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懷友 武曉錚
2020年,毛澤東研究持續(xù)深入,呈現(xiàn)出許多新視角、新內容、新觀點、新成果。據中國知網(CNKI)顯示,關于毛澤東研究的期刊文章共1246篇,解密的碩博論文共134篇,報紙文章220篇,會議收錄論文和論文專輯文章4篇。另據“讀秀”、超星圖書館顯示,2020年出版的毛澤東研究相關著作、文獻資料以及教材教輔用書等共49種,研究內容涉及毛澤東研究的各個方面。以VOSviewer(Visualization of Similarities Viewer)為分析工具,對CNKI數據庫中關于毛澤東研究的高質量期刊文章進行可視化分析,從關鍵詞共現(xiàn)圖譜可見,習近平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反對本本主義》、《新民主主義論》、《尋烏調查》及調查工作、毛澤東與抗美援朝戰(zhàn)爭、毛澤東醫(yī)療衛(wèi)生防疫思想、毛澤東傳統(tǒng)文化觀和文化自信思想、毛澤東矛盾觀、毛澤東人民觀、國外毛澤東研究評介等問題的研究相對集中,反映了2020年度毛澤東研究的熱點、重點和趨勢。在這些成果中,有的是毛澤東研究長久不衰的話題,如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毛澤東矛盾觀、《反對本本主義》、《新民主主義論》以及國外毛澤東研究評介等;有的是近年來方興未艾的熱點問題,如習近平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毛澤東傳統(tǒng)文化觀和文化自信思想等;有的則是當年新出現(xiàn)的熱點話題,如毛澤東醫(yī)療衛(wèi)生防疫思想、人民觀等。不論是常說常新的老話題還是因應時勢的新熱點,都體現(xiàn)了2020年國內毛澤東研究的學術前沿,反映了2020年國內毛澤東研究的最新進展。
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毛澤東思想的忠實繼承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近年來,習近平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問題是學界持續(xù)關注的焦點。2020年,學界關于這一話題的探討多維展開、具體深入,呈現(xiàn)若干新的視角、新的觀點。
一是習近平對毛澤東黨建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研究。2020年,這一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斗爭精神、自我革命、請示報告制度、人民中心思想等方面。學者們認為,習近平秉持了毛澤東斗爭精神的思想、方法、觀點和原則,探索了新時代堅持和弘揚斗爭精神的重要價值(1)王紹霞:《習近平對毛澤東斗爭精神的繼承與發(fā)展》,《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0年第2期。。習近平以“守正”“革故”“鼎新”的態(tài)度對毛澤東關于自我革命的成果進行了繼承和創(chuàng)新(2)趙秀華:《準確理解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的科學內涵》,《馬克思主義研究》2020年第2期。。習近平的全面從嚴治黨思想及其反腐路徑是對毛澤東治黨思想的復歸和超越(3)羅建華:《從毛澤東到習近平:中共從嚴治黨的歷史與邏輯》,《廣西社會科學》2020年第12期。。習近平繼承了毛澤東請示報告制度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并從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完善黨內法規(guī)等方面創(chuàng)新了新時代的請示報告制度(4)陳金龍:《從毛澤東到習近平:請示報告制度的繼承與發(fā)展》,《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6期。?!耙匀嗣駷橹行摹彼枷胧橇暯綄γ珴蓶|“為人民服務”思想的豐富和發(fā)展(5)鄭子君、周文彰:《從“為人民服務”到“以人民為中心”》,《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1期。;首次把人民和發(fā)展結合在一起,實現(xiàn)了由“為了誰”“依靠誰”到“為了誰”“依靠誰”“依靠什么”的理論創(chuàng)新(6)羅紅杰、平章起:《“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的理論詮釋和價值意蘊》,《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20年第1期。。
二是習近平對毛澤東共同富裕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研究。有學者認為,習近平的共享發(fā)展理念從涵蓋范圍、實現(xiàn)途徑、推進進程等方面拓展和創(chuàng)新了毛澤東共同富裕思想(7)姬旭輝:《從“共同富?!钡健叭嫘】怠薄袊伯a黨關于收入分配的理論演進與實踐歷程》,《當代經濟研究》2020年第9期。。習近平關于貧困治理重要論述是對歷史經驗的繼承和升華,其中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歷史上的反貧困實踐和理論,為習近平關于貧困治理重要論述提供了符合中國國情的實踐經驗和理論基礎(8)劉曉玲:《習近平關于貧困治理重要論述的內涵與價值》,《馬克思主義研究》2020年第12期。。習近平關于扶貧的重要論述不僅合理繼承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黨的領導和政府主導的扶貧模式,還提出精準扶貧、精準施策、創(chuàng)新貧困治理體系等新內容(9)康沛竹、何懼:《習近平扶貧重要論述的理論品格研究》,《理論視野》2020年第11期。。習近平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傳承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的“三農”理論,創(chuàng)造性地開啟了“三農”新篇章(10)龔云:《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三農”思想 70 年》,《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20年第3期。。
三是習近平對毛澤東詩詞的運用研究。2020年11月19日“新時代習近平引用和闡釋毛澤東詩詞研究”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年會召開,與會學者對習近平引用毛澤東詩詞的基本情況、主要指向等展開深入研討。學者們認為,習近平在不同場合對毛澤東詩詞高達130余次的引用和闡釋,彰顯了共產黨人的奉獻、奮斗和擔當等精神,促進了共產黨偉大精神的傳承和弘揚,有利于凝聚起實現(xiàn)中國夢的磅礴力量。通過研究習近平對毛澤東詩詞的運用,能進一步把握和探究毛澤東詩詞與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淵源,能更好地啟發(fā)新時代民眾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如,習近平引用毛澤東“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等詩詞體現(xiàn)了他對當代青年的期許,希望新時代青年敢于筑夢、追夢、圓夢(11)曹子洋、黃亞楠:《“新時代習近平引用和闡釋毛澤東詩詞研究”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年會綜述》,《黨的文獻》2021年第1期。。
四是習近平對毛澤東教育思想的繼承發(fā)展研究。學者們認為,習近平提出的“四個服務”、“三有”新時代青年、“四有”好老師、“五育”人才培養(yǎng)目標等,是對毛澤東文化教育、高等教育思想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12)楊德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對毛澤東和鄧小平教育思想的傳承和發(fā)展》,《重慶高教研究》2020年第5期。。毛澤東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如思想政治教育是處理人民內部矛盾、進行經濟建設和培養(yǎng)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要手段等論述,為新時代習近平教育理念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調(13)李維軍、楊麗:《習近平關于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論述的三重邏輯析論》,《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20年第5期。。習近平在青年教育的重要性、目標、方法等方面與毛澤東的青年教育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如,在重要性方面強調青年是弄潮兒,要使青年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在目標上強調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要使青年成為新時代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主力軍;在方法上強調知行合一,要加強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14)汪莙霞:《習近平對毛澤東青年教育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20年第2期。。
《反對本本主義》原題名為《調查工作》,是1930年5月毛澤東為了反對當時紅軍中的教條主義思想而寫的文章,文中提出了許多著名的重要論斷,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史上的重要文獻。2020年,適逢該文發(fā)表90周年,學界掀起了研究新熱潮,形成系列新觀點。
一是對《反對本本主義》版本及內容的研究。有學者認為,《反對本本主義》有兩個版本?,F(xiàn)版本是毛澤東寫于1930年的《調查工作》,遺失后于1961年被發(fā)現(xiàn),重新修訂后命名為《反對本本主義》,于1964年收入《毛澤東著作選讀》、1991年增補進《毛澤東選集》。在此之前,毛澤東還寫了一篇短文《反對本本主義》,講的是思想路線問題,因戰(zhàn)爭散失至今未找到(15)楊明偉:《毛澤東如何解讀〈反對本本主義〉》,《毛澤東研究》2020年第3期。。有的學者認為,毛澤東在該文中提出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馬克思主義理論同中國實際情況相結合、“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等論斷,是討伐教條主義的戰(zhàn)斗檄文(16)何云峰:《毛澤東對教條主義的四次批判》,《毛澤東思想研究》2020年第4期。。還有的學者認為,《反對本本主義》從解決問題、反對“本本主義”和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三方面闡釋了為什么要調查研究和怎樣做調查研究的思想(17)秦迪:《從〈反對本本主義〉看毛澤東的調查研究思想》,《中共伊犁州委黨校學報》2020年第2期。。
二是對《反對本本主義》歷史地位的研究。學者們認為,《反對本本主義》是毛澤東走向理論自覺的重要里程碑。民主革命時期的中國是一個落后的農業(yè)國,如果直接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中國革命,便會產生主觀主義、教條主義的錯誤(18)黃力之:《毛澤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前史考略》,《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20年第8期。。《反對本本主義》標志著毛澤東在運用馬克思主義考察中國國情的基礎上,最終完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構建的偉大開端,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馬克思主義經典之作,是毛澤東思想初步形成的重要標志(19)陳安、劉輝:《偉大開端與孕育形成:〈反對本本主義〉的多維解讀》,《紅色文化學刊》2020年第4期。?!斗磳Ρ颈局髁x》極大地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是毛澤東等共產黨人在探索革命道路過程中形成的重要理論成果,也是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毛澤東思想發(fā)展史上的重要文獻,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現(xiàn)實應用和通俗化開辟了道路(20)鐘香妹、劉榮?。骸恶R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論〈反對本本主義〉》,《中共南昌市委黨校學報》2020年第6期。。
三是對《反對本本主義》當代價值的研究。學者們認為,《反對本本主義》就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把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方向等重大問題進行了論述,給予共產黨人以深刻的啟示,即無論革命、建設、改革,都要立足中國實際,拒絕照抄照搬,建構符合中國國情的思想理論和制度形式(21)王雪超:《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生成邏輯——重讀毛澤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反對本本主義〉》,《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0年第5期。?!斗磳Ρ颈局髁x》提倡立足實踐、切合國情、注重調查研究的重要觀點,對新時代堅持問題導向、深入調查研究,不斷開辟當代馬克思主義新境界有重大現(xiàn)實意義(22)陳長紅、叢松日:《〈反對本本主義〉的歷史考量與時代意蘊》,《大連干部學刊》2020年第3期。。
《新民主主義的政治與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是毛澤東1940年1月9日在陜甘寧邊區(qū)文化協(xié)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的講稿,后在《解放》雜志登載時改為《新民主主義論》,文章系統(tǒng)闡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和綱領。為紀念該文發(fā)表80周年,學界掀起了新的研究高潮,形成了若干新觀點。
一是對《新民主主義論》思想內涵的研究。學者們認為,《新民主主義論》的文本有著特別的邏輯進路,啟動了“社會性質—革命性質”的敘述模式,體現(xiàn)了“世界革命—中國革命”的研究思路,成就了新民主主義理論體系中“革命論”與“社會論”的內涵,推動著“革命”與“建設”的有機統(tǒng)一(23)吳漢全:《〈新民主主義論〉文本的邏輯進路》,《毛澤東研究》2020年第3期。?!缎旅裰髦髁x論》闡釋了新民主主義社會的社會形態(tài)、國家制度和政權形式。毛澤東依據歷史條件和形勢變化,不斷探索和調整關于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構想問題(24)張?zhí)骸睹珴蓶|新民主主義社會構想演變歷程考察——基于理想追求和歷史變動視角》,《黨的文獻》2020 年第3期。。
二是對《新民主主義論》歷史地位的研究。學者們認為,《新民主主義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代表性文本,成功構建了特色鮮明的“新民主主義”話語體系(25)吳漢全:《〈新民主主義論〉文本的邏輯進路》,《毛澤東研究》2020年第3期。。《新民主主義論》開啟了文化領域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毛澤東在革命年代把握中國文化動向的經典之作,是中國共產黨人對文化領域精神引領的代表性之作,也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不朽之作(26)韓菲:《守正與創(chuàng)新:文化領域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政治課研究》2020年第4期。。該著作是毛澤東在馬克思主義革命轉變理論發(fā)展史上第一次以“新民主主義”對革命過渡時期加以概念化、理論化和系統(tǒng)化的表述,為中國革命和建設提供了理論指引和方法指南,是對馬克思主義革命轉變理論和實踐的雙重創(chuàng)新和歷史貢獻(27)朱亞坤:《列寧〈四月提綱〉革命階段轉變問題再認識——兼析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的歷史貢獻》,《現(xiàn)代哲學》2020年第4期。。
三是對《新民主主義論》現(xiàn)實意義的研究。有學者認為,《新民主主義論》中“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文化”,對于當今弘揚先進文化,彌補思想分歧,凝聚共識以尋求精神層面的文化認同有重要的啟示意義(28)洪汛:《統(tǒng)一戰(zhàn)線視域下新民主主義文化的歷史演進——紀念〈新民主主義論〉發(fā)表八十周年》,《浙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5期。。有的學者認為,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提出的新民主主義文化建設方向,是當今中國文化的發(fā)展方向,也是當下提升中國文化自信的實然要義;提出的文化觀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打造文化強國、堅定文化自信指明了方向(29)陳靜:《文化自信的三維向度——重讀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學習時報》2020年3月11日。。還有學者認為,《新民主主義論》為第三世界人民指明了方向,即對正視本國和本地區(qū)舊民主主義制度的局限,走獨立、民主、自由、富強的發(fā)展道路,共同完成人類解放和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事業(yè)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尋烏調查》是毛澤東1930年5月在江西省尋烏縣所作的農村經濟調查報告,旨在認清中國農村和小城市的經濟狀況,更好開展土地革命,鞏固農村革命根據地。值此文發(fā)表90周年之際,學界形成了以尋烏調查為重點的毛澤東調查工作研究熱潮。
一是對尋烏調查和尋烏調查精神的研究。2020年9月,“紀念毛澤東尋烏調查九十周年理論研討會”在江西尋烏召開。學者們認為,毛澤東通過尋烏調查更加堅定了中國革命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決心和信心,從中獲取大量重要的第一手資料,為檢驗政策、糾正失誤、制定適合中國國情的具體工作路線方針政策提供了可靠依據。通過尋烏調查,毛澤東弄懂弄清許多過去不懂或懂得不多的問題,豐富了知識,獲得了真知,在思想上開始產生新的飛躍。查田運動是對尋烏調查精神的堅守與創(chuàng)新,是對尋烏調查精神的深化(30)胡日旺、徐功獻:《紀念毛澤東尋烏調查九十周年理論研討會綜述》,《黨史文苑》2020年第11期。。
二是對尋烏調查與毛澤東思想初步形成的研究。學者們認為,毛澤東的尋烏調查包含了系統(tǒng)的調研實踐和科學的理論總結。其中,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深入實際,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的內容和方法,初步形成了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三個基本點。尋烏調查為毛澤東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形成提供了堅實基礎,是其調查研究理論形成的重要實踐(31)胡日旺、徐功獻:《紀念毛澤東尋烏調查九十周年理論研討會綜述》,《黨史文苑》2020年第11期。?!秾跽{查》堪稱毛澤東一生最成功、最細致的調查文本,對中國共產黨形成正確的土地革命路線起到了重要作用(32)胡日旺:《尋烏調查:毛澤東農村調查的經典之作》,《贛南日報》2020年11月7日。。
三是對毛澤東尋烏調查現(xiàn)實啟示的研究。有的學者認為,《尋烏調查》中豐富的調查研究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理論知識與科學方法,為當前全面提高各級領導干部的調查研究能力提供了“一把金鑰匙”(33)董立人、馬國棟:《領導干部要提高調查研究能力——紀念毛澤東尋烏調查90周年》,《中國領導科學》2020年第6期。。有的對尋烏調查進行了歷史回顧,認為新時代開展調查研究工作要堅持問題導向、發(fā)揚求實作風、深入實際做調查研究;要注重工作藝術、創(chuàng)新方法做調查研究;要站穩(wěn)人民立場、探尋民意做調查研究。有的學者認為,尋烏調查啟示領導干部要切實提高調查研究能力,要“身入”更要“心至”、堅持問題導向、選準選好調研對象、持續(xù)深化調查研究(34)鄧莉、張愛豐:《領導干部要注重提高調查研究能力——毛澤東〈尋烏調查〉及其當代價值》,《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20年第11期。。有的學者認為,調查研究是共產黨人事業(yè)成功的“法寶”;方法論是調查研究取得實效的“挖掘機”;研究是讓調查實現(xiàn)升華的“催化劑”(35)張圣華、楊國營:《“不做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fā)言權”——學習毛澤東經典調查研究文獻》,《學習時報》2020年5月20日。。還有學者認為,從毛澤東到習近平,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形成了科學的調查研究理論和方法。調查研究既是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又是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我們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謀事之基、成事之道(36)陳述:《黨史上的調查研究之風及其當代啟示》,《人民論壇》2020年第18 期。。
2020年10月23日,習近平出席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大會并發(fā)表了重要講話,他指出抗美援朝戰(zhàn)爭偉大勝利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2020年,學界興起了關于毛澤東與抗美援朝戰(zhàn)爭問題的研究熱潮,呈現(xiàn)出不少新的重要觀點。
一是對毛澤東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地位的研究。有學者認為,毛澤東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雖沒有身處前線,但無論出兵決策還是作戰(zhàn)方針,或者是停戰(zhàn)談判的相關討論,所有重大決策都是由運籌帷幄于中南海的毛澤東決定的(37)石仲泉:《抗美援朝:毛澤東一生中最難下決心打的戰(zhàn)爭》,《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20年第9期。。毛澤東是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真正的最高統(tǒng)帥,其地位是由需要正確處理好中朝兩國、兩黨、兩軍關系的特殊使命決定的,由“二戰(zhàn)”后的世界格局和新中國成立時與蘇聯(lián)結盟的特殊關系決定的,由毛澤東非凡的文韜武略等個人特質決定的(38)石仲泉:《毛澤東:運籌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最高統(tǒng)帥》,《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20年第5期。。為期兩年的停戰(zhàn)和談過程異常艱難,毛澤東站在宏觀戰(zhàn)略高度把握全局,深諳微觀的談判技巧,攻守進退如行云流水、談判技巧爐火純青,彰顯了毛澤東本人的大智慧(39)石仲泉:《毛澤東:精心謀劃抗美援朝停戰(zhàn)談判的總設計師——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zhàn) 70 周年》,《毛澤東思想研究》2020年第5期。。
二是對毛澤東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軍事思想和戰(zhàn)略戰(zhàn)術的研究。有學者回顧了毛澤東和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出兵決策的全過程,指出這一過程展現(xiàn)了毛澤東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國家安全受威脅時的果敢、智慧與穩(wěn)健,顯示了其高超的軍事謀略(40)李捷:《毛澤東與抗美援朝決策》,《軍事歷史研究》2020年第5期。。有的學者認為,以毛澤東為首的黨和軍隊領導人在指導藝術上最高超之處,就是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變整體力量上的劣勢為局部戰(zhàn)場上的相對均勢,特別是達到了國際戰(zhàn)略格局、作戰(zhàn)時間、作戰(zhàn)空間和戰(zhàn)斗力四個方面的平衡(41)徐焰:《不忘初心,重溫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輝煌業(yè)績》,《人民論壇》2020年第26期。。有的學者認為,毛澤東對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正確領導表現(xiàn)在未雨綢繆的戰(zhàn)略準備、科學勇敢的決策、全面充分的抗戰(zhàn)部署、適時調整的作戰(zhàn)方針、機動靈活的作戰(zhàn)指導等(42)齊德學:《抗美援朝戰(zhàn)爭為什么能打勝》,《軍事史林》2020年第10期。。還有學者認為,毛澤東推動了中朝兩軍聯(lián)合作戰(zhàn)。在中朝兩軍相互配合之下,成功進行了聯(lián)合指揮機構建立、聯(lián)合作戰(zhàn)行動展開、聯(lián)合后勤保障,為最后贏得戰(zhàn)爭勝利發(fā)揮了重要作用(43)王志軍、王利鵬:《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毛澤東推動的中朝軍隊聯(lián)合作戰(zhàn)》,《軍事歷史研究》2020年第5期。。
三是對毛澤東領導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勝利意義的研究。學者們認為,抗美援朝戰(zhàn)爭有力抵御了帝國主義的侵略擴張,捍衛(wèi)了新中國的安全,保衛(wèi)了我國人民和平的生活,穩(wěn)定了朝鮮半島的局勢,維護了亞洲和世界的和平;這個勝利,代表正義的勝利、和平的勝利和人民的勝利(44)王德蓉:《“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勝利是偉大的”——重溫毛澤東〈抗美援朝的勝利和意義〉》,《機關黨建研究》2020年第11期。??姑涝膭倮瑸橹袊慕ㄔO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和平環(huán)境、奠定了堅實根基,形成了新形勢下以弱勝強的豐富軍事經驗,增強了民族自信和自豪感、形成了抗美援朝精神,鞏固了半殖民地大國的勝利,推動了“二戰(zhàn)”后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以及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45)石仲泉:《抗美援朝戰(zhàn)爭勝利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zhàn)70周年》,《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20年第5期。。志愿軍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發(fā)揚了偉大民族精神,光大了革命精神,鍛造出了抗美援朝精神(46)馬紹孟:《正確領導和依靠群眾是抗美援朝戰(zhàn)爭取得偉大勝利的根本保證》,《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0年第12期。。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fā)使得醫(yī)療、衛(wèi)生、防疫等問題備受關注。重溫毛澤東關于愛國衛(wèi)生運動、衛(wèi)生防疫工作、中醫(yī)藥事業(yè)發(fā)展的相關論述,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啟示意義。本年度學界聚焦毛澤東的醫(yī)療衛(wèi)生防疫思想這一熱點話題展開了深入研究。
一是對毛澤東愛國衛(wèi)生工作思想的研究。有學者回顧了20世紀30年代毛澤東領導的中央蘇區(qū)公共衛(wèi)生工作,具體包括構筑疫情防控體系,開展群眾衛(wèi)生運動,做好新聞輿論宣傳,阻擊了疫情的傳播,保障了人民生命健康安全(47)邱明:《中央蘇區(qū)公共衛(wèi)生工作及其啟示》,《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20年第6期。。有的總結了延安時期毛澤東開展愛國衛(wèi)生工作的經驗,即始終堅持黨對衛(wèi)生工作的領導,始終堅持從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發(fā),采用防治結合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堅持實事求是中西醫(yī)學并重,建立健全各級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逐步形成衛(wèi)生健康工作網絡(48)辛智科:《延安時期衛(wèi)生工作的歷史經驗》,《現(xiàn)代中醫(yī)藥》2020年第1期。。有的學者認為,毛澤東在新中國初期緊抓人民衛(wèi)生工作,一方面是要充分用資源,團結衛(wèi)生工作人員,形成統(tǒng)一戰(zhàn)線;另一方面是要發(fā)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群防群治(49)杜棟:《毛澤東:團結一致,為開展偉大的人民衛(wèi)生工作而奮斗!》,《黨的文獻》2020年第1期。。還有學者認為,毛澤東能開展好愛國衛(wèi)生運動,是因為依靠群眾發(fā)動群眾,將體育運動與愛國衛(wèi)生工作聯(lián)系起來,采取了重點發(fā)展醫(yī)藥衛(wèi)生事業(yè)等重要舉措(50)戴和圣:《毛澤東領導開展愛國衛(wèi)生運動》,《學習時報》2020年6月12日。。
二是對毛澤東衛(wèi)生防疫思想的研究。有學者分析了毛澤東衛(wèi)生防疫思想的特征,即政治性、人民性、科學性、普及性和公平性(51)朱繼東:《毛澤東衛(wèi)生防疫思想的主要內容及啟示》,《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20年第2期。。有的總結了毛澤東應對疫病災害的策略:重視防疫治疫,開展宣傳教育,成立專業(yè)隊伍,采取有力措施,堅持疫病研究,發(fā)揮人民群眾的積極作用等(52)張俊國:《毛澤東應對疫病災害的戰(zhàn)略之策及其當代啟示》,《毛澤東研究》2020年第2期。。有的通過回顧我國70年衛(wèi)生防疫體系的建立與發(fā)展,總結出要利用政府和市場“兩只手”、傳承科學的防疫方法、信賴專業(yè)權威的“總醫(yī)官”、堅持全球化合作等有效經驗(53)張林鵬:《當代中國衛(wèi)生防疫體系建設及其經驗》,《長白學刊》2020年第4期。。還有的將新中國初期抗擊華北鼠疫的經驗總結為“三堅持兩加強”,即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集中力量辦大事、堅持群眾路線,加強意識形態(tài)工作、加強防控體系建設等(54)朱繼東:《新中國成立初期抗擊鼠疫的經驗及啟示——以華北為例》,《思想教育研究》2020年第4期。。
三是對毛澤東中醫(yī)藥發(fā)展思想的研究。學者們認為,毛澤東在20世紀50年代關于“西醫(yī)學中醫(yī)”的批示,使我國的中醫(yī)藥事業(yè)獲得了發(fā)展空間,培養(yǎng)了一大批中西醫(yī)結合的優(yōu)秀人才,展現(xiàn)了堅定文化自信深層次的根源與基礎(55)李德瑞:《試論文化自信的根源與基礎——以毛澤東“西醫(yī)學中醫(yī)”批示為例的探討》,《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20年第4期。?!拔鲗W中”工作的最初目的是改造當時衛(wèi)生行政系統(tǒng)輕視乃至歧視中醫(yī)的錯誤思想,促進了中西醫(yī)之間的交流與融合(56)蔣龍魁:《“西醫(yī)學習中醫(yī)”65 周年的歷史沿革探討》,《中醫(yī)教育》2020年第5期。。毛澤東“中西結合”的中醫(yī)藥發(fā)展思想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及其思維方式的影響,緣起于個人對中醫(yī)藥臨床實踐的親身經歷,發(fā)展于革命時期艱難的衛(wèi)生醫(yī)療工作環(huán)境中,對增強中醫(yī)藥文化自信、提高中西醫(yī)結合水平、讓中醫(yī)藥走向世界等具有重要意義(57)肖圣鵬、劉儒等:《毛澤東“中西結合”的中醫(yī)藥發(fā)展思想及其當代價值》,《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6期。。毛澤東對中醫(yī)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作出的貢獻超越了很多中醫(yī)理論家與實踐家,發(fā)展了中國的新醫(yī)學(58)盛海英、王盛:《毛澤東對中醫(yī)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貢獻淺析》,《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20年第4期。。
近年來,毛澤東傳統(tǒng)文化觀、文化自信思想受到學界廣泛關注,成為毛澤東研究的熱點話題。2020年,該問題研究進一步走向具體、深化。
一是對毛澤東傳統(tǒng)文化觀的研究。學者們指出,毛澤東的傳統(tǒng)文化觀萌芽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發(fā)展和完善于新中國成立后(59)李保玉:《新中國 70 年來五代領導人傳統(tǒng)文化觀的思想精髓及歷史發(fā)展》,《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2期。。毛澤東以“古為今用”和“洋為中用”的準則處理社會主義“已有的”文化(60)陳晉:《毛澤東文化創(chuàng)新之路》,商務印書館2020年版,第125頁。;堅持用辯證法來看待傳統(tǒng)文化,既強調民族文化自信,又反對盲目復古(61)朱繼東:《毛澤東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基本思想及其時代意義》,《毛澤東思想研究》2020年第1期。;主張兼收并蓄、揚棄性發(fā)展,取精華、除糟粕(62)周錦濤、陶連洲:《新民主主義文化戰(zhàn)略思想的體系性探析》,《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1期。。毛澤東在構建新民主主義論的過程中,確立了認識和對待傳統(tǒng)文化的世界視野和基本原則,進一步深化了馬克思主義的傳統(tǒng)文化觀(63)周可:《論馬克思主義的傳統(tǒng)文化觀:從馬克思到毛澤東》,《湖北社會科學》2020年第7期。。延安時期毛澤東傳統(tǒng)文化觀的歷史作用與影響在于糾正了當時社會上存在的非馬克思主義文化思潮,推動了新民主主義文化深入人心,奠定了共產黨人文化自信的理論基石(64)梁嚴冰:《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結合》,《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6期。?!秾嵺`論》《矛盾論》中毛澤東傳統(tǒng)文化觀的方法論意義體現(xiàn)為:在實踐中辯證看待傳統(tǒng)文化,建構文化自覺前提下的“文化免疫”;從矛盾的主次方面辯證把握馬克思主義與傳統(tǒng)文化的關系;努力超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特殊性”界限,建立具有世界“普遍性”意義的新生活樣態(tài)(65)劉永凌、李文:《從〈實踐論〉和〈矛盾論〉看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關系》,《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6期。。
二是對毛澤東文化自信思想的研究。學者們認為,毛澤東的文化自信思想來源于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立基于中國革命斗爭實踐(66)雷家軍:《毛澤東的文化自信論析》,《理論學刊》2020年第6期。。《新民主主義論》中毛澤東的文化自信思想是沿著“民族—文化—文化建設”的邏輯進路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說到底就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之下的民族自信、人民自信、道路自信和實踐自信(67)王中平:《毛澤東文化自信思想的內在邏輯——以〈新民主主義論〉為中心的考察》,《毛澤東研究》2020年第4期。。毛澤東在新中國初期提出的“雙百”方針體現(xiàn)的是一種自信、開放和寬容的文化心態(tài),符合文化發(fā)展繁榮的根本規(guī)律(68)陳晉:《毛澤東文化創(chuàng)新之路》,商務印書館2020年版,第133頁。。毛澤東等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等,這些成果既顯示了文化自信的強大力量,又奠定了文化自信的堅實基礎(69)李國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唯物史觀理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20年第2期。。毛澤東一生都致力于融通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文化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為中華文化注入活的靈魂,確立了新的文化主體、凝聚了人民力量,變革了文化生產方式、培育了一代代新人,讓中華兒女以更加充分的文化自信迎接文化建設高潮的到來(70)喻立平:《論毛澤東偉大的文化創(chuàng)造》,《理論月刊》2020年第8期。。
毛澤東的矛盾觀主要體現(xiàn)在《矛盾論》和《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經典哲學著作中,是毛澤東哲學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界恒久的研究課題。2020年,關于毛澤東矛盾觀的研究再現(xiàn)熱潮,涌現(xiàn)新的成果。
一是對毛澤東矛盾分析法的研究。學者們認為,《矛盾論》從認識論的角度闡釋了矛盾分析法,其理論意旨是糾正黨內的教條主義傾向,其認知對象是中國革命、建設的具體情況,其分析架構是從相互依賴、相互斗爭兩個角度考察事物內部對立雙方的關系,其理論精髓是通過抓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來把握事物的核心本質(71)王璇、王然:《毛澤東辯證法思想的認識論特質理析》,《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5期。。毛澤東在《矛盾論》等著作中,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了矛盾學說,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基本問題,即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問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問題(72)閻孟偉:《關于唯物辯證法矛盾學說的幾個基本問題》,《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0年第8期。?!睹苷摗窂娬{矛盾法則、深入唯物辯證法本質,強化問題意識、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緊抓主要矛盾、促進矛盾雙方相互轉化(73)劉穎、隋少楠:《把握好運用好矛盾法則——重讀毛澤東〈矛盾論〉有感》,《學習時報》2020年7月8日。。毛澤東在《矛盾論》中的馬克思主義辯證法選擇,對蘇聯(lián)哲學教科書的術語的改造,實現(xiàn)了在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史上的革新(74)王文虎:《〈矛盾論〉的生成及其革新意義》,《理論月刊》2020年第12期。。
二是對毛澤東關于人民內部矛盾學說的研究。有學者認為,《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是毛澤東創(chuàng)立人民內部矛盾學說的標志性文獻,與黨的八大等相關決議和文本系統(tǒng)總結了人民內部矛盾學說思想主題的問題意識(75)付克新:《毛澤東創(chuàng)立人民內部矛盾學說的問題意識的思想史考察》,《毛澤東思想研究》2020年第6期。。有的以《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為中心,梳理出一些相關論述:工人階級與民族資產階級的斗爭屬于人民內部矛盾;思想領域階級斗爭是主要形式;“團結—批評—團結”是處理矛盾的公式(76)李風華、謝華:《人民內部階級矛盾:〈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0年第6期。。還有學者認為,毛澤東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思想對群體性事件治理的指導意義在于:要科學研判群體性事件的性質,完善和發(fā)展有效的利益訴求機制、多渠道多層次的干群溝通機制、社會利益平衡與共享機制、教育宣傳機制等(77)陳龍:《毛澤東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思想對群體性事件的治理意義探析》,《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4期。。
三是對毛澤東關于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研究。有學者認為,毛澤東是最先提出社會主義社會仍然存在著矛盾的,并且形成了關于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理論。毛澤東在《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分析了社會主義社會存在的矛盾包括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并就其基本特點、總體狀況以及處理方法等提出了一系列的觀點(78)周新城:《毛澤東對社會主義的探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2020年第1期。。有的學者認為,深入分析兩類矛盾的關系,是理解毛澤東社會主要矛盾思想的重要關節(jié)(79)王璇、王然:《1957 年前后毛澤東社會主要矛盾思想再審視》,《毛澤東思想研究》2020年第2期。。還有學者認為,毛澤東對社會主義矛盾學說有重大貢獻。兩類矛盾性質不同,解決方法亦不同。敵我矛盾必須分清敵我,用專政的手段來解決;人民內部矛盾則是分清是非的問題,通過“團結—批評—團結”的辦法來解決(80)《科學理解毛澤東對社會主義矛盾學說的貢獻———訪中國人民大學周新城教授》,《馬克思主義研究》2020年第2期。。
毛澤東的人民觀貫穿于毛澤東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思想中,其中心思想可以提煉為“一切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這也是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的核心內容。2020年,學界圍繞毛澤東堅信人民主體地位、堅守人民立場以及群眾路線等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和深入研究。
一是對毛澤東堅信人民主體地位思想的研究。學者們認為,毛澤東始終堅信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的唯物史觀,強調“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評價和稱頌英雄人物的精神品格,注意對英雄模范的表彰和教育等(81)李佑新、黃春森:《毛澤東的英雄觀》,《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4期。。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人民主體思想繼續(xù)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在:政治上賦予人民更多權利,進一步擴大了人民的權利范圍;經濟上主張盡量滿足人民的物質需要,更好地團結人民以獲得支持;文化上強調人民是精神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注重加強人民的文化教育;思想上通過“三反”“五反”等人民運動凈化了社會風氣,洗禮了人民思想,徹底改變了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社會的整體面貌(82)韓振峰、李辰洋:《新中國成立70年人民觀發(fā)展歷程及基本經驗》,《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5期。。
二是對毛澤東堅守人民立場、為人民服務思想的研究。有學者認為,毛澤東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命題,揭示了黨與人民、人民利益的對象性關系,蘊含著守護黨的初心使命的生存結構,展現(xiàn)了革命、建設和改革中遵循的生存情態(tài);建構了歷代共產黨人接力奮斗的生存方式(83)黃顯中、劉東旭:《為人民服務:共產黨人的生存方式——毛澤東為人民服務思想新探》,《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6期。。有的學者認為,毛澤東《論聯(lián)合政府》指明了堅持人民立場的具體途徑,即制定互相同意的共同綱領、建立站在人民立場上的軍隊、實行土改解決民生問題、保持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作風(84)余守萍:《毛澤東〈論聯(lián)合政府〉人民立場的文本解讀》,《黨的文獻》2020年第3期。。還有學者認為,毛澤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科學回答了《共產黨宣言》中“領導”與“服務”如何統(tǒng)一這個政治難題,即共產黨人領導的無產階級運動必然是領導與服務的統(tǒng)一;領導與服務的融合是黨的宗旨的體現(xiàn);領導與服務的統(tǒng)一,是一個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的理論體系和實踐體系(85)譚獻民:《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對〈共產黨宣言〉關于“領導與服務”政治難題的科學解答》,《湖湘論壇》2020年第4期。。
三是對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的研究。學者們認為,毛澤東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的原理,總結了革命戰(zhàn)爭中的經驗,形成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86)許全興:《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路線》,《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20年第12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貫徹執(zhí)行群眾路線中采取了四條措施,即著重進行群眾路線的教育,加強群眾工作;改善黨的工作方法,深入群眾聽取意見;運用群眾性的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開展作風整頓;建立一定的制度保證群眾路線的實施(87)劉正妙、崔科靜:《黨的八大前后毛澤東等領導人的黨建思想及其當代價值》,《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5期。。毛澤東《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的群眾立場、觀點和路線,對于動員、團結、依靠群眾,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88)王建南、江玉華:《鑄就新冠肺炎疫情常態(tài)化防控的“銅墻鐵壁”——重讀毛澤東〈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啟示》,《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0年第12期。。
把握國外毛澤東研究前沿,介紹國外毛澤東研究最新成果,合理借鑒國外毛澤東研究方法,批判國外毛澤東研究中的歷史虛無主義現(xiàn)象,是我國毛澤東研究界的重要職責。2020年,我國學界對國外毛澤東研究評介的對象更顯具體化,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國外毛澤東《矛盾論》及哲學思想研究的評介。有學者指出,異域學者多以“通變”角度分析毛澤東及其辯證法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國內研究的不足,但也存在著缺陷,如過分低估毛澤東思想中的馬克思主義要素、試圖以“通變”維度剖析毛澤東的個性品質,把毛澤東在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上的貢獻視為“改造”等(89)羅建華:《“通變”:異域學者解讀毛澤東及其辯證法思想的重要鎖匙》,《毛澤東研究》2020年第4期。。有的學者認為,阿爾都塞在理論反思重構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重新解讀了《矛盾論》,但拋棄了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割裂了理論和實踐的關系(90)王振民:《阿爾都塞哲學轉向后對〈矛盾論〉的新解讀及其存在的問題》,《毛澤東研究》2020年第2期。。有的學者認為,齊澤克用后現(xiàn)代化的閱讀方式對《矛盾論》進行了新闡釋,但他的分析脫離了歷史辯證法,靠近了結構主義范式(91)陸寓豐:《全球化資本主義的癥候及其反抗——評齊澤克對于毛澤東〈矛盾論〉的后現(xiàn)代式閱讀》,《毛澤東研究》2020年第2期。。還有的通過審視列斐伏爾、萊文等人對《矛盾論》的解讀方法,得到的啟示是:重視對《矛盾論》生成過程的文獻學研究;以強烈的問題意識深度耕犁文本;深化對毛澤東與德國古典哲學關系問題的研究等(92)王振民:《西方人本主義解讀〈矛盾論〉的兩大范式》,《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5期。。
二是對國外毛澤東傳記的評介。有學者認為,亞歷山大·潘佐夫、羅斯·特里爾和迪克·威爾遜的三本《毛澤東傳》存在共性和差異性,在海外傳播過程中使海外讀者對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有了一定的認識,但也存在著對領袖人物的主觀主義解讀以及對史料運用的不嚴謹等問題(93)孫帥:《海外視閾下的毛澤東傳記評述》,《馬克思主義研究》2020年第3期。。有的學者認為,法國魯林所著的《毛澤東傳》全面、翔實地講述了毛澤東的一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國外對毛澤東的認知,但在分析中國農村經濟改革時有不準確之處(94)李嘉樹:《“責任田”問題再探討——與魯林〈毛澤東傳〉商榷》,《黨史研究與教學》2020年第4期。。還有學者認為,日本竹內實對毛澤東的研究是以傳記的形式展現(xiàn)毛澤東的整體形象,側重挖掘毛澤東的精神層面來探索中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的主體性問題。其研究還強調對文本變化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具有鮮明特色,豐富了日本視野中的毛澤東研究(95)張放:《竹內實對毛澤東的研究》,《毛澤東研究》2020年第1期。。
三是對國外毛澤東及其思想研究其他方面的評介。有學者認為,國外對毛澤東思想的研究呈現(xiàn)多種范式和派別,我們要自覺規(guī)避“心理歷史學派”的外在批判,深耕其方法和理論,使之成為深化毛澤東及其思想研究的有益資源(96)賀銀垠:《美國毛澤東研究“心理歷史學派”的批判性透視》,《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4期。。有的學者分析了斯諾在不同時期對毛澤東的三次采訪,以反映毛澤東不同時期外交思想的深刻內涵和對外話語的核心要義。延安時期談話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要聯(lián)合各黨派以武裝力量實現(xiàn)抗戰(zhàn)勝利的堅定信念,展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新中國成立后的談話則是中美關系由冷戰(zhàn)到逐漸緩和再到正式建交的映射(97)張虹:《斯諾歷次采訪與毛澤東對外話語的傳遞》,《毛澤東研究》2020年第1期。。還有的從代際映射的視角下對海外中共研究的價值進行了分析,發(fā)現(xiàn)海外中共研究由于客觀阻礙和主觀誤導存在著明顯的價值局限,因此借鑒海外中共研究時必須對其真實性和合理性進行考察(98)劉佳、文吉昌:《海外中共研究的代際演變與價值反思》,《理論月刊》2020年第10期。。
總體來說,上述十個問題突出體現(xiàn)了2020年度毛澤東研究的熱點、重點和閃光點,集中反映了這一年度毛澤東研究的趨勢和最新進展,共同呈現(xiàn)了2020年毛澤東研究的最新動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