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陽
對于初任教師來說,規(guī)范地教學設計有助于自己站正、站穩(wěn)講臺。而規(guī)范的教學設計離不開準確、深入的文本解讀。筆者通過課題研究,嘗試帶領初任教師尋找出一條有效的文本解讀路徑,以促進其教學設計能力的提升。要進行文本解讀,離不開探討“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筆者認為做到基于文本、落實語文要素就可以較好地解決上述問題。下面,以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火燒云》為例進行具體分析。
一、基于文本
1.看教材
(1)讀課文。通過讀《火燒云》課文、看課后習題,筆者認為有這些可教、要教的內(nèi)容:(見表1)
(2)看單元導讀。根據(jù)《火燒云》單元導讀,筆者修改了“段”的內(nèi)容,增加了“篇”的內(nèi)容:(見表2)
2.看教參。教參是我們教學設計的向導,可以增強了我們對文本的認識,加深我們對教學設計的思考。在認真研讀教參后,筆者在“詞”的部分進行了增加:(見表3)
3.查資料。我們在進行文本解讀的時候,常常要“與作者對話”,所以查閱資料,了解作者生平、寫作背景等是深入文本的重要一步?!痘馃啤烦鲎允捈t的小說《呼蘭河傳》。這部長篇小說出版于 1940 年。該小說體現(xiàn)了蕭紅寂寞又滿懷憧憬和追求的個體情感、批判又飽含熱愛和懷戀的故鄉(xiāng)情感,對于三年級孩子的身心特點來說,并不適合感悟《火燒云》的背后太過沉重的話題。因此,在學習時,可以把《火燒云》作為單篇進行教學。
二、落實語文要素
1.單元內(nèi)課文圍繞“寫清楚”的橫向比較
在第七單元里共有3篇課文,為了更好地落實語文要素在每篇課文中得到訓練,筆者認為應該先嘗試了解每篇課文想要寫清楚什么事物;再了解是從哪幾個方面去把事物寫清楚的;最后搞清楚每篇文章圍繞著語文要素各有什么側重。(見表4)
從上表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單元內(nèi)的每篇課文都承載著對語文要素的落實。三篇課文都體現(xiàn)了“從不同方面來把事物寫清楚”,在寫法上是大致相同的。同時,又各有不同:《我們奇妙的世界》是展開想象的翅膀,幫助學生打開思路進行天馬行空的想象;《海底世界》是用規(guī)整的總分段落來把事物寫清楚;《火燒云》則在用詞的準確、有特色來體現(xiàn)細致地表達。所以在具體的教學中也應該各有側重。
2.本冊書圍繞“寫清楚”的縱向比較
“寫清楚”在本冊書中有多處體現(xiàn):(見表5)
其中,第一、二、四單元是分別指導學生通過“觀察”來把事物寫清楚,如:觀察植物、看圖、做實驗并進行觀察。通過讓學生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寫一寫來把事物寫清楚。而第三、七單元則是從“閱讀”入手,體悟文章是怎么從一段話再到幾個方面來把事物寫清楚。
這兩個“寫清楚”的要求不一樣,一個是習作表達,一個是閱讀理解,而閱讀理解的要求要相對高于習作的要求。這充分表明語文要素的螺旋式發(fā)展,對學生的要求也是一個漸次提高的過程。了解這個發(fā)展過程,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解決“教到什么程度”的問題。
基于以上的文本分析,從教材、從單元、從課標等多角度去思考,筆者定下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1.能準確認識本單元的8個生字;會寫12個四會字,并熟練運用已學過的識字方法進行識記,特別是“威、武”兩個字;能借助字典掌握多音字“?!?。
2. 通過閱讀課文,了解課文是從“顏色變化多”、“形狀變化快”兩個方面把火燒云的特點寫清楚,并從中積累顏色詞和表示時間變化快的詞語。嘗試利用ABB、名詞+顏色、并列式:半 ?半 ? 等三種形式來自己試著說幾個顏色詞。
3.會使用句式:“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
4. 指導朗讀,通過“了”字結尾的句子,體會文章的音韻美,背誦課文3——6自然段。
5. 根據(jù)課文所學的內(nèi)容,以及查閱的資料,利用思維導圖向至少從3個方面(最好不與課文重復)向大家介紹一下火燒云。
通過這樣的文本解讀,可以使初任教師對本課、本單元、甚至本冊書都有較深入的認識;同時使文本之間產(chǎn)生了關聯(lián),幫助初任教師更立體地認識教材,并有意識地去尋找語文要素在不同單元、不同年級地落實,從而促進初任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的提升。
責任編輯 ?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