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澤云 顏夢群 毛小培
浙江省中醫(yī)院 浙江 杭州 310006
隨著新型靶向藥物的使用,多發(fā)性骨髓瘤(MM)的臨床總體預后有明顯改善,但20%~30%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仍低于1.5年[1]。VAD化療方案為MM的常用療法,總反應率約為70%,但很少完全緩解,且會導致較高的周圍神經(jīng)病變[2]。中醫(yī)療法是治療MM的有效途徑,一般將本病歸屬于“骨痹”“虛勞”等范疇,患者常表現(xiàn)為脾腎陽虛之證,治以溫補脾腎、通絡消腫為主。筆者采用補中益氣湯合右歸丸加減聯(lián)合VAD方案治療脾腎陽虛型MM患者34例,獲效良好,茲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自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間在浙江省中醫(yī)院就診的MM患者68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4例。觀察組中男22例,女12例;年齡49.5~64.0歲,平均 55.37±6.39歲;Durie-Salmon(DS)分期[3]:ⅢA期30例,ⅢB期4例;國際分期體系(ISS)分期[3]:II期25例,III期9例;骨髓瘤分型[3]:IgG型/輕鏈型/IgA型分別為18/6/10例。對照組中男19例,女15例;年齡50.0~63.5,平均55.44±6.41歲;DS分期:ⅢA期28例,ⅢB期6例;ISS分期:II期27例,III期7例;骨髓瘤分型:IgG型/輕鏈型/IgA型分別為20/5/9例。兩組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標準:①符合2015年修訂的MM診治指南[3]標準;符合《腫瘤中醫(yī)診療指南》[4]中脾腎陽虛證診斷標準:面色萎黃,納呆食少,神疲體倦,畏寒怕冷,腰酸腿軟,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沉細。②年齡20~70歲;初發(fā)疾病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伴肝、腎等嚴重原發(fā)性疾??;伴引起周圍神經(jīng)損傷的其他疾病或入組前已伴周圍神經(jīng)損傷;漿細胞腫瘤已演變?yōu)榘籽≌?;對本研究治療藥物成分過敏;入組前3個月接受免疫抑制或化療。
2.1 對照組:予VAD化療方案治療。長春新堿0.4mg/m2,1次/d,在第1~4d、第17~20d靜脈滴注;阿霉素,10~20mg/次,1次/d,在第1~4d、第17~20d靜脈滴注;地塞米松片,40mg/次,1次/d,口服,在第1~4d、第9~12d、第17~20d;以4周為1療程,連續(xù)治療3療程。
2.2 觀察組:VAD化療方案同對照組,增加補中益氣湯合右歸丸加減內(nèi)服,處方:黃芪25g,黨參、山茱萸、山藥、枸杞子各15g,白術、當歸、菟絲子各12g,陳皮、杜仲、鹿角膠各10g,升麻、柴胡、炙甘草各9g,熟地黃20g,附子3g,肉桂6g;隨癥加減:身體重著等濕熱偏重者,加蒼術、黃柏各15g;大便干燥者加大黃9g;血瘀重者,加三棱、莪術、虻蟲各6g。每日1劑,常規(guī)水煎2次混合藥汁約350ml,分早晚內(nèi)服,連續(xù)治療12周。
3.1 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參照2015年制定的MM周圍神經(jīng)病變診療共識[3]標準。完全緩解:血清尿免疫固定電泳的結果呈現(xiàn)陰性,軟組織未見漿細胞瘤;骨髓中漿細胞≤5%。大部緩解:血清和尿免疫固定電泳的結果雖呈現(xiàn)陽性但血清蛋白電泳無M蛋白,或者血清M蛋白減少≥90%+每24h尿M蛋白低于100mg。部分緩解:血清M蛋白減少≥50%,24h尿M蛋白減少≥90%或者24h降至低于200mg;若血清、尿M蛋白不能被檢測到,則受累與非受累游離輕鏈與間差值減少≥50%;若血清和尿中M蛋白及血清游離輕鏈都無法檢測到,并且基線骨髓漿細胞比例≥30%,則骨髓內(nèi)漿細胞數(shù)減少≥50%;若基線有軟組織漿細胞瘤,則漿細胞瘤大小減少≥50%。疾病穩(wěn)定:不符合完全緩解、大部緩解、部分緩解、疾病進展的標準。疾病進展:包括原發(fā)性、治療中、治療后3個階段的疾病進展數(shù)。②脾腎陽虛證癥狀評分[5]:評價患者的面色萎黃、納呆食少、神疲體倦、畏寒怕冷、腰酸腿軟、大便溏薄、小便清長,按照正常、輕、中、重分別計分為0、2、4、6分。③周圍神經(jīng)病變:指標有感覺神經(jīng)病變、運動神經(jīng)病變、神經(jīng)痛,根據(jù)MM周圍神經(jīng)病變診療共識[6]均按4級評定1、2、3、4級。
3.2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軟件;計量數(shù)據(jù)以±s表示,相比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率表示,相比行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3 兩組療效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總有效率分別為91.18%、67.65%,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3.4 兩組脾腎陽虛證癥狀評分比較:治療后,對照組脾腎陽虛證癥狀評分均明顯增加,觀察組均明顯下降(P<0.01),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2。
表2 兩組脾腎陽虛證癥狀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脾腎陽虛證癥狀評分比較(±s,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1。
組別觀察組34例數(shù)對照組小便清長4.54±0.49 2.33±0.28*#4.59±0.50 5.12±0.58*34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面色萎黃4.90±0.55 2.49±0.30*#4.93±0.56 5.40±0.64*納呆食少4.74±0.52 2.41±0.29*#4.79±0.53 5.37±0.64*神疲體倦4.89±0.55 2.55±0.31*#4.87±0.54 5.31±0.63*畏寒怕冷4.77±0.52 2.51±0.30*#4.80±0.53 5.11±0.58*腰酸腿軟4.93±0.56 2.47±0.30*#4.97±0.57 5.28±0.62*大便溏薄4.64±0.51 2.37±0.29*#4.60±0.50 5.19±0.63*
3.5 兩組周圍神經(jīng)病變發(fā)生率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的周圍神經(jīng)病變發(fā)生率分別為26.47%和58.82%,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周圍神經(jīng)病變發(fā)生率比較(例)
MM的病機尚未明確,臨床缺乏治愈方法,主要通過化療、造血干細胞移植等控制病情,延長生存期,其中造血干細胞移植對MM的效果明確,可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然而手術限制較多,患者的年齡、體質(zhì)等均是影響因素,且手術費用高[7]。常用化療方案總體效果欠佳,并均會引起周圍神經(jīng)病變等[8]。中醫(yī)學認為,MM的病機之根本在腎,“腎主骨生髓”,以腎精虧虛尤其腎陽虛為主,腎陽為人體一身陽氣之本,腎陽氣虧虛久致髓海不足,難以化生精血,引起髓枯、經(jīng)脈失養(yǎng)等,導致骨痹[9]。腎與脾之間存在“先天溫養(yǎng)后天、后天滋養(yǎng)先天”的聯(lián)系,脾之運化依賴腎陽的溫煦推動,腎中精氣亦賴于脾所運化的水谷精微充養(yǎng)[10]。故以溫補脾腎、通絡消腫之法得以標本兼治。
本組復合方中附子、肉桂、鹿角膠溫補腎陽、填精補髓;熟地黃、枸杞子、山茱萸、山藥四藥能夠滋陰益腎、養(yǎng)肝補脾,意在陰中求陽,輔助腎陽;菟絲子能補肝腎固精;杜仲補益肝腎、強筋壯骨;黃芪、黨參、炙甘草、白術健脾益氣;當歸養(yǎng)血活血,助黨參、黃芪補氣養(yǎng)血;陳皮理氣調(diào)中,使諸藥補而不滯;少量升麻、柴胡升陽舉陷,能升提下陷之中氣;炙甘草調(diào)和諸藥。上藥合用,主要發(fā)揮溫補脾腎、化瘀通絡的作用。本項臨床觀察結果表明,補中益氣湯合右歸丸加減聯(lián)合VAD方案治療MM脾腎陽虛證起到更好的療效,能進一步改善中醫(yī)證候及減少周圍神經(jīng)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