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小波
摘要:一直以來,數學都被廣大學生認為是具有一定復雜性,較高難度的學科。教師要想在實際的教學中,加強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認識,教學要摒棄掉錯誤的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保證所實施的教學策略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科的魅力,使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數學知識的良好習慣,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學可以通過設計教學情境等方式,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完善教學體系,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才能有效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困境及出路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47-329
引言
高年級數學知識越來越豐富,難度也有所提升,學習難度也隨之增加,但是受傳統(tǒng)教育教學理念的影響,小學生數學學習過于被動,單純的依靠教師的講解等待知識的傳授,不僅教學效率比較低,而且對于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學習技能的提升也沒有起到積極的作用。因此如何擺脫當前困境,如何探索新的教學路徑,成為當前教學的關鍵任務。
一、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困境
(一)教學理念陳舊
盡管我國課程改革工作已經推進了很長時間,但是仍然有部分教師在授課時繼續(xù)采用傳統(tǒng)的方法進行教學。雖然可以幫助學生完成知識記憶,保證教學進度,但是由于過于重視基礎理論,很容易造成學生無法深入理解,難以激發(fā)學生潛在的學習興趣。長此以往,學生便會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進而導致教學質量下降。
(二)方法單一,課堂質量較低
以往數學課堂基本上是以單純的講說為主,大部分教師認為老師講的多學生學會的自然就會越來越多,忽略了小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接受能力;即使經歷了低中段的數學知識與技能的積累,但是部分學生的數學基礎仍然比較差,單純的講說并不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因此教學質量也相對偏低。
二、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方法探究
(一)創(chuàng)設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非常關鍵,興趣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動力,學生只有擁有了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才會在課堂上積極思考問題,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教師在課堂中需要營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和氛圍,為學生構建高效的數學學習平臺。高效的數學學習平臺有利于激發(fā)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更好地實現并完成數學學習任務,還可以減輕數學教師的教學負擔,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如在教學六年級上冊的“分數乘法”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相關教學情境的方式,將學生快速地帶入到所創(chuàng)設的環(huán)境氛圍當中,活躍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在實際教學中,筆者通常會首先提出幾個與分數乘法相關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鼓勵學生進行認真思考,運用自己的方式解決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教師在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完成之后,鼓勵他們積極發(fā)言,分享自己的發(fā)現,并盡可能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讓學生自己嘗試總結相關的計算規(guī)律,這樣通過合理的問題情境設計,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數學綜合能力也得以有效地提升和發(fā)展。通過營造合理的教學情境,也使師生之間的互動更為順暢有效,整個課堂教學氛圍更加融洽,師生關系也更加融洽。
(二)制定個性化課堂策略
在新時代,小學數學面臨著機遇和挑戰(zhàn),所以數學課堂必須要充滿時代元素,給小學生帶來新鮮感和刺激感,抓住小學生的興趣點,從而優(yōu)化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小學數學教師要制定個性化的課堂策略,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運用現代化教育手段,增強小學生對數學課堂的好感,有利于學生良好數學習慣的形成。首先,數學教師在課前給小學高年級學生發(fā)放導學案,讓小學生按照導學案的內容進行預習。教師要在導學案中詳細地列舉數學知識的重難點、預習要查找的資料、學習目標等,避免小學生盲目地預習,為課堂教學節(jié)省寶貴的時間。其次,在課堂導入的時候,數學教師要運用微課視頻和電子白板等信息技術,增添數學知識的內涵,小學生也可以自主操作電子白板,獲得學習數學的樂趣。而且教師還可以將數學資源上傳到教學平臺上,便于學生隨時隨地地學習,打破課堂教學的空間和時間限制。
(三)依靠合作學習展開教學
在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中,應用的教學方法呈現單一化,學生只能被動聆聽,很少有機會和同學或教師進行溝通,導致學習效果不佳。為此,教師可以嘗試應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將全班學生分為多個小組,讓其共同協(xié)作,積極交流,逐步深化對知識內容的理解。例如,在學習“折線統(tǒng)計圖”的相關內容時,筆者為了將學生凝聚在一起,發(fā)揮學生的合力作用,使學生知道怎樣依據折線統(tǒng)計圖來分析信息,獲取數據,在教學中將學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組,并為學生設置了合作任務,讓學生一起探討折線統(tǒng)計圖的特點,熟悉折線統(tǒng)計圖在生活中的應用途徑,知道怎樣結合數據來繪制折線統(tǒng)計圖。學生拿到學習任務后,與小組內成員一起圍繞折線統(tǒng)計圖展開了討論。學生在討論分析中,大膽分享了自己的意見,了解了他人的想法,發(fā)現了自己學習中忽略的地方。對于存在爭議的部分,學生采取了理性溝通、多方查證等方式,統(tǒng)一了意見,提高了合作效率。學生在交流溝通中,認識到天外有天,表示會尊重他人的意見,學習他人的長處,不斷提升自己,拓寬自己的學習道路。
結束語
總而言之,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是小學數學教師追求的目標。在新課程背景下,數學教師要積極貫徹以人為本的觀念,給小學生充分的話語權和主動權。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思維能力和抽象意識,所以教師應該與時俱進,更新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適宜的實踐訓練,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改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劉立華.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策略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14):82-83.
[2]吳曉玲.小學高年級數學高效教學的探究[J].知識窗(教師版),2021(03):76.
[3]李英春.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實效性提升策略研究[J].讀寫算,2021(01):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