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華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發(fā)展,幼兒教育逐漸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由于幼兒年齡小,不一定具備完整的語言理解能力,幼兒身心教育的發(fā)展還處于初級階段,幼兒教師仍應努力改變傳統(tǒng)僵化的兒童教學方式,運用幼兒喜歡并能充分理解的教學方法,幫助幼兒有效地學習和理解幼兒教師需要傳授的教學知識,提高幼兒教學的有效性。在以往的教學方法中,故事教學法是我國幼兒園教學中最好、最適合的教學方法。為此,本文進行了相關的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故事教學法;幼兒園教學;有效性
幼兒最容易接受故事教學,這也是幼兒教育的主要方式。故事生動有趣,內容層出不窮,吸引了幼兒的興趣。因此,在幼兒園教學中運用故事教學法是非常重要的。通過童話故事的思想、情感、審美、道德等各種重要因素的合理、綜合運用和滲透,可以有效地促進幼兒初步樹立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幼兒園教學中運用故事進行有效教學的作用
1、能夠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能力
語言教學是傳播社會信息、相互交流的主要交際工具和基本手段。在幼兒園的集體語言教學活動中,由于幼兒還很小,他們組織語言學習和學習使用各種語言的綜合能力仍然非常有限。此時,故事教學可能會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通過講故事,教師與幼兒共同搭建起信息溝通的對話橋梁,不僅可以有效促進幼兒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信息交流與互動,同時也為傳統(tǒng)文化和科學知識的初步傳播和應用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臺。因此,故事教學對于促進兒童言語表達能力的初步構建和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教學理論主要包括自然語言心理智能、音樂心理智能、視覺和空間心理智能、身體和運動心理智能、數(shù)理邏輯分析智能、人際關系智能、內省性語言智能和其他自然語言智能。在幼兒園故事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故事的具體內容,通過表演、游戲等一系列教學形式,輔助使用現(xiàn)代故事教學設備,模擬合適的教學情境,使幼兒能夠充分、積極地融入故事,多元智能理論在教育中得到了極大的激發(fā),對促進幼兒個體綜合心理能力的逐步提高和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幼兒園教學中運用故事進行有效教學的措施
1、開展故事教育實踐活動,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
一般來說,通過一些故事發(fā)音教育活動,可以培養(yǎng)孩子正確合理發(fā)音的良好習慣。因此,教師在給幼兒講故事時,尤其要堅持盡量使用普通話,特別要注意充分利用語言體詞等語言形式,通過表達來傳達思想,讓幼兒通過各種視聽活動了解故事的真諦。此時,教師還可以考慮使用故事圖片、實物和身體動作的完美配合,詳細地展示幼兒正確發(fā)音的基本要領,使幼兒能夠反復學習、模仿和體驗。由于幼兒的發(fā)音、意識和注意力時間一般較短,聽故事和講故事很容易讓幼兒感到很無聊。此時,教師可以考慮采用動態(tài)和靜態(tài)音樂相結合的教學策略,并根據(jù)故事整體改編,形成游戲,讓幼兒在各種游戲中進行各種語言交流。教師必須認真傾聽幼兒的發(fā)音,對發(fā)音準確的幼兒給予肯定、表揚和鼓勵,對發(fā)音不到位的幼兒給予語言反饋和發(fā)音糾正。這樣,只要進行活動,就可以有效地促進幼兒逐步養(yǎng)成正確、合理的發(fā)音習慣,為不斷提高幼兒語音和語言表達的綜合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1]
其次,教師可以通過開展一系列故事教育活動,不斷豐富所有兒童的詞匯。因此,老師通常會給孩子講故事,力求直觀生動。教師可以借助動作、手勢、表情等幫助解釋一些同義詞的基本含義,從而引導兒童正確理解這些詞的含義。例如,同義詞如“悲傷、皺眉和哭泣”可以積極地幫助孩子們通過一些面部手勢來解釋他們的基本意思。同義詞,如“撿起、跳舞和跌倒”,也可以幫助解釋這些同義詞的基本含義與一些動作手勢。也就是說,通過視頻交互對話和圖片交互顯示,可以引導孩子正確理解這些單詞的含義。這樣,幼兒可以在每天聽和講這些故事的過程中不斷地增加和積累這些單詞,從而提高孩子表達和言語的應用能力。
第三,在幼兒故事復述寫作教育培訓活動中,教師可以用一部精彩的兒童小說,充分生動地感染每一個學齡兒童,激發(fā)他們積極參與故事講述的積極性和愿望,讓每個學齡兒童復述和寫故事。復述是幼兒故事教育訓練中不能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兒童故事的復述寫作和教育訓練中,教師首先必須通過訓練仔細安排故事中的單詞、句子和段落,使每個幼兒在故事寫作和復述中真正做到故事語言的連貫性和敘述的完整性。
2、運用繪本教學,培養(yǎng)幼兒想象力
繪本被稱為兒童圖畫書,通常將彩色立體圖片與長短文章結合起來講述故事。兒童繪本教學研究可以幫助幼兒獲得直觀的閱讀體驗,獲得更多的視覺和審美體驗,幫助兒童更好地重新理解故事內容,提高幼兒的語言閱讀表達能力和語言理解能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同時,幼兒還可以通過兒童繪本的教學和研究,充分發(fā)揮語言想象力,不斷豐富故事內容,重構和創(chuàng)造故事,從而有效地幫助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想象力,提高幼兒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因此,教師在學習和選擇兒童繪本時,也要充分注意當今社會幼兒心理發(fā)展的主要特點,內容和形式要便于學生理解,充滿學習樂趣,應該具有一定的科學教育的現(xiàn)實意義。[2]
3、注意環(huán)節(jié)與生活細節(jié)的滲透
故事教學在整個課堂教學中的學習時間較少,一般在0到5分鐘之間。因此,在這一時期,許多幼兒不能充分、正確地把握童話的內容精髓和閱讀要點。為了有效應對這一尷尬現(xiàn)象,必須充分把握童話的每一個基本點和講述故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通過童話與現(xiàn)實生活的結合和故事背景的再現(xiàn),充分向廣大兒童講述一些基本原則。從而幫助很多孩子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這個故事。例如,當老師講述“小貓釣魚”、“三只小豬”、“三只蝴蝶”等幾個故事時,整個教室可以分成三個故事角,每個故事角都可以通過模擬和表演來裝飾故事背景環(huán)境,并且可以為每個故事背景安排一定的故事表演和道具,方便所有學生隨時進行故事情節(jié)的模擬和表演。在模擬中進行的故事情節(jié)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極大地鍛煉和培養(yǎng)幼兒的肢體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而且可以極大地加深幼兒對整個故事的閱讀和理解。
結束語:總之,在幼兒園故事教學的教育實踐中,教師應認真研究和挖掘教師自身的各種教育活動因素,明確故事教育實踐的發(fā)展目標,這有利于幼兒故事的系統(tǒng)教育,同時,要特別注意故事教育活動與幼兒生活實踐的緊密結合,加強對幼兒良好故事習慣的教育和培養(yǎng),提高幼兒的整體綜合心理素質,促進幼兒健康和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郝鳳英.故事教學在幼兒園教學中的實踐運用探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23):1.
[2]蔡華珍.故事教學在幼兒園教學中的實踐運用[J].文淵(小學版),2019,(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