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英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對我國教育領域提出了全新的挑戰(zhàn),人們也愈加注重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在此形勢下,中職教育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為了能夠更好地滿足當下時代的發(fā)展要求,教師就必須及時更新自身的觀念,不斷地優(yōu)化和完善課堂教學的模式,從而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诖?,以下主要就中職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策略作出闡述,希望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職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A?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44-185
中國古詩詞源遠流長,承載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積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輝煌的成就??鬃釉f:“不學詩,無以言?!睆倪@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古詩詞的重要地位。在中職語文教材中,古詩詞也有著不少的比例?!吨械嚷殬I(yè)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中指出要“激發(fā)學習古代詩文的興趣,增強熱愛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感情”。探索古詩詞教學策略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挖掘寫作背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古詩詞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文學藝術作品中的精髓,它包含著詩人豐富的感情,是發(fā)自詩人內心的聲音。但因為所處的時代有所不同,現在的學生根本體會不到作者在當時創(chuàng)作時所處的境遇,所以體會不到詩中的意境,也就影響了學生對古詩詞學習和鑒賞的興趣。因此,學生要想很好地領會一首詩詞,就需對詩人及其創(chuàng)作背景有較深入的了解。通過背景的介紹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講授李煜的這首《虞美人》時,學生必須基于對此詩創(chuàng)作背景的了解,學起來才能容易進入詩境,體悟詩情。相傳這首詞是南唐后主李煜在被俘兩年后寫成的。他作此詞后命歌妓在七夕之夜反復吟唱,宋太宗知此事后立即就賜酒將他毒死。作者能詩能畫,只可惜政治上無所成就。詩人郭麟也為之嘆息“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通過此課進行課后的拓展延伸,讓學生自己查找中國歷史上“不務正業(yè)”的皇帝,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通過資料查找了“畫家皇帝”宋徽宗趙佶、“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和尚皇帝”南朝梁武帝蕭衍、“詞人皇帝”李煜,等等。在課堂上把自己的成果分享給大家,使得這篇課文的學習獲得了較好的效果。
二、引導學生品讀古詩詞,加深理解和感悟
古人云:三分詩,七分讀??梢钥闯?,詩詞的誦讀過程是對古詩意思理解的重要步驟,通過有效的朗讀讓學生知其意、曉其情、品其味。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應重視朗讀指導,不要局限于讓學生只去掌握詩中的詞句。通過朗讀賞析詩詞字詞的含義以及抒發(fā)的情感,更加深入地理解詩詞語言的寓意,從而全面掌握詩詞的意境。例如教授李白的《將進酒》這篇課文時,先讓學生聽名家錄音或教師范讀,讓學生注意語調的高低和節(jié)奏快慢的變化,從整體上感受詩歌。教師通過范讀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讓學生放開音量,大聲地朗讀詩歌,想象自己就是李白,然后讓學生展示朗讀的成果。學生在品讀后,可以自主歸納出對古詩詞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
三、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
情境教學是如今各個學科中比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上教學質量的一個教學方法。在詩詞教學中,教師可以選取一些富有情趣和教育意義、情節(jié)性較強的作品作為課本劇選材的內容。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對學生自導自演的課本劇進行有效指導,讓學生在這樣一個真實的場景中進行有效學習。這種情境教學法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改變課堂上的氣氛,讓學生進行更好的想象與發(fā)展,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上古詩詞的教學質量。它不僅“演”活了語文課堂,而且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的缺陷,讓語文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把主動權還給學生,真正讓學生參與到語文學習中來。在講授柳永的《雨霖鈴》時,筆者采用了課本劇的形式。把班級的學生分成多個小組,各個小組根據自己的內容進行準備、排練。表演中,無論是柳郎、歌妓的扮演者還是紅娘、船老大的扮演者,其表演時的臺詞語調、語氣,特色河南方言使用和人物動作的感染力非常強烈,多次激起學生觀眾的掌聲,充分展示了學生劇本改編寫作水平、表演才華、合作能力等綜合素質。觀后,同學們一致認為這樣的語文課堂他們喜歡,希望語文課堂經常精彩,給學生提供展示才華的機會。
四、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情趣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多媒體技術逐漸被應用于中職語文教學中。詩詞中的意象,是作品的基本藝術細胞,即主觀的“意”與客觀的“象”的有機融合,意象的組合構成詩詞的意境。一般認為,意,是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境,是詩人所描繪的客觀景物,主觀的思想感情與客觀的景物之間有機融合成一個統(tǒng)一體,這就是詩歌的意境。教師在講解新課程之前發(fā)揮出多媒體的優(yōu)勢和作用,進而借助多媒體制作出內容豐富的課件,將抽象的文字形象、生動、直觀展示出來,逐漸吸引學生的目光,喚起學生學習興趣,驅使學生積極探究課件內容,漸漸地理解和掌握古詩詞反映出的意境。例如,教授王維《山居秋暝》這首詩時,我利用多媒體當中的一個Power Point的軟件,將文中的畫面進行了制作,制成了一個生動形象的動畫。空山雨后的秋涼,松間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聲音以及浣女歸來竹林中的喧笑,漁船穿過荷花的動態(tài),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它既像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又像一支恬靜優(yōu)美的抒情樂曲,讓學生感受王維詩中有畫的創(chuàng)作特點,為詩詞教學的課堂增添了幾分亮點。
在詩詞的教育教學中,應去創(chuàng)造更多形式的教學方法,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讓學生在感受古詩詞的美時,也享受到古詩詞的文學藝術氣息。
參考文獻
[1]姜濤.古代散文名作欣賞[J].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