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和
乘公交千里游京滬,慢旅行中端詳“燈火里的中國”
○楊翹楚
前不久,一則視頻成為某地作文考題的素材:歷時6 天5 夜,花費數(shù)百元,從上海出發(fā),坐了數(shù)十輛公交車,最終抵達首都北京,這名上海高校大二學生唐同學卻表示這趟旅程很值得。(開篇設置懸念,引發(fā)讀者閱讀興趣。)
如今,想要往返于北京與上海之間,有許多快捷、舒適的辦法可供選擇:乘坐飛機,2個小時左右即可抵達;乘坐高鐵,最快4個多小時便能體驗早上吃碗炸醬面、中午吃頓小籠包的生活。(“早上吃碗炸醬面、中午吃頓小籠包”,語言生動有趣。)而乘坐公交車的唐同學,讓人不禁生發(fā)出“當代徐霞客”的思古幽情。(承上啟下,起過渡作用。)
和徐霞客“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的志向不同,唐同學選擇慢旅行是為了端詳“燈火里的中國”。這一路,他歷長江、越黃河,踏訪蘇北灌溉總渠、京杭大運河等常被人“快進”經(jīng)過的著名水道,見識吳語、江淮官話、冀魯官話、北京官話分布情況的錯綜復雜,感悟不同地域風土人情的各異其趣。這一程,他夜宿國道旁30元一晚的小旅館,遇到好心村民的指點與提醒,親眼見證公交車司機一天十幾個小時的高強度工作……可以說,不到一周的公交“拉練”,為他上了一堂生動、鮮活的地理課和獨特、深刻的實踐課。(略寫徐霞客,詳寫唐同學端詳“燈火里的中國”的具體內(nèi)容,詳略得當,重點突出。)
唐同學用鏡頭記錄下這趟慢旅行,讓我們得以和他一起,觸摸大地細節(jié),思考旅行意義。如果說古時候的云游四方,是文人騷客的尋訪題跡,那么商業(yè)文明勃興后的旅游業(yè),則向著消遣、造夢的方向進發(fā)。
今天快節(jié)奏的大眾旅行舒適、便利、清潔,但也常常會在迅疾的空間轉(zhuǎn)換中讓人忽略不少大地上獨特的風景、人世間不同的味道。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一次輾轉(zhuǎn)、緩慢的公交之旅,恰恰提供了一次深入更多人的真實生活、感受熱氣騰騰的煙火氣的機會,同時也讓人在不同地域的轉(zhuǎn)換、與不同人的互動中生發(fā)出許多思考:是什么,讓貼錢運營的公交車在這片土地上做到鄉(xiāng)鎮(zhèn)直達;是什么,支撐著財政收入不高的地區(qū)也有通暢、平整的公路;是什么,讓數(shù)十公里的交通僅收取幾元費用,卻能夠搭載數(shù)不勝數(shù)的生計與夢想……(排比句的使用加強了語氣,增加了論證的豐富性。)
唐同學乘坐公交車,深刻地感受到國家之大、區(qū)域之豐富,也深刻地感受到這片土地上的速度與溫度。從改革開放初期的“要想富,先修路”到如今“萬水千山最美中國道路”,中國建造起全球里程最長的高速公路網(wǎng)、高速鐵路網(wǎng),擁有聯(lián)合國產(chǎn)業(yè)分類的全部工業(yè)門類和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人們對出行便捷、生活便利早已習以為常。我們不僅可以追求朝發(fā)夕至的出行速度,還可以慢下來,用心品味一段緩慢的旅行,換一種方式尋找生活的浪漫,用“山一程,水一程”的親眼所見,實實在在地端詳這片可愛的土地。(再次點題,總結(jié)全文。)
(選自人民日報評論微信公眾號2021年7月19日,有刪改)
縱向?qū)φ漳軌蚴刮恼戮哂锌v深感和歷史感,橫向?qū)φ漳軌蚴刮恼抡宫F(xiàn)豐富性和獨特性??v向?qū)φ张c橫向?qū)φ章?lián)合使用,可以讓文章內(nèi)容多元化,使論據(jù)相映生輝。
一、縱向?qū)φ?,即通過觀照一個事物的變化過程,認識事物某一階段的特征,從而揭示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在本文中,唐同學選擇坐公交車從上海前往北京,這讓人聯(lián)想到明代的徐霞客徒步考察中國地理。徐霞客與唐同學都是以慢節(jié)奏的方式旅行,不過,徐霞客的志向是“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唐同學則是為了端詳“燈火里的中國”。兩人目的的不同揭示了旅游觀念的變化,凸顯了唐同學這種慢旅行方式的獨特性。
二、橫向?qū)φ?,即通過觀照同一階段的不同事物,了解不同事物在大小、多少、長短等方面的區(qū)別。往返北京和上海的飛機或高鐵只需要幾個小時,唐同學卻選擇花費6天5夜乘坐公交車。因為快節(jié)奏的大眾旅行會讓人忽略不少事物,而一次公交之旅可以讓人生發(fā)出許多思考??旃?jié)奏的大眾旅行與唐同學的公交之旅之間的橫向?qū)φ?,使文章的表述呈現(xiàn)出開放包容的特點。豐富的論據(jù)讓讀者看到了兩種旅行方式的區(qū)別,也呈現(xiàn)了世界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