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恒
和不太熟的人搭乘同一班電梯或坐同一輛車,寒暄之后,往往會陷入尷尬的沉默之中。而一個特別會聊天的人,卻能輕松聊上兩句,不會讓冷場的情況出現(xiàn)。很會和別人“閑談”,是不是就是所謂的高情商、會聊天?心理學(xué)家露西·弗克塞斯不以為然。她認(rèn)為我們每個人最需要的不是“閑談”,而是“有意義的談話”。
二者的區(qū)分很簡單:假如和一個人在聊天結(jié)束之后,對彼此的認(rèn)識沒有更進一步,那就是閑談;反之,能在交談中學(xué)到點東西,就是“有意義的”。那么,要想開展一段有意義的談話,具體怎么做呢?
原則一:有耐心
在進行談話的時候,一個人往往想多表達自己的觀點、討論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但實際上,我們要耐住自己的性子,先向別人提問題。如果你善于提問題,對方就會因此停下來思考,從而給你一個更好的答案。
其實,有耐心還體現(xiàn)在耐心傾聽?;叵胍幌?,你有多少次看起來在聽對方說話,其實心里已經(jīng)想好等對方說完你再說點什么。有一種情況下格外容易發(fā)生“虛假傾聽”,那就是雙方對某個問題觀點不一致時。這時人會特別容易關(guān)閉“傾聽回路”,開啟“反擊回路”。不僅對話沒法深入,還有可能迅速不歡而散。
所以下次在進行交談的時候,可以有意識地觀察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在耐心傾聽。當(dāng)然,傾聽有一個前提,是對方樂意向你坦露自己。有時談話無法深入,是因為所談?wù)摰氖菍Ψ讲辉敢馍盍牡脑掝}。這種情況下,怎么使談話變得更有意義呢?
原則二:對等
簡單來說,就是當(dāng)談話的一方坦露了一些個人私密信息時,對方會覺得自己也有必要披露一些類似的信息。如果你想引導(dǎo)對方進一步深入對話,就可以主動披露自我。
當(dāng)然,并不是一上來就暴露自己最深處的秘密。我們就像洋蔥,暴露一次自己,就相當(dāng)于剝開一層,所以沒必要一開始就直接把洋蔥剝到最里面。你可以在最開始的時候,嘗試陳述自己的一些小事。請注意,一定是和自己的感受有關(guān)系,而不是描述一個客觀事實。比如,“三天之后有考試”是客觀事實,而“我很擔(dān)心三天之后的考試”就是感受。通過一次次的暴露,把談話引向更有意義的層面。
聽到這里你可能覺得,找到一個人進行“有意義的談話”挺難的,談話對象得是靈魂伴侶級別了吧?其實未必。
原則三:發(fā)掘“弱關(guān)系”
什么是弱關(guān)系呢?就是一個你認(rèn)識但不一定是朋友的人,比如,你的瑜伽課同學(xué)或不那么熟悉的同事。
和弱關(guān)系的對象破冰, 可以從閑談開始。在閑談的時候評論你們的“共同場景”。比如,如果是一起鍛煉的朋友,就聊聊給你們上課的教練;如果是同一個時間點下班的同事, 就聊聊這個點下班要做什么, 回家路上交通情況怎么樣,等等。在閑談順利進行下去之后, 你就可以利用上述方法和原則,來一場“ 有意義的交談”了。
(摘自“得到”app,Bonnie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