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賢華
(作者單位:胡賢華陶瓷藝術工作室)
文化研究的主要目標永遠都不是得出一個標準的定論,而是將人類和文明之間的距離進一步拉近,當代陶瓷的每一次創(chuàng)新和進步,都是和文明的對話。隨著工業(yè)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以及外來文化的不斷沖擊,傳統(tǒng)陶瓷藝術只有從本土文化出發(fā),結合多元的藝術形式才能煥發(fā)出新的生機。粉彩瓷畫是陶瓷藝術主要的藝術類型之一,也是陶瓷繪畫歷史最為重要的技法之一。粉彩瓷畫用筆謹慎細膩,在清朝康熙年間得以發(fā)展和傳播,其主要繪畫題材以山水等自然風景為主,與山水畫的結合十分典型,需要從相關的技法上探究意境的表達,是繪畫藝術與工藝技法的完美結合。
粉彩瓷畫最早起源于唐代,在長沙的官窯的進行制作,最初采用是高溫燒制而成的褐綠彩山水形式,到來宋朝時期,變成黑彩山水的形式,明朝時期達到高峰,出現來青花分水與五彩山水的藝術形式。而清朝出現的粉彩山水瓷畫成為了中國瓷器繪畫裝飾技法中最為重要的形式之一,粉彩山水的藝術表現形式與傳統(tǒng)中國畫的繪畫技巧是相似的。在線條色調的表現、構圖的形式、填色的方式都與山水畫的表現方式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對意境的表現方式也是一樣的。從唐代至今粉彩瓷畫山水仍然在發(fā)展者,并在各個時期都展現出了其獨特的魅力和藝術風格。在繪畫的題材上,粉彩瓷畫山水也歷經著時代的變革在不斷變化著。起初,其題材主要以花鳥為主,并沒有山水題材。直到雍正年間,粉彩瓷畫山水才有了區(qū)別于其他陶瓷繪畫形式的固定風格和類型,國畫山水畫的繪畫形式被用在粉彩山水瓷畫的表現形式上,并在工藝和技巧上都有了顯著的提高,并出現了兩種穩(wěn)定的類型,一種是文人類型,一種是宮廷華彩類型。雍正追求的是清秀簡潔美感,而乾隆時期則追求奢華精致的美感,這兩種不同美感的官窯繪制形式逐漸被流傳到民間,并得到延續(xù)。雍正時期,粉彩瓷畫山水主要采取的文人畫的形式,運用詩情畫意構圖形式意境感十足,其用色淡雅舒適與釉上的色彩交相輝映,清秀空靈,是粉彩瓷畫山水技法上的最高境界。而乾隆年間粉彩瓷畫山水卻是有著宮廷的浮華奢靡的氣息,在耿哥上以奢華繁奢為主,追求精細的技巧手法,始終給人營造出一種富麗堂皇的美感,繼承了唐代山水畫青山綠水的繪畫風格,設色鮮艷,用工筆畫的繪畫形式來進行上色,并和各種釉色相互融合,敬顯華貴富麗之感。
然而,自乾隆皇帝統(tǒng)治以來,粉彩山水瓷畫就呈現出衰落的形式,主要是因為它一直比較保守,很少創(chuàng)新和改變,都是早期繪畫形式的延續(xù),因為釉基質紋理工藝的衰退與乾隆皇帝統(tǒng)治時期工藝相差十分大,直到清末,粉彩瓷畫正式走向衰敗,這一時期,一批畫家和文人進行了創(chuàng)新,并開始以新的理念創(chuàng)造多彩的藝術風格,這一時期被稱為淺絳彩,粉彩瓷畫正式退去。全盛時代淺絳彩在民國初期即告結束,淺絳山水開始日益衰退。到了民國初期,油畫逐漸興起,油畫的色彩和形式更加艷麗豐富。面對新色彩對傳統(tǒng)黑白色彩的沖擊,一些藝術家開始以創(chuàng)新能力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新型的粉彩瓷畫的藝術形式在民國初年開始復興。
在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表現形式中,構圖是首當其沖的,粉彩山水瓷畫亦是如此。藝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分為體驗、構思和傳達三個環(huán)節(jié),構圖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藝術家將搜集到的藝術素材在頭腦中進行孕育,形成藝術意象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步驟。粉彩瓷畫山水的構圖方式主要分為穩(wěn)定式、對角式、曲線式以及滿幅這幾種。其中曲線式是由C型以及S型 兩種模式組成。每種構圖形式都有著其特定的空間構造,在不同的構圖下,也呈現出不同的藝術風格和藝術魅力。
陶瓷粉彩山水畫中的穩(wěn)定形式構圖形式能夠給人營造出一種安穩(wěn)的舒適感。在粉彩山水瓷畫的構圖方式中中,穩(wěn)定式就像金字塔一樣十分堅固和安穩(wěn),呈現出上尖下大的樣式,擁有極強的視覺沖擊力。粉彩山水畫中的穩(wěn)定型構圖中的物象,都是以A字形的模式去排布和構建,其結構的組合必須遵循A形。但是形狀的緯度確實根據藝術家的思維變化而不便改變,這種改變,不僅可以展現所想展現的視覺形式, 也能突出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目的。例如作品《高山流水》, 其構圖形式就是十分典型的A型構圖形式,作品以厚重的山石為基底,壓在底部,隨著趨勢上升的山石逐漸蔓延到畫面的頂端,給人一種徑直向上的沖擊力,這不僅突出了山石的美和瀑布得急。留在圖像中間的煙霧處理與樹木所形成空間感,更能彰顯圖像的形式美感,具有顯著的密度對比。
陶瓷粉彩山水畫中的曲線構圖特點在于變化豐富,具有十分強烈的形式感和韻律感,容易給欣賞者帶來生動有力的畫面效果。曲線構圖主要分為兩種C型和S型。其中在C形的畫面構圖中,能夠呈現出半包圍的 感覺,擁有曲線中的動態(tài)美感,同時也給欣賞者帶去視覺上的中心點,給人一種一目了然的舒適感。C形的構圖中,藝術家可以隨意設定開端的位置,例如在作品《細雨陰朗卷微凰犸弄琴》中,藝術家采用的就是C型構圖,所有的主體物都在C形的構圖當中,從右到左是樹木、人物和石頭,給人以強烈的視覺印象。在整個陶瓷山水畫中,人物畫龍點睛,巖石和樹木相互呼應,中間的虛擬處理給人一種透氣的感覺。陶瓷粉彩畫中的S形構圖給觀者一種強烈的節(jié)奏感和視覺效果。S型構圖形式在山水畫中也得到了充分地運用,這種構圖形式自然生動,具有很強的動態(tài)性。這種S型構圖形式很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在以S形組合的方式組織景觀中的河流、巖石和樹木時,藝術家呈現出一種排的節(jié)奏感。這種S形構圖因其獨特的過渡規(guī)律而受到當代陶瓷藝術家的青睞。
粉彩山水畫中的對角式構圖也是藝術家常用的構圖形式,這種構圖形式極具趣味和深度。這種構圖不僅能吸引觀眾的注意力,還能將主要的物象突出得尤為明顯。這種對角組合形式主要從畫面從左下角開始再延伸到畫面的右上角,也可以從右下角再到畫面的左上角。這種構圖形式自然且豐富,能夠突出主體物,能給欣賞者營造出一種富有生機的意境感。
顧名思義,滿幅構圖形式就是將粉彩瓷畫的整個畫面全部填充滿。這種完整的構成形式,結合畫面的背景,可以突出中心物的主要特點,充分展示豐富且形式多樣的畫面效果。滿幅構圖的形式可以在通過增強主體物的而對背景進行虛化的表現形式,由此來創(chuàng)造出奇特的藝術表現效果,并以裝飾形式的虛實表現的形式展現出話畫面獨特的審美趣味及豐富的美感。
以陶瓷為介質的“山水皴”在技法應用上有著獨一無二的工藝特性,這種工藝與主要技法相互結合的過程之中,會產生獨特的工藝表現技巧。粉彩瓷畫的工藝手法十分復雜,因此在畫面進行具體的技法創(chuàng)時,對藝術家的技巧要求非常高對。首先,藝術家十分清楚地了解粉彩瓷畫的燒紙過程和繪畫過程中每一步所對應的技法,同時還要清楚地了解主要用料和燒紙過程中的窯溫控制。第二,要對傳統(tǒng)山水畫的繪畫技巧和意境表現方式有所了解,充分理解“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所傳遞出來的美學價值和涵養(yǎng)。第三是要對皴與皴法的主要表現形式熟記于心,并且還需要有相應的技術基礎。粉彩瓷畫的大致工藝流程主要分為填色和添彩兩個工藝流程,“山水皴”的表現屬于 添彩的表現范疇,填粉彩時首先是起稿,一般藝術家會直接在已經燒制完成的白胚體上進行繪制,運用淡淡的墨色去輕輕描畫,在草稿完成之后進行正式的繪制工作,運用顏色重一點的墨汁在剛剛的草稿上在再描畫一遍,然后將其進行拓印,由此往復,圖像的基本模型就可以顯現出來了?!吧剿濉痹诠淳€的過程中,粉彩瓷畫用的墨汁都是使用的珠明料,和在紙上畫得皴的表現形式有所不同,粉彩瓷畫需要將材料用生料和水進行調和,這個過程對水和料的比例控制就顯得異常重要了,因此在粉彩瓷畫山水皴的表現過程中對工藝性能的熟練成都是很重要。
粉彩山水瓷畫在皴與皴法上的運用多采取“披麻皴”和“折帶皴”形式來體現南方山川的柔和線條美感。粉彩山水瓷畫之所以以表現南方山石,主要是粉彩瓷的創(chuàng)燒與發(fā)展具有濃厚的地域特色,主要發(fā)源于南方并在南方得以發(fā)展。其次,是粉彩山水瓷畫受到文人畫的主要影響,從珠山八友的作品中就不難得出這個結論,大多作品都是描繪的南方山水。
粉彩在陶瓷裝飾里色彩是淡雅溫潤,色彩豐富并且極其富有質感。在粉彩中顏色大概主要分為粉彩顏料和添彩顏料兩大類型,粉彩瓷畫的底色的顏料基本上都是粉紅色的,畫面的過渡也十分自然,而添彩主要是用水,質地稍有立體感,層次感很好。粉彩材料中有一種白色,叫做白色玻璃。它的質地是不透明的白色。與其他填充物相比,它不是很透明,但白色玻璃可以使畫面更加立體化。白色玻璃在瓷盤上做底座,并設計其他顏色以豐富圖像層次。柔和的顏色是多樣的,繪畫技巧也可以是多變和創(chuàng)新的。此外,琺瑯的色彩也豐富了它的多樣性,使陶瓷的繪畫和裝飾手法不再單調。起初,粉彩繪畫技術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步驟:繪畫、色彩填充、洗滌和染色。從繪畫到拍板,這是一個繪畫的過程,一個構思的過程,直到畫出裝飾的內容,到繪制裝飾其內容開始繪畫的定稿過程就是開始勾線,繪圖是在陶瓷基體上以淺色繪制所需草圖。畫畫就是用濃墨水畫出來,然后用半干紙在瓷器上拍照,這就是拍板的過程。干燥后,可以開始使用顏色繪制線條并填充粉彩顏色。粉彩中的描繪過程,從料性和繪制技法都需要很長的時間去了解與掌握。著色的技法是需要耐心與細致的。其技法有著:畫、彩、填、洗、扒、吹、點等技法。而所繪制的工具也種類豐富,在以上描繪過程需要長時間的技法練習與掌握熟練對料性的把握。 說到粉彩山水畫的設色,就不得不說淺絳彩山水畫。淺絳彩正是傳統(tǒng)粉彩轉向新粉彩的重要過渡階段,當時的藝術家習慣采用效果反差大的設色來表現,這樣可以提高作品的光澤感,但是設色略顯生硬。淺絳彩由于其獨特的材料成分,在鈷中摻了鉛元素,使得鈷的純度有所降低,這樣所燒制出來額色澤光澤度不強。但當時的藝術家利用這個特點,將中國傳統(tǒng)的水墨畫效果體現在了淺絳彩山水畫當中,使得這個時期的淺絳彩山水畫極富文人畫的特點。而淺絳彩與粉彩的填色方式也有所區(qū)別,與中國傳統(tǒng)繪畫技法相似。粉彩的填充方式多為雙鉤筆的填充方式,這樣他更為精致。粉彩山水畫具有色彩設置精美、色彩豐富的特點,工藝相對嚴謹,形成了獨特的釉上彩裝飾風格。粉彩的過程是先在綠色物體上勾勒出物體的輪廓,然后用玻璃白做底座,然后通過點染、洗滌和著色來填充顏色。在過渡過程中,我們需要控制顏色的變化,而不是僵化。尤其是粉彩山水畫色彩豐富,吸引了欣賞著,具有奢華之氣。
粉彩山水歷史上其中有著不少粉彩畫家如:王琦、汪曉棠、潘甸宇并列為那個時期三大粉彩名家。其山水意蘊都各有特點,粉彩在這個時期已經進入全盛時期,而到達當代,粉彩山水繪制風格流派十分多元,一定程度可以為百花齊放,既有著中國畫山水的古韻又有著每個藝術家的創(chuàng)新風格。要畫出一幅好的粉彩山水瓷畫,其形象必須充滿魅力。首先,從布局和構圖的角度來看,應該有合理的構圖方法,給人一種不同的構圖。與花鳥畫和繪畫相比,粉彩山水畫的構圖和布局更為豐富。合理的構圖必須充分體現其布局的方法和重要性。構圖布局要對山川有一定的了解,經常到山川里去感受。布局可以從寫實的景觀中進行改進,增加藝術家的個人技巧和感知,通過藝術編輯達到最佳效果。山石、林木、水流、云層、梯田都有著他們自然的肌理結構,樹木山峰崖石,有的平常,有的陡峻。而根據畫面的需要,有些用筆需要筆力渾厚,有的筆法則可以飄緲,取其特色,均衡的變化。
場景的大小、密度、主次重要性、上、下、左、右都需要由畫家均勻、正確地分布。一些不同的樹木和巖石,加上一些動態(tài)的云彩,可以表達畫家的精神境界,使畫面更加全面。陶瓷藝術作品需要添加一些生活詩意和如畫的感覺,給人們帶來意境感。藝術創(chuàng)作也是對最高審美的追求,詩情畫意是山水粉彩的藝術特色,體現了藝術家的藝術修養(yǎng)和藝術才能,體現了作者長期的實踐和思考。通過對自然的觀察、繪畫和體驗,我們可以從理性的視覺升華到感性的情感,從中我們可以獲得興趣和意境。記錄藝術家風景的心情。推動粉彩景觀的創(chuàng)新和傳承不僅是技術的傳承,也是人們對美和藝術發(fā)展的探索和貢獻。
傳統(tǒng)陶瓷藝術在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底蘊,而相伴于制瓷工藝的陶瓷繪畫工藝也隨著時代的變遷逐漸發(fā)展成熟。在漫長的發(fā)展歷程中,陶瓷繪畫逐漸形成了一套相對開放且獨立的陶瓷藝術系統(tǒng)。在日后的粉彩瓷畫山水畫創(chuàng)作當中,藝術家需要通過實踐實現自我探索,將傳統(tǒng)的元素和契合時代的新元素進行融合,通過這種實踐構成中國當代陶瓷繪畫藝術的新動向,為今后中國粉彩山水瓷畫藝術的發(fā)展奠定深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