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5 月11 日,沈曉鳴籌備已久的“海洋圖書館”在深圳大鵬半島正式開門迎客,他希望將自己精心挑選和珍藏的數(shù)千冊海洋類圖書和“海洋文化”的理念傳播給同樣熱愛大海的人。從此,馬拉松跑者/ 海洋作家/ 攝影師……沈曉鳴個性簽名下的斜杠多了一條——海洋圖書館館長。
我是一名休閑潛水員,經(jīng)常會拍攝一些海底視頻與人分享。我曾發(fā)過一個視頻:一叢剛剛萌發(fā)不久的馬尾藻,在水下曼妙搖曳。一會兒,鏡頭里出現(xiàn)了唯一的一條魚,20 厘米長,身上有淡淡的黑紋,在藻葉中穿行。視頻下面立即出現(xiàn)了密集的點贊和評論:“海洋太美了!”
我有點哭笑不得。
冬春之際的馬尾藻林,是很多海洋魚類的產(chǎn)卵孵幼地,在這個時節(jié),應該有成群的小魚在此尋求庇護,但我只看到一片靜寂;而羅非魚的出現(xiàn),更是怪異之景。作為鱸形目慈鯛科的成員,它應該生活在淡水中,想不到現(xiàn)在居然可以入侵海洋,在咸水里毫無壓力地生活著。
海洋里的近岸原生魚類正在因為人類活動而逐漸減少,而人們對此卻毫不知情,享用野生海鮮依然是一些人奔赴海邊的主要目的。
讓人心下悲嘆的場景不止此一例。
深圳西沖海灘是沖浪的絕佳地,但這里也曾經(jīng)是綠海龜?shù)漠a(chǎn)卵場。隨著西沖人口增長,這個古老的洄游生殖線路逐漸消失了。但在2016 年,有一只海龜回來了,當它奮力爬上沙灘之時,一個人影也隨之出現(xiàn)……一番掙扎之后,海龜變成了一鍋湯,它的背甲被放在泛著蔥花香味的院子里,血跡未干。
院子旁沖浪店的老板無奈地問我:“為什么會這樣?我們能做些什么?”
我不禁想起自己珍藏的海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遜的3本書,《海風下》是一本寫濱海小生靈的小品文集,微觀角度,清新自然;《環(huán)繞我們的海洋》從地球宏觀的角度,為海洋立傳;《海洋的邊緣》以平視角度,寫潮間帶巖石海岸、沙質(zhì)海濱、珊瑚海濱……
我一直在想,如果那個殺龜人曾經(jīng)看過其中的一本,他還會殺龜嗎?如果他的兒子看過蕾切爾的書呢?會不會在他磨刀的時候,進行一番勸說?
我們在勸阻別人不要破壞海洋生態(tài)的時候,似乎只能援引法律條文,能不能有一種更加長效、柔性的方式呢?
法律重在警示,而潛移默化的影響則來自日常熏陶。既然自己一直熱愛海洋文化,那就辦一座圖書館吧! 2017年,我在海邊舊工廠改造區(qū)里建了一棟房子,部分用來自己住,剩余的閑置空間有三四百平方米,我準備把圖書館建在這兒。一切準備妥當之后,我就開始買書。
海洋歷史、海洋生物、海洋文學、海洋法律、海洋經(jīng)濟、海洋行政管理……我想要的書,如星散天幕,需要自己按照書名一本一本買回來。
填滿第一期書架至少需要4000 冊書。我在網(wǎng)上“掘地三尺”,幾乎買盡了跟海洋相關的書籍,二手書網(wǎng)站讓我省了好幾萬元的購書費。當然,圖書館還需要一些“鎮(zhèn)館之書”。
我想買一套《中國動物志》,那是國內(nèi)權威的動物分類學工具書,已經(jīng)出版的關于海洋動物的有42 冊,即便是二手書,一冊也要近千元。我輾轉(zhuǎn)找到出版社問庫存,但這套20 多年前出版的書,出版社也付之闕如。幸運的是,出版社有電子版,可以重新印刷。
我問編輯:“一套也印嗎?”那頭是長久的沉默。
兩天之后,聊天界面閃動起來:“一套也可以印?!辈恢肋@位素昧平生的編輯,幫我做了何等復雜的內(nèi)部溝通,我心里很感激他?,F(xiàn)在這套書安放在我的書柜里,書脊上的字沒有燙金——正是證明它獨一無二的標記。
有些海洋文獻資料來自國外。我就通過拍賣、代購等渠道努力購買。就這樣,關于海洋的書籍逐漸填滿了圖書館里所有的書架。
我想,這下終于可以稱為名副其實的“海洋圖書館”了。它建在大鵬半島上,就叫大鵬半島海洋圖書館吧。
圖書館里的海洋生物多媒體資料大多來自我潛水時拍攝的視頻。作為一名潛水時間已達1000 小時的潛水員,目前我已經(jīng)拍攝了36 種石珊瑚、86種魚、20 多種蟹及40 多種貝殼。每個物種都有特寫,比如,珊瑚有日夜形態(tài)對比——大部分石珊瑚在夜間會伸出觸手,與白天的樣子迥然不同。
后來,我把視頻資料整理出來,并在圖書館設置了一個視頻設備,參觀者可以在屏幕上“指點海洋”。其實,海洋圖書館還有一個宏大的計劃,即聯(lián)合一家深圳本地的潛水員公益機構做半島珊瑚調(diào)查。這似乎是海洋科研機構才會干的事。但我們認為,收藏知識不設限制,當現(xiàn)有的資源無法滿足圖書館的收藏需求時,我們就自己去做田野收集。
網(wǎng)絡和電子書時代,擁有一本書是件非常便捷的事,那我們還有必要建設實體圖書館嗎?
2020 年,圖書館納入一本新書Handbook ofWhales,Dolphins and Porpoises of the World(《世界鯨魚,海豚和小海豚手冊》),作者是馬克·卡沃丁,一位鯨豚研究大師。他的這本新書被業(yè)內(nèi)人士期待了十幾年。當時該書一出版,我就托人從倫敦買回入庫,沒多久就被一名讀者借走了。事后我才知道,這名讀者是一位研究海洋藻類的博士。她在其他地方找不到這本書,只有我的圖書館里有。也因為這次借書,我們還見了面,成為很好的朋友,她也因此加入大鵬半島珊瑚調(diào)查的項目。
大鵬半島海洋圖書館的宗旨是“匯聚閱讀海洋的人”。雖然書籍通過網(wǎng)絡觸手可及,但人與人之間的連接正在變得越來越難。而我們的海洋圖書館,其實是用藏書和線下活動將一個個熱愛海洋的人連接起來。來參加活動的人,或是慕名而來,或是社區(qū)里的住戶,他們因為一個感興趣的話題在我的圖書館度過一個下午,分享知識。我看到他們臉上有笑,眼中有光,我知道,從那一刻開始,他們就不會再去給馬尾藻叢林里的羅非魚點贊了。
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的圖書館學教授戴維·蘭克斯說過:“一般的圖書館建設館藏,好的圖書館建設服務,偉大的圖書館建設社區(qū)?!?/p>
我想,這就是我要辦一座海洋圖書館的理由。
(摘自《海洋世界》2021 年第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