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麗萍,胡天赤,彭連共
1.廈門市中醫(yī)院中藥房,福建廈門 361000;2.廈門市中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福建廈門 361000
糖尿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內(nèi)分泌代謝性疾病,9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均為2 型糖尿病[1]。2 型糖尿?。╰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 主要與 β 細胞功能缺陷、遺傳因素、胰島素抵抗等因素有關(guān),以“三多一少”為典型表現(xiàn)。目前臨床主要采用口服降糖藥、注射制劑、體質(zhì)量管理、運動、中醫(yī)療法等方法將血糖控制理想范圍內(nèi),積極防治并發(fā)癥[2]。T2DM 在中醫(yī)學上被稱為“消渴病”,因飲食失節(jié)、脾氣虧虛、陰虛熱盛、臟氣不足等導致經(jīng)絡(luò)瘀阻、筋脈失養(yǎng)、氣血逆亂[3]。 補中益氣湯具有補中益氣,升陽舉陷的功效,可以用來調(diào)節(jié)中氣下陷,氣陰兩虛,滋補身體,還可以解除疲勞。 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者者脾胃氣虛,津液不升口渴喜飲,中氣不足倦怠氣短乏力、飲食減少及中氣下陷腹瀉等癥狀。 該文選取2020年5 月—2021 年 5 月該院收治的 T2DM 患者 96 例為研究對象,就補中益氣湯辨證加減治療對血糖控制水平及中醫(yī)證候積分改善作用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96 例T2DM 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組法分為研究組、對照組,各48 例。研究組中男28例,女 20 例;年齡 25~81 歲,平均(56.9±2.2)歲;體質(zhì)指數(shù)(BMI)19~26 kg/m2,平均(23.1±1.0)kg/m2;病程 2~13年,平均(7.8±1.7)年。 對照組中男 27 例,女 21 例;年齡24~80 歲,平均(56.7±2.3)歲;BMI 為 18~26 kg/m2,平均(23.0±1.1)kg/m2;病程2~14 年,平均(7.7±1.8)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實驗室檢查 FPG≥7.0 mmol/L 或2 hPG≥11.1mmol/L;②符合《中醫(yī)證候鑒別診斷學》中消渴病診斷標準,有舌紅苔薄、口渴喜飲、氣短神疲、心悸失眠等癥狀;③臨床個人資料完整;④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且經(jīng)該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①近2 個月伴有肝腎功能異常者;②心腦血管病史;③長期接受激素類藥物治療;④糖尿病嚴重并發(fā)癥;⑤全身性感染;⑥嚴重肺、心、腎等器質(zhì)性病變;⑦精神疾?。虎嘟? 個月接受胰島素治療者。
對照組采用口服鹽酸二甲雙胍片、格列齊特緩釋片治療,格列齊特緩釋片(國藥準字 H20103045,規(guī)格:30 mg×30 s)飯前 30 min 口服,60 mg/次,1 次/d;鹽酸二甲雙胍片(國藥準字H44020775,規(guī)格:0.25 g×12 s×5板)飯前 30 min 口服,500 mg/次,2 次/d,治療 2 個月。 同時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根據(jù)患者營養(yǎng)狀況制計飲食計劃,科學飲食。 同時積極采取降脂、降壓治療,引導患者每天堅持有氧運動,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
研究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chǔ)上采用補中益氣湯辨證加減治療,組成:黃芪、炙甘草、人參各15 g,柴胡12 g,當歸、白術(shù)各 10 g,升麻、陳皮各 6 g,大棗 6 枚,生姜 9片。腹痛者加白芍12 g;氣滯者加枳殼、木香各10 g;咳嗽者加麥冬、五味子各12 g;頭痛者加川芎、細辛、蔓荊子各10 g。1 劑/d,將藥材放在清水中浸泡 30 min,加 300 mL水煎煮取汁150 mL,空腹時熱服,治療2 個月。
比較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血糖[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餐后 2 h 血糖(2 hPG)]水平、總有效率、匹茲堡睡眠質(zhì)量指數(shù)量表(PSQI 評分)、β 細胞功能指數(shù)(HOMA-IS)、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HOMA-IR)水平。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4]對口渴喜飲、氣短少言、少食易饑、倦怠乏力4 項主要癥狀進行中醫(yī)證候積分,0 分表示無癥狀,2 分表示輕度,4 分表示中度,6 分表示重度,積分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 采集所有患者治療前后晨起空腹靜脈血5 mL,BS-350S 邁瑞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高壓液相色譜法測定HbA1c 水平,葡萄糖氧化酶法測定FPG、2 hPG 水平。 PSQI 評分范圍為0~21 分,得分越低,睡眠質(zhì)量越高。
顯效:血糖達到正常水平,中醫(yī)證候積分降低>70%;有效:血糖指標水平降低>30%,中醫(yī)證候積分降低30%~70%;無效:血糖指標、中醫(yī)證候積分降低幅度均<30%;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00%。
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表示,進行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頻數(shù)和百分率(%)表示,進行 χ2檢驗。 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總有效率比較
治療前,兩組中醫(yī)癥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各項中醫(yī)癥候積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中醫(yī)癥候積分比較[(),分]
表2 兩組中醫(yī)癥候積分比較[(),分]
組別研究組(n=48)對照組(n=48)t 值P 值口渴喜飲治療前 治療后4.7±0.6 4.8±0.7 0.752 0.454 2.1±0.4 3.0±0.5 9.738 0.001氣短少言 少食易饑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4.1±0.7 4.2±0.6 0.752 0.454 1.9±0.5 2.9±0.6 8.871 0.001 3.8±0.5 3.9±0.6 0.887 0.377 1.8±0.3 2.4±0.5 7.129 0.001倦怠乏力治療前 治療后4.2±0.8 4.1±0.7 0.652 0.516 1.7±0.6 2.6±0.3 9.295 0.001
治療前,兩組 HOMA-IS、HOMA-IR 水平和 PSQ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HOMA-IS 水平高于對照組,且 HOMA-IR、PSQI 評分明顯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兩組 HOMA-IS、HOMA-IR 水平和 PSQI 評分比較()
表3 兩組 HOMA-IS、HOMA-IR 水平和 PSQI 評分比較()
組別研究組(n=48)對照組(n=48)t 值P 值HOMA-IS HOMA-IR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22.7±3.1 22.5±2.9 0.326 0.745 45.1±3.2 37.8±3.8 10.181 0.001 3.9±0.6 3.8±0.5 0.887 0.377 2.6±0.5 3.1±0.7 4.027 0.001 PSQI 評分(分)治療前 治療后17.9±2.5 18.2±2.3 0.612 0.542 5.8±1.7 9.7±2.3 9.447 0.001
治療前,兩組血糖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 FPG、HbA1c、2 hPG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4。
表4 兩組血糖指標比較()
表4 兩組血糖指標比較()
組別研究組(n=48)對照組(n=48)t 值P 值治療前8.8±0.8 8.7±0.7 0.652 0.516 HbA1c(%)治療后6.1±0.7 7.0±0.5 7.249 0.001 FPG(mmol/L)治療前 治療后9.9±2.3 9.7±2.4 0.417 0.678 6.3±1.4 7.2±1.1 3.502 0.001 2 hPG(mmol/L)治療前 治療后13.5±2.5 13.6±2.6 0.192 0.848 7.8±1.9 9.0±1.7 3.261 0.001
世界衛(wèi)生組織近日在《全球糖尿病報告》中提出成年糖尿病患者已逾4 億[1],且發(fā)病人數(shù)持續(xù)上升,形勢嚴峻[5]。 T2DM 在全球范圍內(nèi)呈流行趨勢,好發(fā)于肥胖、有高血壓或高血脂病史的患者。 中國是糖尿病大國,患病率居世界首位。 患者早期癥狀不明顯,未診斷率高,一旦確診即需終身治療[6]。 目前臨床尚無研究出根治該病的特效藥,藥物是治療T2DM 的主要方案。 格列齊特緩釋片是第二代磺脲類降糖藥,通過選擇性作用于胰島β 細胞加快胰島素分泌,抑制肝糖原生成,降低血糖水平[7]。 二甲雙胍是臨床治療T2DM 的經(jīng)典口服降糖藥,可增加周圍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度和胰島素敏感性,聯(lián)合用藥可優(yōu)化降糖效果[8-9]。 但是部分患者難以堅持長期用藥,導致臨床上普遍存在控制率低、治療率低的問題。
中醫(yī)將T2DM 稱為“消渴癥”,氣陰兩虛為病之本因。氣虛導致精微物質(zhì)無法生化[10],陰虛則生熱,長期運化失常導致氣血瘀阻、病程漫長、病情復雜,增加了治療難度,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補中益氣湯出自《內(nèi)外傷辨惑論》,屬于補益劑類藥,主要用于治療脾虛氣陷證[11]。方中黃芪為君藥,具有托毒排膿、益氣固表、利尿的功效,為補氣之圣藥;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芪具有降壓、抗菌、抗應(yīng)激、增強機體免疫力等多種作用,主要用于治療中氣下陷、氣血虧虛、氣虛乏力。 人參有“百草之王”之稱,具有補脾益肺、益腎助陽、大補元氣、補血養(yǎng)血的功效,人參成分中的人參多糖、人參皂苷具有免疫調(diào)節(jié)、降血糖作用。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的功效,當歸為補血圣藥,其成分中氨基酸、蔗糖可降壓、調(diào)脂,增強造血功能,改善胰島素抵抗現(xiàn)象,降低 HOMA-IR 水平[12-13]。 白術(shù)補氣健脾,與人參、當歸共為臣藥,與黃芪配伍增強補氣補血功效,有效降低中醫(yī)證候積分。 陳皮、升麻、柴胡具有升陽舉陷、理氣和胃、和解表里的功效,可降低血脂、膽固醇、血壓水平,提升下陷的中氣[14]。 炙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脾益氣、緩急止痛、調(diào)和藥性的作用,大棗補中益氣,生姜具有解表散寒、解毒的功效。 針對消渴癥患者中氣下陷、氣陰兩虛的病理特點,根據(jù)患者腹痛、氣滯、頭痛等癥狀進行辨證用藥,增強補中益氣功效。 盛琴[15]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3.33%高于對照組73.33%,且觀察組 HOMA-IR(2.74±0.53)低于對照組 (3.17±0.68),HOMA-IS 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該文中研究組總有效率83.33%高于對照組62.50%,研究組 HOMA-IS 水平(45.1±3.2)高于對照組(37.8±3.8),與盛琴的結(jié)論具有一致性,說明補中益氣湯可有效改善患者HOMA-IR、HOMA-IS 異?,F(xiàn)象,有效控制血糖。 同時,該文還發(fā)現(xiàn)研究組PSQI 評分(5.8±1.7)分少于對照組(9.7±2.3)分,且中醫(yī)證候積分更低。中醫(yī)講究整體觀念,在治病同時可增強免疫功能,改善機體代謝指標[16-18],長期服用無不良反應(yīng),療效安全可靠。但是該文所選病例較少,未對長期療效及不良反應(yīng)進行研究,需臨床進一步完善。
綜上所述,補中益氣湯辨證加減能有效改善胰島功能,改善臨床癥狀,降低中醫(yī)證候積分,療效顯著,值得T2DM 患者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