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平 張啟成
(鄭州市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中心 河南鄭州450008)
番茄營養(yǎng)豐富,具有重要的食用和藥用價值,在我國種植廣泛。印第安(INDIAN)番茄是西班牙西方種子公司培育的一代雜交番茄品種。該品種先后在我國的黑龍江綏化、山東壽光、天津市、河南省、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多個省市試驗、示范種植,表現(xiàn)非常優(yōu)秀。經(jīng)與其他品種進行比對證明,該品種屬無限生長型中早熟雜交品種,適合在中國大部分地區(qū)種植。
印第安番茄長勢旺盛,果型扁圓,深紅亮麗,單果重180~230 g,每穗掛果4~6 個,商品性好,耐熱、耐裂,耐雨季高溫,硬度好,貨架期長達(dá)7 周,抗煙草花葉病毒(TMV)、黃萎?。╒)和枯萎病1 號、2 號(F1+F2)。
每畝定植2 000~2 200 株,適宜越冬溫室、秋延遲、春夏大棚或露地種植。突出特點表現(xiàn)為早熟。在溫度較低的情況下,開花和結(jié)果時間較早,坐果能力較其他品種略強,果實膨大速度較快,從開花到初次收獲需50 d 左右,葉量少,適光性好,不易徒長,抗TMV、CMV 等病毒,高抗枯萎病,耐低溫弱光,耐熱抗低溫,綜合抗性優(yōu)于其他品種。
根據(jù)番茄種植周期,早春茬的播種時間一般在每年的12 月1~10 日,定植時間在2 月10~20 日,開始采收時間在4 月5 日前后; 秋延后的播種時間在7 月10~30 日,定植時間在8 月10~30 日。
種植印第安(INDIAN)番茄時,要適時播種,培育壯苗。鄭州市在11 月上中旬陽畦育苗,春露地也可在元旦之前育苗,在定植前60 d 播種。
(1)溫湯浸種:先將種子暴曬3 h,然后再進行溫水燙種。55℃溫水加入種子后用木棍不停攪動,直到溫度降至30℃,泡種4 h。
(2)高錳酸鉀消毒:把泡透的種子用1%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0 min 左右,準(zhǔn)備催芽。
將種子用紗布包好,擰干水分置于25℃條件下催芽,2~3 d 后出芽達(dá)50%及時播種,畝用種量30 g左右。苗床要建在背風(fēng)向陽處,苗床土用大沙土,加入25%腐熟好的土雜肥。澆透底水后待水滲下播種,覆蓋0.5 cm 厚細(xì)沙土,并覆蓋地膜,幼苗露頭后揭去地膜,夜間陽畦覆蓋草苫。
幼苗長出1~2 片真葉時進行分苗。分苗后要進行科學(xué)管理,不同生長階段要保持適宜的溫度。緩苗期間,白天溫度控制在25~28℃,夜間溫度控制在15~18℃。緩苗結(jié)束至煉苗前,白天溫度控制在28℃以內(nèi),否則需要放風(fēng)降溫;夜間溫度控制在12~15℃,以確保幼苗不徒長、不老化。煉苗期間(一般在定植前1 周),白天溫度控制在15~18℃,夜間溫度控制在8~10℃,可增強植株的抗逆能力,為適應(yīng)定植環(huán)境打下良好基礎(chǔ)。
定植前,每畝栽培地施有機肥料4 800~5 200 kg、農(nóng)用硫酸鉀(化肥)45~55 kg、磷酸二銨(復(fù)合肥)85~105 kg、發(fā)酵好的油渣100 kg,然后深翻30~40 cm。定植時間在苗長到7~8 片葉時進行,株距45~55 cm,行距70 cm 左右。
定植時,采取膜下暗灌技術(shù),即澆水時不澆大壟溝,而從地膜下澆小壟溝。該技術(shù)既不增加溫室內(nèi)空氣濕度,減少發(fā)病和棚內(nèi)起霧的機會,又可減少土壤水分損失和澆水次數(shù)。
印第安番茄屬于早熟無限生長型品種,為確保果大果好,可采用單干整枝的方法進行打杈。單干整枝只留主干,所有側(cè)枝陸續(xù)全部摘除,可留8~10 穗果。打杈時間一般選擇晴天進行,避免陰雨天,以上午10:00 至下午3:00 為宜。打杈應(yīng)手工操作,不宜使用鐵質(zhì)工具。
定植后及時澆足水,開花坐果期一般不再澆水,但需要適時松土。盛果期每畝增施磷酸二銨50 kg、鈣鎂磷肥50 kg、鉀素肥料30 kg,也可進行葉面噴肥,每8 d 左右1 次,并增施二氧化碳?xì)夥?。做好溫度調(diào)控,白天溫度控制在26~28℃,夜間溫度控制在12℃。印第安番茄自然坐果能力強,但因受各種因素的影響,還需要一定濃度的激素處理,以增加坐果能力。常用2,4-D 點花、防落素噴花,濃度不要過高,根據(jù)溫度靈活掌握,點花時間一般在8:00~10:00 和15:00~17:00 進行。
番茄果實在成熟過程中可分為4 個時期,即白熟期、轉(zhuǎn)色期、成熟期和完熟期(亦稱軟熟期),一般在3/4 的果面變成紅色或黃色(成熟期)時即為采收適期,也是鮮食的最適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