、在課堂教學中活躍地互動
倡導互動型課堂是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師生間的互動體現著師生關系發(fā)生了變化,教師尊重學生天性,發(fā)展學生的特長,加之學生的學習表現具有動態(tài)生成性,在與學生交流互動中,教師能夠及時捕捉學生的閃光點,發(fā)展學生。而學生在與教師親切互動中,將教師當成朋友,在與教師互動活動中自主思考,使教師課堂教學協調統一,提高效率。英語能力的提升,一方面要提高學生對英語的理解能力與信息的加工處理能力,另一方面要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而互動型課堂正是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有效的途徑。
首先,互動要有靈活性。如前文所述,可以將課本知識嫁接到實際生活中實現活的互動,增加了變式,學生的學習表現是經過思考分析而表達出來的,學生將信息接收和處理統一起來。教師可以變換角色,做學生,向學生“求教”,從而發(fā)展學生。其次,互動要有方向性,當學生有突出的表現時或者疑問時,教師要發(fā)展學生并啟發(fā)學生,觸發(fā)學生思考,起到良好的點撥的作用。如,在和學生學習I like English best單元時,在和教師的問答中,教師會提問學生“What's your favourite subject?”有的學生會想到書本中沒有提及的科目,教師可以適當地豐富教學內容,拓展一些課外知識,滿足學生的求知。再者,互動要有啟發(fā)性。要達到讓學生“一粒沙子見海洋,一片葉中見森林”的感覺,教師和學生的互動要能夠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知識的正向遷移,使學生能夠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將知識系統地聯系起來,活學活用。如,在學習 Let me show you our new school單元時,互動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前面學習的關于house單元的內容,引導學生回想怎么介紹house的,當進入到一個新學校時又應該怎么介紹呢?在這樣的互動型問題中,帶領學生復習以前的內容,按照一定的順序介紹一個地點,啟發(fā)學生思考,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體系。而介紹新學校時內容又不同,這樣學生在教師問題的啟發(fā)下進行知識與技能遷移,將相關的單詞、短語、句式運用起來,提高英語綜合能力。
五、結語
綜上,本文論述了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貫徹落實英語語言能力核心素養(yǎng)理念教學方針的四個途徑,將生活實際,多媒體技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活動和互動型課堂等聯合起來,將教學因素有機地組合,靈活運用。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啟蒙時期,是打基礎的重要時期,在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滲透核心素養(yǎng)理念,發(fā)展語言能力,能為學生后續(xù)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施逸裔.打造優(yōu)質課堂,培養(yǎng)英語核心素養(yǎng)——淺析小學英語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8.
[2]朱澍.淺談小學英語教學與學生思維培養(yǎng)——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英語課堂教學[J].新課程(小學),2017.
[3]陳芳.淺析小學英語教學中應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
責任編輯? 楊?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