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昌英
工作摘要: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落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解決抬頭率、到課率等問題,就必須在改進中加強,努力提升自身的親和力。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親和力,有利于促進思政課實效性的落實,同時也能讓教育對象在教學活動中對課程內(nèi)容能夠產(chǎn)生親切感、和諧感,把課程知識內(nèi)化于心,以達到立德樹人的最終目標。
關鍵字:思政課;親和力;課程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為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明了方向。新時代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唱響主旋律,增強說服力,富有親和力。要使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思政課教學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思想精髓得到更全面、更廣泛和更深層次的彰顯,就要創(chuàng)新思政課教學,使學生產(chǎn)生認同感、信任感和親切感。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只有不斷提升思政課的親和力,才能持續(xù)提升思政課的實效性,增強學生的獲得感,才能上好思政課,使思政課成為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畢生難忘的“金課”。那么,如何來提升思政課的親和力呢?
一、思政課必須要做到“三親近”
2008年,《教育部關于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課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的意見》中指出:德育課教學應遵循“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從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中等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目標的實際需要出發(fā),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yǎng)成教育,做到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yǎng)和行為養(yǎng)成相統(tǒng)一,切實增強針對性、實效性和時代感。
第一“親近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指導思想、內(nèi)容載體、方式手段等都與新時代相結合,形成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格局。第二“親近生活”,思想政治理論課就要為學生提供高尚的思想引領、正確的價值追求、科學的人生理想,這些都需要與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從學生身邊出發(fā),從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出發(fā),尋找思想政治教育點滴灌溉的不竭源泉。第三“親近對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對象是當代學生,他們肩負著光榮而艱巨的歷史使命,要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用學生想聽愛聽的語言,用學生學習生活的案例,站在“時代新人”和“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度,達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
二、“主渠道和主陣地相結合”
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學生的必修課,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體現(xiàn)了辦社會主義學校的本質要求。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結合更為緊密,涉及到的領域更為廣泛,工作隊伍包含了輔導員、班主任、學生工作相關部門、黨務工作者等,工作范圍包含了實踐育人、網(wǎng)絡思政、服務引導、資助育人、文化浸潤等,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優(yōu)勢互補。把思政課拓展到課堂之外,借助多個陣地打造思政課。
三、提升思政課的教育感染力
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知識教育,而是以知識為載體的,通過以理服人和以情動人,用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感染教育對象,使當代學生將專業(yè)素質和綜合能力、個人境遇和時代使命、共同理想和遠大理想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一轉變思政課話風,把高大上的理論知識轉為接地氣的語言,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去上好思政課。第二豐富內(nèi)容和轉變思政課形式,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今天的學生腦袋里被手機、游戲已經(jīng)裝滿,因此思政課的內(nèi)容必須緊貼學生的日常,讓學生能夠從生活中去學習,提高學生課堂上的抬頭率。第三教師加強不斷學習。打鐵還需自身硬。今天的知識是日新日異,思政課包涵眾多的知識,想要上好思政課并不容易,因此老師必須加強知識學習,更新知識儲備,提升專業(yè)能力。
四、理清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提升的內(nèi)在邏輯
1.“親”是 “前提”。只有立足于時代,才能夠真正理解我們所處的時代,才能夠將時代賦予青年學生的使命轉化為教育的內(nèi)容,才能夠在與時俱進中使得思想政治理論課繼承傳統(tǒng)、開拓創(chuàng)新。只有立足于生活,才能夠使得思想政治理論課充滿生機和活力,才能夠使得學生從自己身邊做起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獨特魅力,才能夠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生活化進而做到浸潤心田。只有立足于學生,才能夠讓思想政治理論課得到學生的真心喜愛,才能夠讓思政課教師真正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導師,才能夠讓這一有價值的事情做得更有意義。
2.“和”是“手段”。只有立足于知識性和價值性的結合才能凸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本質特色。只有立足于主渠道和主陣地的結合才能形成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合力。只有立足于傳統(tǒng)性和現(xiàn)代性的結合才能形成思想政治理論課方法的有效性?!傲Α笔恰爸細w”。思想的引領力、政治的認同力、教育的感染力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宗旨歸屬。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是使教育對象對于教育者所教育的內(nèi)容做到入耳、入腦、入心,并且外化于行,思想政治理論課同樣如此,就是使得通過教育感染學生并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政治觀等。
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是建立在“親”、“和”、“力”三者基礎之上的合力,這種合力表現(xiàn)為引領力、認同力和感染力,只有我們把知識內(nèi)容與時代要求相結合,賦予知識內(nèi)容新的價值才能真正提升課程內(nèi)容的親和力,為學生上好“金課”。
[參考文獻]
[1] 陳立思.比較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103
[2]? 白顯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需把握的幾重關系[J].思想理論教育,2017(4):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