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琳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孩子思維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也是新課改提出的目標要求。為有效落實核心素養(yǎng)目標,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本文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在分析小學數學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對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方法進行具體的分析,旨在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同時也希望能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 思維能力 培養(yǎng) 方法
1 引言
數學本身是一門較為抽象的學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才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內化相關的數學知識。小學生正處于成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也是培養(yǎng)其思維能力的黃金時期,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進行基礎理論知識的講解以外,也要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應強化學法指導,引導學生運用數學思維來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實現更好的發(fā)展。在素質教育全面深入的背景下,家長也更加關注孩子思維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將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開展教學工作。
2 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對人才的需求也不斷上升。數學思維能力作為一種認知能力,主要是運用數學的觀點去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具體包括觀察能力、抽象能力、比較分析能力、運算推理能力等能力,這些能力均是人成長成才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能力。但從目前小學數學教學的狀況來看,有的教師在受到應試教育影響下,會選擇讓學生死記硬背或大量進行練習,這樣的教學方式,會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變弱、變低,更是會限制學生的思維能力發(fā)展。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重視思維訓練的落實,通過運用有效的訓練方式、方法,促使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同時讓學生能夠認識、表達及概括周圍客觀事物存在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并且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數學問題,這對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大有裨益。
3 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分析
當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而且,這些問題的存在,也影響了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有效提升。具體為以下:
3.1 小學生基礎知識不扎實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基礎知識講解是重要的內容,許多教師都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講解數學基礎知識,但實際所獲得的效果并不理想,仍然有許多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的不扎實。而導致這一問題的產生,主要有這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師的教育理念較為滯后,在實際教學中片面地重視基礎知識的講解,以致于忽視與學生的深度溝通、交流,繼而導致學生的學習感受及體驗不佳,難以很好地掌握相關的知識內容;另一方面是因為數學知識本身就具有較強的抽象性,使得學生的學習難度較大,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對基礎知識一知半解的情況,加之如果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就無法很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與內容。而在小學生基礎知識不扎實的情況下,也勢必會對其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產生影響。
3.2 教師缺乏對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足夠重視
在新課改背景下,尤其強調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性,雖然目前許多教師逐漸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也在積極探索各種教學方法來促使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但也不可否認的是,目前仍然有個別教師缺乏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足夠重視。主要表現為個別教師往往會更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在實際教學中,忽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使得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受到限制,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3.3 教師的教學思想較滯后
教師的教學思想滯后,也是導致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效果不佳的一個重要原因。部分教師仍然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及應試教育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中,仍堅持自己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忽視學生體驗和感受,而且通常會采用填鴨式的方式進行知識灌輸,使得學生的學習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而這一結果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喪失,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且,這樣也不利于引導學生自主思考,進而使得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3.4 必要的課外延伸不足
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并非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也絕非是一蹴而就的。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需要教師重視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在課外時間,也需要教師與家長采用科學的方法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必要的課外延伸明顯不足,表現為教師與家長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加之許多家長忙于工作也不重視監(jiān)督和引導,即便學生參加了許多課外輔導班,但僅僅只是學習的量增加,實際上學生的思維空間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拓展。
4 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具體策略
4.1 關注學生身心特點,科學進行教學設計
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自控能力并不強,因此也使得其在課堂教學中容易分神、注意力不集中,對于教師在課堂中提出的問題,也不能及時響應。針對這一情況,教師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首先需要從學生的身心特點開始著手,深入分析和了解學生的身心特點,并在此基礎上對教學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應盡可能地設計一些新穎和有趣的內容或環(huán)節(jié),由此調動學生的興趣,提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繼而實現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學目標。
以二年級上冊第8單元《數學廣角》這一課為例,這一課主要講的是排列與組合,雖然內容較簡單,但是其應用非常廣泛,且是后續(xù)概率統(tǒng)計知識學習的基礎,更是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好素材。對于二年級的學生而言,簡單的排列組合并不完全陌生,在一年級時學生就已經學過用1、2來進行兩位數的排列,雖然還未接觸到1、2、3這三個數字的排列,但基于原有的基礎上,學生理解起來并不困難。結合學情,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可將重點放在一些有序排列和巧妙組合上,讓學生能夠從中認識到順序、全面思考問題的好處。之后在通過設計稍微有難度的“擺數”“握手”等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每個學生都能有事情可做。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要注重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在靈活處理教材的基礎上,添加一些具有趣味性的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于是在新課引入時,可通過故事的形式調動學生的興趣。在正式上課前,引入這樣一個故事:有三只小兔子周六要到小熊博士家拜訪,但當天到了小熊博士家后,發(fā)現小熊博士不在家,而且大門門鎖上留有這樣一張紙條:“歡迎你們的到來,為了考考你們的智慧,請你們先想辦法把這把密碼鎖打開,鎖的密碼提示是:請用數字1、2、3擺出所有的兩位數,密碼就是這些數從小到大排列中的第4個?!庇纱艘龑W生幫助小動物開密碼鎖。學生在充分童趣的情境中,可積極參與到擺數活動中,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之間相互合作,并感受到成功的體驗。如此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提升,學習的主動性也會更強,勢必有助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4.2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滿足學生思維發(fā)展需求
單一的理論知識講解,并不能滿足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需要,一方面是因為小學生知識經驗及認知水平并不高,對一些數學知識的理解存有難度,另一方面是因為純理論知識的講解,也會容易讓學生感受無趣,甚至是厭煩,這樣就會嚴重影響學生數學學習的效果,何況是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既要避免單一理論知識講解,也要注重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進入到情境中進行有關數學知識的學習,這既能夠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也能夠滿足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需要。
以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表內乘法(一)》為例,在學習“4、5的乘法口訣”時,為加深學生對乘法含義的理解,并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概括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上課時,教師可引入這樣一個教學情境:今天森林里正在開動員大會,來了許多小動物,前面4排坐滿了小兔子,每排有5個座位。后面兩排坐的是小烏龜,但是沒有坐滿,其中有一排有一個空位。那么請問,大家都知道小兔子和小烏龜都分別來了多少嗎?通過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引導學生先獨立思考,題中的4和5分別代表分什么意思?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思考問題。或者可以利用教學工具,如利用擺小棒或畫圖的方式來表示小兔子和小烏龜的數量。有的學生采用了擺小棒的方法來代替小兔子和小烏龜(如圖1所示),在求小兔子多少只時,將4個5加起來,可用乘法計算,即4×5=20只;而在求小烏龜多少只時,由于小烏龜兩排坐的并不一樣,只能夠用加法計算,即4+5=9只。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可讓學生在情境中更好地理解乘法的含義,同時也能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的問題,提升學生的問題分析和解決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4.3 每天一個問題,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
小學時期,是學生思維發(fā)展及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教師應充分認識這一點,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在此基礎上,可以通過每天一個問題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同時,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繼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比如,教師可圍繞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這一目標,通過“一天一個問題”的練習方式,讓學生能掌握思考的方法,并從根本上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利用互聯網每天發(fā)布一個問題,問題的類型需要每周進行更新,同時以音頻、視頻、照片等形式發(fā)布問題,讓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和吸收。相信在經過一個學期不同主題的練習,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各個方面的數學知識,而且能夠跟隨學習內容的變化不斷掌握。另外,在實施“一天一個問題”的過程中,應當從學生感興趣的地方入手,或者是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搭建理論與生活之間的橋梁,從而促使學生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學生數學學習的自信心,也能促進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進而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4.4 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升思維教學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想提升思維教學的效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重要。這也需要教師重視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摒棄以往單一化的純理論知識講解,應認識到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并在基礎上尋找與學生興趣相契合的內容,激發(fā)學生興趣。在如今的信息化時代下,教師不妨將網絡在線課程與線下教學有機整合,以此增添數學學習內容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可有效提升學生學習和自主學習的動力,也能讓學生對數學問題有更加直觀的理解和學習。具體來講,教師可利用在線課程中的一些在線討論、課堂測試、課堂提問等形式,拉近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并通過有效的互動來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除此之外,通過信息化手段將抽象化的數學知識、問題進行直觀化的展示,能加深學生的理解,能讓學生從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快樂,并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可大大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教學質量。
4.5 教師要積極做出改變,為學生提供探究的機會
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更多是以主導者的身份存在,并忽略學生主體地位,使得學生無法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針對這一問題,教師要積極做出改變,應明確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并遵循知識探索的原則,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探究機會。具體需要從這幾個方面著手:一是需要教師深入了解學生的思維活動,并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同時要善于引導學生,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索,并在探索過程中實現自己的價值;二是需要教師選擇合適的思維訓練方法,并注重營造優(yōu)質的思考氛圍,為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提供良好的思考條件;三是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學生只有真正地感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才會更加地投入到學習中。如在學習“長度單位”這一內容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不同工具來測量桌子的長和寬,如一張桌子的長度是6支鉛筆的長,也是29塊橡皮擦的長等,然后引導學生思考:桌子的長度有變化嗎?為什么會有不同的測量結果?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可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從而從多個角度認識長度單位。
5 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教師做多方面的努力,既要關注學生的身心特點,設計與學生認知特點相符的內容,也要不斷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通過情境教學、網絡在線教學、現代化信息教學等多種方式,從而提升思維教學的效果,進而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利群.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策略[J].新課程,2021(28):48.
[2] 高紅乾.淺談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新課程,2021(28):186.
[3] 陳梅.淺談小學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科幻畫報,2021(03):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