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京
[摘要]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條件下,高三二輪作文復習需要做到因材施教,各個擊破。本文根據建構主義學生需要構建起所學知識的意義最終獲得知識的理論,利用創(chuàng)設情境、最近發(fā)展區(qū)、隨機進入等原理,結合時事評論的特點,提出通過時評寫作提高學生高考作文寫作水平的設想,最終達到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目標。
[關鍵詞]二輪作文備考;時事評論;建構主義
一、問題的提出
1.《課程標準》的要求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高中語文課程應幫助學生獲得較為全面的語文素養(yǎng),在繼續(xù)發(fā)展和不斷提高的過程中有效發(fā)揮作用,以適應未來學習、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辈⒅赋觥案咧姓Z文課程,應注重應用,加強與社會發(fā)展、科技進步的聯系,加強與其他課程的溝通,以適應現實生活和學生自我發(fā)展的需要?!边@就要求語文教育不能只局限在書本知識的學習,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公民意識,為學生將來能更好地參與社會活動提供條件和指導。時事評論在這點上有比較突出的優(yōu)勢。
2.命題方向的指導
正所謂為文為人,當代青年絕不應該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一代人,高考作文的命題也有這方面的要求。近幾年的高考全國卷I命題都與學生身邊的人、事相關。無論是如2015年的女兒舉報父親的情與理的爭論、2016年的漫畫分數與賞罰等試題的生活化,還是如2017年的用兩三個關鍵詞幫外國青年認識中國、2018年的與2035年的一代青年探討與國家一起成長等寫作需要的國家視野、世界視野,都說明,考生不能一味埋頭書本鉆研,而忘記抬起頭看看周圍發(fā)生的一切。關注時事,關注新聞熱點是每一個考生都需要做的。
二、學生習作現狀分析
在作文第一輪備考的過程中,筆者在任教班級中發(fā)現,很多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都有“假大空”的毛病,為了完成八百字的寫作任務,他們絞盡腦汁、搜腸刮肚,卻最終寫了一堆沒有實際用處和道理的廢話甚至錯話。具體表現如下:
1.虛——空談道理不實用
很多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不聯系實際生活,完全是在自說自話。寫了很多大道理,如寫愛國主題的就只會喊口號“我們都要愛國”“都要做愛國的事,不能做不愛國的事”,具體怎么愛國、做什么具體的事情才算是愛國或是不愛國,如今社會上哪些人是愛國的他們說了什么話做了什么事……作文中看不到。到現在依然有很多人是在“屈原怒沉汨羅江”、“魯迅棄醫(yī)從文”上打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其實很多時候學生不是不知道要拋掉這千年古例,只是他們不知道身邊到底有誰、寫什么。
2.假——空寫套話無感情
寫作文還需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來,連自己都沒法感動的作文,又如何打動閱卷老師呢?在寫青年和國家的關系的作文中,如果學生稍稍留意一下新聞中各個領域里中國青年做出的成績就會深有體會,一個強大的中國對青年的發(fā)展的作用有多么巨大,反過來奮發(fā)向上的青年們又創(chuàng)造著中國今天的輝煌。而在榜樣力量的激勵下,身為高中生的他們不也該珍惜現在的條件,努力學習,為將來建設更美好的中國做準備嗎?實際上很多作文題目只要平時多關注新聞,多關注身邊的人和事,都可以聯系自身,寫出青年人特有的體驗和情感來的。
3.錯——空有個性無邏輯
有些同學的作文中習慣寫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個無可非議。但一寫解決辦法就寫得很絕對,只要國家制度出臺就能讓不守規(guī)則的人絕跡,只要學校嚴打就能杜絕“校園霸凌”。更甚者作文中的三觀都是錯的。如“‘納粹校慶不存在任何問題,這只是一種娛樂方式而已”;“孫楊不穿國家隊合同方的衣服是能站得住腳的,冠軍想穿什么牌子的衣服就穿什么牌子的衣服”……人倫道德無底線、公序良俗被挑戰(zhàn),我們的學生確實需要睜眼看世界。
三、時事評論的優(yōu)勢
1.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發(fā)展水平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要構建起所學內容的意義并最終獲得知識是需要一定的情境的,新課程則呼喚科學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歸,所以教師需要盡可能創(chuàng)設生活性的情境,注重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讓學生切實明白知識的價值;同時挖掘和利用學生的認知經驗和生活經驗,使新舊知識間實現靈活的遷移和應用。時事評論正是基于學生的生活本身進行的,學生有主張有觀點有話可說;而且時評提供的是學生愿意參與其中探討研究的材料,這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很多切身體會都可以在時評中暢所欲言;最后時評往往包含著學生強烈的主觀感受和情感因素,學生在思考、寫作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的強烈的情感共鳴有利于克服純粹認知活動的缺陷,對于提高學習效果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2.符合二輪復習各個擊破的特點
教師的教學應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為學生提供帶有難度的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其潛能,超越其最近發(fā)展區(qū)而達到下一發(fā)展階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下一個發(fā)展區(qū)的發(fā)展。經過作文一輪復習,學生間的差距可能會拉大,學習差異性很可能更加凸顯,必須進行有針對性的二輪強化訓練。但一位教師面對的是一百多位學生,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下提高復習的效率,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是每一位高三教師思考的問題。時評可以為不同“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學生提供激發(fā)起潛能的平臺,達成提升思維水平和表達能力的目標。對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簡單易學的時評能夠強化其審題意識,幫助他們學寫觀點清晰、有理有據的議論文。對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時評也能起到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拓展并深化思想維度的作用。
3.符合評價策略恰當及時的要求
教師的角色是學生建構知識的忠實支持者、積極幫助者和引導者。教師除了通過創(chuàng)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系的線索,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為使學生的意義建構更為有效,教師在學習效果的評價方面也要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時評的片段寫作可以適當減輕教師批改八百字作文的工作量,讓教師的批改盡快完成,這樣講評寫作情況就能夠及時,不論是課堂合作,還是單獨輔導,學生都更容易及早發(fā)現自己存在的問題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四、時事評論的實施方法
1.精選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鮮活的人物、熱門的事件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見識,可以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為學生在高考作文場上“有米下鍋”。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們面對的是即將高考的高三學生,他們時間有限,分秒必爭。所以在選材上,教師必須做到精選、優(yōu)選,選擇有意義有價值的素材。用爭議比較大的素材訓練學生思辨能力,用正面反面對比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人物盡量選擇有代表性的,而且需要覆蓋社會各階層各領域,如自主創(chuàng)新的“超算神人”甘霖、創(chuàng)新圖強的“深海的哥”葉聰、永不言敗的“冰雪王者”武大靖、責任擔當的“最美軍人”宋璽、文化自信的“芭蕾舞者”呂萌等。事件盡量選熱門的、能啟發(fā)學生思考的,如屢現不絕的火車占座、公交車行駛途中搶奪方向盤、長生問題疫苗、五星酒店“毛巾門”、河北化工廠爆炸、華為崛起之路、中美貿易戰(zhàn)等。
2.精思
《2013年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高中學生身心發(fā)展?jié)u趨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表達能力和知識文化積累……應在繼續(xù)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痹趯W生閱讀、分析新聞時事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指導學生進行多種思維方式的訓練,提高學生發(fā)散思維、逆向思維、比較思維、側向思維等多種思維能力。如重慶萬州公交車事故既有鬧事乘客的情緒控制問題,也有公交司機應對突發(fā)事件的智慧,車上其他乘客也不能置身事外,公交公司又對此情況有哪些事前預防機制事后補救措施,搶奪方向盤看似是小事實屬危害公共安全的大事,從國家法律法規(guī)層面如何定性如何處置也有風向標的作用,再有真相未清時網絡上對對面小車的女司機的無端猜測和謾罵又給人們上了怎樣一課。
3.精練
建構主義的“隨機進入”指學習者隨意通過不同途徑、不同方式進入同樣教學內容的學習,從而獲得對同一事物或同一問題的多方面的認識與理解,顯然,學習者通過多次“進入”同一教學內容將能達到對該知識內容比較全面而深入的掌握。對新聞素材,筆者主張無需一味求多,更需材盡其用,深挖、廣開素材的有用價值,一材多用、多材一用。同時每次寫作最好是專項訓練,要做到有的放矢,如審題立意、結構布局、論證方式、如何敘例等,學生都能做到心中有數,如此各個擊破才更有效果。另外,教師需要在講評時提供范例,不管是身邊同學的優(yōu)秀作文,還是新聞評論員的精彩時評,學生在自己作品和經典范例的比對中找到差距,并學習正確的思維方式和寫作方法,或摘錄精辟觀點,或積累相關事件,或模仿篇章布局,一個正確的示范非常重要。如光明日報、新華網等評論員文章,公眾號“吐槽青年:曹林的時政觀察”的文章等。
以素質教育為背景,我國當前教學改革倡導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現代發(fā)展式教學觀。這一觀點同樣適用于高三備考的學生。盡管高三備考時間緊學習任務重,但培養(yǎng)良好的思辨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關系學生終身發(fā)展的大事。建構主義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等理論與時事評論寫作的結合恰好能夠滿足為文為人的需求,值得我們緊張備考的高三語文教師深思。
參考文獻
[1]馬恩來主編.時評語文讀本[M].中國出版集團現代教育出版社,2011.
[2]成娟.將時評課引入高中語文課堂的必要性探究[J].語文月刊,2013,397(06):4-7.
[3]呂小平.高考時評作文水平提升策略探析[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6,30(03):80-82.
[4]鄭桂華.時評寫作教學,不妨一試[J].高中語文教育學,2016(12):37-41.
[5]曾艷艷.高中生議論文思辨能力提升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