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萃芳
泉州市兒童醫(yī)院·婦幼保健院產房,福建泉州 362000
妊娠期糖尿病主要是指妊娠期發(fā)生糖耐量異常的現象,此類疾病對于母嬰健康都具有嚴重影響,會發(fā)生產后出血、羊水過多等現象,甚至會引起胎兒畸形、巨大兒等不良事件[1]。 有關調查研究資料證實,在飲食結構變化、缺乏運動量等因素的影響下妊娠期糖尿病的發(fā)生概率呈現逐年升高的狀態(tài),可證實疾病發(fā)生與妊娠期孕婦飲食結構不合理、營養(yǎng)過度補充、生活習慣之間都具有一定關聯(lián),需要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否則會增加巨大兒、早產及新生兒先天畸形等不良妊娠結局的發(fā)生概率[2]。 研究資料證實大部分的孕婦對于孕期營養(yǎng)的補充存在一定的誤區(qū),這也是目前我國妊娠期糖尿病發(fā)生概率逐步上升的主要原因,在圍生期存在較多的高危因素,發(fā)生腦血管意外、妊娠期高血壓及子癇等意外事件的風險性比較高,此時妊娠期糖尿病對于母嬰健康產生的危害性較大,因此需要護理人員提高自身工作責任感,為患者提供全面且細致的護理服務,進而保證母嬰健康[3]。 該文展開對照研究,選擇于2020 年1—12 月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88 例作為研究主體,分析評估產前全程護理措施的臨床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確診為妊娠糖尿病的88 例患者作為研究主體,以方便抽樣法作為對照研究主體,將所選對象劃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4 例。 對照組患者年齡21~40 歲,平均(30.52±3.48)歲;妊娠周期 35~42 周,平均(38.65±1.75)周;孕次 1~5 次,平均(2.36±0.36)次。 觀察組患者年齡 21~39 歲,平均(30.45±3.44)歲;妊娠周期 36~42 周,平均(38.76±1.72)周;孕次 2~5 次,平均(2.39±0.31)次。 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經過相關檢查措施確診為妊娠糖尿病者;為單胎妊娠者;納選對象對研究內容知情同意,均已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醫(yī)院倫理委員會予以審核批準;臨床資料完整者;研究期間積極配合者。
排除標準:伴有其他類型妊娠合并癥者;肝腎功能處于異常狀態(tài)者;伴有精神類疾病者;臨床資料缺失者;治療及護理期間不能積極配合者;研究中途退出者。
給予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措施,主要內容涉及患者入院以后為其創(chuàng)建良好的病房環(huán)境,加強輸液指導,同時落實機體檢查措施,定期測量血糖、體重以及胎動等相關指標,在監(jiān)測指標發(fā)生異常情況以后及時告知主治醫(yī)生采取檢查以及干預措施,密切關注患者病情變化情況,加強飲食指導,同時落實常規(guī)出入院介紹等護理內容,確保患者在病房中休息狀態(tài)良好。
觀察組以對照組為基礎應用產前全程護理干預措施:(1)產前護理干預:①健康宣教:為孕產婦建立定期檢查指導卡,選擇應用健康手冊、視頻講解以及健康講座等形式向患者以及家屬詳細介紹妊娠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幫助患者更加客觀地認識到疾病類型,進而提高患者遵醫(yī)行為[4]。 此外告知孕產婦自然分娩對于母嬰安全的意義,提高孕婦自然分娩自信心,指導孕婦以及家屬進行血糖監(jiān)測的具體方法,充分掌握患者血糖指標控制效果[5]。 ②心理疏導:通過和孕婦之間的有效溝通,掌握孕婦心理狀態(tài)以及不良情緒的誘發(fā)原因,大多孕婦擔心妊娠糖尿病對患兒安全產生直接影響,為此護理人員需要明確告知孕婦妊娠階段按照醫(yī)囑用藥的安全性,給予孕婦情緒指導以及安慰,確保孕婦妊娠期間的心理狀態(tài)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6]。 ③運動干預:結合妊娠糖尿病孕婦的實際情況進行運動計劃的制定和完善,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禁止孕婦作空腹運動,指導患者于餐后1 h展開運動鍛煉,運動形式以散步、瑜伽為主,將運動時間控制為30 min/d[7]。④調整飲食:妊娠糖尿病孕婦需要嚴格控制飲食熱量,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量,在保證營養(yǎng)供給充分的同時起到促進孕婦排便的效果,確保腸道組織處于暢通狀態(tài)。 ⑤藥物干預:對血糖水平控制不理想的患者,需要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遵醫(yī)囑采取降糖治療措施,或者采取注射胰島素的方式控制血糖水平[8]。 (2)產時分娩護理:①圍生期監(jiān)測:每間隔4 h 監(jiān)測胎心1次,定期進行孕婦腹圍、宮高、胎兒發(fā)育情況的測量,同時對孕婦血壓及血糖等指標數值定期監(jiān)測。 ②血糖護理:于孕中期階段血糖指標控制依然為護理的主要目標,指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應用胰島素控制血糖水平時需要參照血糖指標適當增加胰島素用量[9]。 (3)產后護理干預:①預防感染:因患者機體處于高血糖狀態(tài),分娩期及妊娠期的感染風險性比較高,在此過程中需要加強衛(wèi)生知識的講解,患者衣物勤加更換,定期漱口,產褥期時密切監(jiān)測患者體溫及子宮復舊等情況;②出院指導:在患者出院以后叮囑其勤加運動,加強患者對于飲食結構的重視程度,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10]。
血糖水平:在采取護理措施前后對比評估患者血糖水平,評估內容涉及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
負性情緒評分對比評估: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評估,量表分界值為50 分和53 分,分值越高即患者負性情緒越嚴重。
護理滿意度評分:應用科室自擬調查問卷量表進行患者護理滿意度評估,評價內容包含護理服務態(tài)度、操作技能、溝通技巧及護理滿意度,量表單項評分為100分,分值和護理滿意度呈現為正相關關系。
不良妊娠發(fā)生概率:對比分析新生兒窒息、胎膜早破、產后出血及巨大兒等不良妊娠結局的發(fā)生概率。
生活質量評分:選擇應用生活質量評分(QOL)進行患者生活質量評估,評估內容涉及生理、軀體、心理及社會等維度,單項評分為100 分,分值和患者生活質量呈現正相關關系。
采用SPSS 24.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表示,比較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或率(%)表示,比較采用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上述指標均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血糖水平對比()
組別觀察組(n=44)對照組(n=44)t 值P 值空腹血糖(mmol/L)糖化血紅蛋白(%)餐后 2 h 血糖(mmol/L)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10.59±2.18 10.41±2.25 0.381 0.704 6.65±1.52 8.17±1.46 4.784<0.001 12.15±1.52 12.24±1.58 0.272 0.786 7.26±1.44 9.18±1.59 5.937<0.001 9.58±1.85 9.52±1.76 0.159 0.877 5.88±1.58 7.36±1.69 4.243<0.001
干預前,兩組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評分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負性情緒評分對比[(),分]
表2 兩組患者負性情緒評分對比[(),分]
組別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n=44)對照組(n=44)t 值P 值焦慮抑郁43.84±5.71 44.04±5.52 0.167 0.868 16.38±4.58 25.27±4.69 8.996<0.001干預前43.25±5.37 43.75±5.52 0.431 0.668干預后18.24±4.68 24.36±4.17 6.476<0.001
干預后,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對比[(),分]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對比[(),分]
組別 生理 軀體觀察組(n=44)對照組(n=44)t 值P 值87.64±5.62 80.96±5.48 5.645<0.001 84.96±4.69 78.34±5.52 6.062<0.001心理89.38±5.84 83.46±6.32 4.563<0.001社會86.86±4.96 81.15±5.42 5.155<0.001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各項護理滿意度評分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分]
表4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分]
組別 護理服務態(tài)度 操作技能觀察組(n=44)對照組(n=44)t 值P 值85.64±8.27 79.45±8.14 3.538<0.001 89.16±5.86 84.37±6.65 3.585<0.001溝通技巧86.85±7.47 81.24±7.36 3.549<0.001護理滿意度93.62±3.96 87.63±4.68 6.481<0.001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概率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5。
表5 兩組患者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概率對比
在產婦處于妊娠階段時胎盤泌乳素等有關胰島素拮抗激素水平逐步提高,導致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增加胰島素抵抗,會誘發(fā)妊娠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在臨床上被判定為高危妊娠,因患者機體血糖水平較高,會導致毛細血管管腔過于狹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血管內皮厚度,使早期子癇、妊娠期高血壓以及胎盤早剝的風險性增加[11]。還可能引起胎兒發(fā)生巨大兒、先天畸形、低血糖及呼吸窘迫等相關癥狀,由此可見妊娠糖尿病直接危害著母嬰生命安全。長期臨床實踐研究資料證實,糖尿病在多個階段都會對產婦妊娠造成直接影響,迫使分娩過程逐步由自然分娩轉向為剖宮產,降低自然分娩概率,直接影響產婦分娩順利進行以及新生兒生長狀態(tài)[12]。
此次研究結果證實,護理前,兩組患者焦慮、抑郁負性情緒評分、血糖水平、營養(yǎng)狀態(tài)等指標相近(P>0.05);護理后,觀察組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評分低于對照組,血糖水平等指標數值較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概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及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所得研究結果和盧秋戀[13]研究數值具有較高的相似性,表現為全程組血糖指標數值低于普通組(t=3.864、3.732、4.305,P<0.05),證實全程護理干預措施應用于妊娠糖尿病中不僅可以提升血糖控制效果,還能有效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分析原因如下:常規(guī)護理措施在產婦血糖指標控制方面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在護理措施應用以后依然存在產程延長以及產后出血量較高的現象,產婦于護理期間具有較大的痛苦程度[14]。全程護理干預措施是目前針對妊娠糖尿病所采取的新型護理干預措施,在具體研究期間通過專項健康教育指導、飲食干預以及運動指導等措施,依照患者實際情況采取降糖治療措施及胰島素用藥指導等措施,進一步提高血糖指標控制效果[15]。此外全程助產模式是現代化產科護理應用體系的一種,產前全程護理措施以孕婦為主體,健康指導可幫助患者正確認識自然分娩, 進而改善孕婦血糖水平[16];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可以幫助患者穩(wěn)定孕婦情緒;運動干預、藥物指導以及飲食干預措施在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的同時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功能, 改善患者機體營養(yǎng)狀態(tài)[17-18]。 除此以外,全程護理干預措施應用于妊娠糖尿病護理期間強調家屬參與,不僅可以促使患者充分感受到家庭溫暖,還能保證護理措施的連續(xù)性,和常規(guī)護理措施比較,全程護理干預措施在應用期間更加豐富,從多個階段實施科學及有效指導,可以提高護理措施的有效性,進而改善妊娠結局以及胎兒狀態(tài)[19-20]。
綜上所述,全程護理干預措施應用于妊娠糖尿病中具有確切效果,對改善患者妊娠結局以及控制血糖水平具有積極意義,在調整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同時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利于改善機體營養(yǎng)狀態(tài),具有臨床借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