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晴晴
【摘要】小學校都設有心理健康教育相關課程,并且許多科目的教學內(nèi)容也不同程度上與心理教育、心靈成長有關聯(lián)。但是,在高強度的學習壓力以及整體的社會及學校教育氛圍下,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頻發(fā),甚至通過社會新聞可查閱到的因小學生心理問題而發(fā)生的悲劇越來越多。
【關鍵詞】小學;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體系下的一個重要門類,其教育教學不著重強調(diào)對專業(yè)知識的掌握,而是重在讓人們學會以有效的方法來保持心理健康。一個心理健康的個體,其心理活動一定是表現(xiàn)為正常狀態(tài)的。而人的心理活動,都會反映在其日常行為上,以及其情感、性格等的外在表現(xiàn)上。當人的心理健康失衡時,其情感表現(xiàn)會較正常時更激烈,情緒更極端,舉動會反常??梢姡瑢τ谡幵诔砷L發(fā)育關鍵期的小學生來說,接受科學、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將對其個體的長遠發(fā)展至關重要。
二、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不足
(一)教育重視度不高
與更直接關乎學生升學成績的語數(shù)外等科目相比,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師生心中的地位不夠高,也沒有受到足夠的關注。很多學校不會特別針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進行成果檢驗,缺少對相關教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教師缺少對小學生內(nèi)在想法的關注,對其心理特點掌握不足,而所呈現(xiàn)出來的心理知識教學形式也比較模式化,沒能夠牢牢抓住相關年齡段學生的注意力,心理指導效果不理想。
(二)內(nèi)容傳統(tǒng)且滯后
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內(nèi)容,雖然經(jīng)過了重重審核,足夠考究,足夠科學,但是,教材內(nèi)容與當下的實際形勢難免有出入,畢竟,教材內(nèi)容不論多新,都會滯后于當下時代,因為時代發(fā)展太迅速。然而,教學中,很多教師并沒有做到結合當下實際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補充,往往是課程中固定要講什么,就按部就班地講什么,沒有突破固化內(nèi)容。而小學生在認知、思維等的發(fā)展上還不成熟,面對傳統(tǒng)的、固化的教學,不能夠很清楚地發(fā)表自我看法,往往在不感興趣的學習中越發(fā)消極和沒有耐心,甚至出現(xiàn)逆反情緒。
(三)教育認知待轉變
當人們說到心理健康,第一反應往往是這個人心理有問題了,需要糾正和治療了。這是一種普遍的、從社會到校園都存在的、教育認知上的偏差。當前,很多已存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藍本都將重點落在糾正小學生不健康的心理表現(xiàn)、行為表現(xiàn)上,以解決問題為主。這實際上是片面的心理教育認知,沒有站在心理教育的宏觀系統(tǒng)層面看問題。糾正屬于事后行為,而教育需要做到全程參與和指導。小學生應該接受的心理健康教育,既不能忽略病理性的問題糾正與引導,也不能忽略正向的心理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情感引導、素養(yǎng)培養(yǎng)??梢?,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需在教育認知上合理轉變,更全面地看問題。
三、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策略
(一)教學觀念要提升
正確的教學觀念方能夠對教學實際做出正確指導,幫助相關教學體系走向成熟和健全。因此,小學校應該在心理教育教學理念上積極轉變與提升,以全面的、聯(lián)系的觀點看待學生心理問題。學生的心理素養(yǎng)培養(yǎng)應該成為相關教學觀念轉變的立足點。學校應該以積極的學生培養(yǎng)目標來引導教育走向,通過課程教學的滲透、課上課余活動的帶動,向學生灌輸正能量,挖掘其心理潛能,也幫助其向內(nèi)窺探自我,找出心理問題的根由,以合理的方式進行糾正和解決??梢?,以全面、積極的教學觀念,還是傳統(tǒng)、消極的教學觀念來進行教育實踐,最終給學生帶來的影響將大相徑庭。
(二)教育分析要強化
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一刀切,尤其是對個性、閱歷、潛能等各異的小學生,不能進行統(tǒng)一心理問題評價下的局限性教育教學。為了突出對學生個性化主體的尊重與肯定,相關心理健康教育需強化教育分析,將對學生的評價實踐轉為過程性的、多方面的綜合性評價,從而幫助教師全面、正確掌握每個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做出對應的教育指導。如,通過常態(tài)化的教學記錄、調(diào)查問卷、行為表現(xiàn)分析等形成基礎的教育分析材料,定期地、動態(tài)化地進行分析與評價,并不斷做出教育教學方法調(diào)整。
(三)教學師資要壯大
心理教師是相關知識的傳播者,是教育方法的踐行者,其教育能力需不斷提高。小學校應注重督促心理教師提升自我,并利用自身的組織力、號召力展開對教師的積極心理素質(zhì)培養(yǎng)。小學可通過專業(yè)的心理素養(yǎng)培訓課程來提高教師能力,請心理學專家坐陣;可通過多元化的心理教育活動來鍛煉教師的觀察指導能力;可通過組織多樣化的校級比賽來提高心理教師的自我提升積極性,驅動他們挖掘自身教育潛能。積極的校園精神是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的基礎。而校師資力量不斷壯大的過程中,整體的校園氛圍與教育風氣都會走向積極的一面,讓小學生深受熏陶和感染,形成一種無形的積極心理引導力量。
(四)家校融通要踐行
通過小學校開展校內(nèi)心理健康教育,僅能夠關照到學生生活的局部,而有了家庭教育的參與及配合,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才是更全面的,也是真正能夠追溯全過程的,有始有終的。因此,小學??邵`行家校融通策略,充分調(diào)動家庭教育引導力量。家校融通中,學校除了與家長進行常規(guī)手段的溝通交流外,還要充分應用信息化手段,如利用各類型社交軟件和家長們組建起日常交流群,并借助于微信小程序、公眾號等向家長不斷輸出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理念、方法,從而“培訓”家長,讓他們都學會以積極的策略教育孩子。學校還可以專門設置心理指導家長辦公室,長期面向家長舉辦一些心理教育相關活動,如,親子關系修復類型活動,家庭心理狀況調(diào)研類型活動等。心理教師則可以在心理健康知識輔導方法方面給予班主任指導,并在全校性項目中主動與班主任共同組織,動員廣大家長參與。各融通策略能夠讓家校聯(lián)動更頻繁、關系更緊密,也就更能夠對小學生已經(jīng)或可能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對癥下藥,并且藥到病除。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工程,而學校就是這項工程的設計師,教師們是施工隊。在教育實踐中,學校和教師不能單一立足于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而施教,而應該把小學生作為亟需獲得積極心理給養(yǎng)的有潛能的人來培養(yǎng),通過對以往教育問題的糾正,不斷帶給學生更積極、更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 何安明,夏艷雨.小學課堂中的知情交融教學模式——以心理健康教育課堂為例[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9,34(04):118-122+139.
[2] 余欣欣,姚瓔珊,韋佳玘.論積極心理學視野下校園文化建設在農(nóng)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55(02):98-105.
[3] 鄧林園,熊玥悅,張玉,等.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點,制約因素及家校合作的調(diào)查研究[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4(2):3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