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成都市新津區(qū)五津初級中學
教師:陳曦
勞動類別/項目:生產(chǎn)勞動/手工制作
年級/學段:七年級/初中
課時計劃: 1課時
一、背景分析
學校資源分析:五津初中校園內(nèi)桂花樹林立,最大樹齡的已近70年,桂花樹已經(jīng)成為五津中學校園文化的一張名片。每年中秋節(jié)前后,校園內(nèi)桂花盛放,香氣滿園。學校從2013年起,每年9月底10月初會進行為期一周的“校園桂花節(jié)”的慶?;顒?,迄今為止已成功舉辦八屆。慶?;顒右浴肮鸹ā睘橹黝}涵蓋書畫、詩文、文藝表演等方面,參與面較廣,但還未覆蓋全體師生,以“桂花”為主題的手工制作恰好可以將校園桂花節(jié)的參與面擴大,做到全體參與,將勞動教育巧妙地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之中,相得益彰。
學情分析:每年九月份七年級新生入校,在“校園桂花節(jié)”中收集校園桂葉,桂花為來進行手工制作,完成屬于自己的幾件作品,與家人朋友分享。這不僅能幫助新生快速地樹立自信心,而且能迅速增強對新學校認同感與歸屬感。
家校共育分析:手工制作的課程分為學生版本與親子版本,校園桂花節(jié)會邀請家長代表到校參與,親子合作制作“桂花作品”,不僅能融洽親子關系,更能豐富家長學校的內(nèi)容,為家校共育助力。
二、教學目標
勞動知識:掌握手工香皂相關知識與制作流程;了解香薰調(diào)節(jié)心理情緒的積極作用;了解手工香皂中環(huán)保材料的使用。
勞動技能: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愛校園,愛家鄉(xiāng)的情感;樹立學生在勞動中的環(huán)保理念、團隊合作與分享勞動成果的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個性化桂香手工皂的制作;制作過程中的五感體驗。
教學難點:手工皂材料--干桂花的收集與烘干。
四、設計思路
教師指導學生收集校園桂花,并進行多種烘干方式的嘗試。準備手工皂的其他制作材料,在制作過程中進行嗅覺、味覺、觸覺的感官體驗,最后將制作成功的手工皂進行手工包裝,并寫上寄語留存或贈送同學、老師、親友。
五、教學準備
實踐場所:校園桂花樹下、手工社團活動室
勞動工具:雨傘、竹篩、電磁爐、加熱內(nèi)外鍋、量杯、香皂模具、攪拌棒
材料:皂基、植物精油、色素、干桂花、水
六、教學過程
(一)教學準備
收集桂花:安排學生在校園桂花盛放季節(jié)收集桂花,收集形式各班應統(tǒng)一以環(huán)保,不影響校園環(huán)境的方式進行,建議可用雨傘倒掛樹丫進行收集。
烘干桂花:將收集的桂花平鋪在竹篩中進行晾干;家中有食品烘干機的可帶回家進行烘干處理。
(二)教學過程
1.嗅覺體驗:(5分鐘)
①播放舒緩音樂,將收集的干桂花置于鼻前,嗅息香味,放松身心。
②PPT出示不同香味植物精油的特點,學生選擇一種搭配桂花。
PPT展示:
野橘精油:激勵情緒、凈化空氣、增強免疫力、天然清潔劑
檸檬精油:舒暢情緒、殺菌防護、明亮肌膚、清潔污垢
薄荷精油:振奮精神、清涼止癢、消炎殺菌、祛除異味
薰衣草精油:穩(wěn)定情緒、緩解肌肉緊張、修復皮膚損傷
③學生嗅息精油,根據(jù)精油的特點選擇喜歡的香味與干桂花搭配作為手工皂的調(diào)味劑,并分享選擇理由。
2.教師介紹:(5分鐘)
教師使用PPT介紹手工皂制作流程。
①將100g 皂基放入加熱內(nèi)鍋,將內(nèi)鍋放入盛有水的加熱外鍋中。②將加熱外鍋放在電磁爐上進行隔水融化皂基,融化后取出內(nèi)鍋。③將內(nèi)鍋中的已融化的皂基倒入量杯,加入色素和精油輕輕攪拌,達到喜歡的色彩后,加入干桂花,緩緩倒入模具。④等待模具內(nèi)的皂基完全冷卻后脫模。
注意事項:
①加熱時注意安全,以防燙傷。②攪拌時應緩慢進行,以防皂基起泡。③液體皂基倒入模具時應輕緩,不要溢出。
3.學生制作手工香皂(20分鐘)
①學生分組:學生四人為一組,合作進行手工皂制作。小組內(nèi)部按照制作程序進行分工,統(tǒng)一意見,選擇一種精油與色素(可多種色彩調(diào)配)。②小組合作進行手工皂制作,教師巡視關注制作進程,及時解答學生問題。③小組將液體皂基倒入模具這一步后,制作流程告一段落,將模具放到一旁等其冷卻。
經(jīng)驗分享(10分鐘)
①小組分享制作過程中的感受,總結經(jīng)驗得失來指導下一次制作。②為自己的手工皂作品取一個名字,并寫一段“廣告語”。
七、板書設計
津桂飄香 巧手制“皂”
(一)香薰體驗,選擇材料 (二)觀看演示,熟悉流程
(三)巧手制皂,個性作品 (四)分享成果,手留余香
八、實踐拓展
1.下課后將冷卻脫模的手工皂進行包裝,自己留用或者贈送他人。
2.回家后,與父母一起制作手工皂。
3.體驗反饋:完成手工皂使用體驗報告。(贈與他人的可采訪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