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慧 范昭能 劉佩雄 謝 君 郭燕梅 李 楊 曾榮耀 陳伯利 徐 勝
(1.自貢市農業(yè)技術推廣站 四川自貢 643000;2.自貢市大安區(qū)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 四川自貢 643010)
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是一種高廣效的傳統(tǒng)農作物[1],具有耐旱、耐瘠、耐鹽堿、抗逆性強的特性[2-4],是一種優(yōu)良牧草[5]和釀酒原料[6],其籽??墒秤没蜥劸频萚1],是世界上第五大禾谷類作物,在旱作農業(yè)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7]。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粱已不再是人們的日常食品[8],而是主要釀酒原料,尤其是白酒的重要原料[9]。白酒釀造要求原料淀粉含量高、蛋白質適中、脂肪含量低,并含適量單寧、灰分及粗纖維等[10]。高粱相對于其他原料出酒率更高[11]、口感更為醇厚濃郁,在白酒釀造上獨具優(yōu)勢[6],中國著名白酒茅臺、五糧液、郎酒等都是以高粱作為主要原料釀造而成[12-13]。我國高粱生產有四大產區(qū),其中西南產區(qū)中四川省是全國白酒產量最多的省份[14],多個知名高端白酒企業(yè)均在四川[15]。高粱品質對酒質和出酒率有直接影響,唐玉明[16]對四川高粱與北方高粱品種的差異進行了對比研究,四川高粱無論粳糯,單寧含量普遍較高,支鏈淀粉占總淀粉比例也較高于北方高粱。有進一步研究表明,其中糯紅高粱含有較高的支鏈淀粉,更適合作為釀造白酒的原料[17-18]。目前,國內已育成一批品質好、產量高、抗病蟲和適應能力強的糯高粱新品種[19]。自貢市位于西南釀酒高粱優(yōu)勢產業(yè)區(qū)域帶[20],是四川省優(yōu)質釀酒高粱主產區(qū),該地區(qū)高粱種植面積大,單產水平較高,所產糯紅高粱品質優(yōu)良,產業(yè)優(yōu)勢明顯。為篩選出更適宜本地種植的優(yōu)質釀酒高粱品種,通過引進6個糯高粱品種進行品比試驗,為本地及相似生態(tài)條件區(qū)域釀酒高粱品種更新提供可靠依據(jù),以期大面積生產推廣應用新品種助推釀酒高粱優(yōu)勢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
試驗位于自貢市大安區(qū)三多寨鎮(zhèn)高家村6組(29.4°N、104.8°E),試驗地面積3畝。該試驗地塊為紫色土,土層深厚、土質疏松、透水性好,前茬為空地。試驗前取耕層土壤進行理化性質分析,有機質11.4 g/kg、堿解氮43 mg/kg、有效磷8.4 mg/kg、速效鉀71 mg/kg、pH 7.7。
供試作物為釀酒高粱,共計6個品種,分別為郎糯紅19號、瀘州紅1號、國窖紅1號、宜糯紅4號、宜糯紅8號、宜糯紅2號,其中,以目前本地主推品種宜糯紅2號作對照。
本試驗采用單因素隨機區(qū)組設計,共設6個處理:郎糯紅19號、瀘州紅1號、國窖紅1號、宜糯紅4號、宜糯紅8號、宜糯紅2號,3次重復,共18個小區(qū),每個小區(qū)面積75.6 m2,采用雙株栽插,行穴距為66.66 cm×28.33 cm,栽植400窩、800株,區(qū)組間留1 m工作道、1.5 m保護行。
本試驗于2020年3月6日育苗,采用雙膜覆蓋溫床育苗,苗床施足底肥,3月13日、3月17日分別追施提苗肥和底肥。3月26日大田施底肥,3月27日移栽至試驗小區(qū),4月20日抹芽,分別于4月9日、5月4日及6月21日用甲基托布津、吡蟲啉及康寬分別進行防病治蟲,5月5日灌水追肥。7月13~22日根據(jù)籽粒完熟時間進行調查抽樣、實收測產和室內考種。
1.5.1 生育期記載在高粱生長過程中,系統(tǒng)觀察記載高粱播種期、出苗期、移栽期、孕穗期、抽穗期、成熟期。
1.5.2 主要經(jīng)濟性狀調查收獲前,調查各小區(qū)有效穗數(shù),各小區(qū)5點取樣,每點6株,隨機選擇30株植株,進行現(xiàn)場測定和室內考種,測定株高、穗長、千粒重、穗粒數(shù)。
1.5.3 小區(qū)產量分小區(qū)品種單收,晾曬除雜后測定含水量,小區(qū)產量(kg)=晾曬干重(kg)×[1-含水量(%)]/(1-13.5%)。
由表1可知,本試驗統(tǒng)一于2020年3月6日播種,3月27日移栽。參試品種在本地均能在7月22日前正常成熟,完成生育期,各品種生育期在129~138 d之間,無明顯差距。其中生育期最短品種郎糯紅19號,為129 d,生育期最長品種瀘州紅1號,為138 d。
表1 不同釀酒高粱品種的生育期
由表2可知,主要農藝性狀方面,參試品種株高在231.5~260.8 cm之間,宜糯紅4號最低,瀘州紅1號最高;穗長在33.0~35.8 cm之間,國窖紅1號最短,宜糯紅8號最長。經(jīng)濟性狀方面,參試品種千粒重在16.7~19.2 g之間,國窖紅1號最低,瀘州紅1號最高;穗粒數(shù)在2 756~3 198粒之間,宜糯紅8號最低,瀘州紅1號最高;畝有效穗在7 018~7 048穗之間。綜合分析各參試品種穗粒數(shù)、千粒重、有效穗等豐產性經(jīng)濟性狀因素,從理論產量來看,參試品種理論產量在324.8~407.7 kg/畝之間,其中郎糯紅19號、宜糯紅4號、瀘州紅1號、宜糯紅2號(CK)4個品種理論產量分別達到407.7 kg/畝、397.8 kg/畝、392.7 kg/畝、390.8 kg/畝,明顯高于其他參試品種。郎糯紅19號、宜糯紅4號、瀘州紅1號、宜糯紅2號(CK)農藝性狀和經(jīng)濟性狀良好,其中宜糯紅2號、宜糯紅4號株高矮,更抗倒伏。
表2 不同釀酒高粱品種的主要農藝性狀和經(jīng)濟性狀
由表3可知,經(jīng)實收測產,郎糯紅19號產量為403.1 kg/畝,較對照增產5.86%,居第1位;宜糯紅4號產量為389.6 kg/畝,較對照增產2.31%,居第2位;瀘州紅1號產量為381.7 kg/畝,較對照增產0.24%,居第3位;宜糯紅2號(CK)產量為380.8 kg/畝,居第4位;宜糯紅8號產量為357.0 kg/畝,較對照減產6.25%;國窖紅1號產量為308.0 kg/畝,較對照減產19.12%,產量最低。
由表4可知,經(jīng)方差分析,區(qū)組間差異不顯著,說明試驗地肥力均勻,有效控制了試驗誤差。品種間F值=305.887>F0.01(5.64),品種間差異達極顯著水平,說明參試各品種間產量存在極顯著差異。
表4 各參試高粱品種產量方差分析
為進一步測驗各品種相互比較的差異性,采用最小顯著差數(shù)法(LSD法)對各品種間產量差異進行多重比較。由表5可知,除瀘州紅1號外,剩余4個參試品種與宜糯紅2號(CK)間產量差異顯著,均達極顯著水平;瀘州紅1號與宜糯紅2號品種間產量差異不顯著。
表5 參試高粱品種間產量差異顯著性測驗
試驗結果表明,從產量和性狀表現(xiàn)上綜合分析,高粱新品種郎糯19號產量為403.1 kg/畝,宜糯紅4號產量為389.6 kg/畝,瀘州紅1號產量為381.7 kg/畝,這3個品種適應性強、豐產性好、生育期適中、農藝性狀較好,宜糯紅4號株高最矮,抗倒伏,更具推廣前景。對比自貢市現(xiàn)在主栽品種宜糯紅2號,上述3個品種適宜在本地示范推廣種植,為本地及相似生態(tài)條件區(qū)域釀酒高粱品種更新提供可靠依據(jù)。今后還將繼續(xù)引進新品種開展品種對比試驗并探索其配套高產栽培措施,促進新品種、新技術大面積推廣應用,主推釀酒高粱優(yōu)勢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