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鑫杰 宮順國 王俊發(fā) 曹玉舉
(河南省鄭州中醫(yī)骨傷病醫(yī)院骨傷科,河南 鄭州 450016)
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由于各種原因?qū)е伦甸g盤變性,纖維環(huán)破裂,進而導致椎間盤突出或者脫出,引起腰痛或下肢疼痛,甚至麻木等感覺異常的一種病變。LDH屬中醫(yī)學“痹證”“痿證”“腰痛”“腰腿疼”等范疇[1]。多采用非手術治療,一部分需要采取髓核摘除等手術方法。非手術療法具有痛苦小、傷害小、費用低等特點,易于被人接受[2]。刃針是由田紀鈞先生所創(chuàng),結合了中醫(yī)的針刺和西醫(yī)的解剖學,具有松解的效果,同時有創(chuàng)傷小、見效快、不良反應少等優(yōu)點[3]。2020年3月—2020年11月,我們采用手法聯(lián)合刃針治療LDH患者35例,并與手法聯(lián)合針刺治療35例對照,觀察臨床療效及對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日本骨科協(xié)會(JOA)下腰痛評分的影響,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全部70例均為我院骨傷科門診LDH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2組。治療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齡22~77歲,平均(47.60±16.45)歲;病程0.1~10年,平均(1.60±0.90)年。對照組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齡18~75歲,平均(46.35±12.40)歲;病程0.2~12年,平均(1.76±0.86)年。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選擇
1.2.1 診斷標準 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①有腰部慢性損傷史;②腰痛伴一側(cè)坐骨神經(jīng)痛;③腰椎側(cè)凸畸形,生理前凸消失,活動受限,棘突旁壓痛并放射至下肢;④直腿抬高試驗及加強試驗(+),屈頸試驗、頸靜脈壓迫試驗、仰臥挺腹試驗(+);⑤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示膝腱、跟鍵反射減弱,下肢皮膚節(jié)段分布區(qū)感覺過敏或遲鈍,拇趾背伸或跖屈力減弱;⑥X線攝片可見椎間隙變窄,椎體邊緣增生,脊柱側(cè)凸,前凸消失,并除外其他疾病,或脊髓造影見硬膜前方有壓跡缺損;⑦腰椎CT或MRI檢查提示腰椎間盤突出。
1.2.2 納入標準 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年齡≥18歲;③能夠完成治療和調(diào)查表者;④本人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3 排除標準 ①合并有其他嚴重的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器質(zhì)性疾病者及糖尿病、急性傳染病、血液性疾病、精神類疾?。虎谀挲g<18歲者;③暈針、暈血等不能配合治療者;④有其他腰椎疾病,如腰椎管狹窄、腰椎結核、脊柱腫瘤等。
1.3 治療方法 2組均予骨痹康復膠囊(我院院內(nèi)制劑,豫藥制字Z20130292)4粒,每日3次飯后口服,共28 d。
1.3.1 治療組 予手法聯(lián)合刃針治療。先進行手法治療。①患者取俯臥位,施術者雙手重疊在腰部病椎上,用力實施震按處理,從下胸椎段往下按壓到骶椎,該手法需要交替重復實施。②患者垂直俯臥在按摩床上,雙手臂和頭部自然下垂于按摩床一側(cè),腰部暴露于按摩床另一側(cè),雙下肢勿用力,膝關節(jié)稍屈曲,施術者雙手掌根疊放在患者腰骶部,用力向腰骶部施壓,每次3~5下。③患者平坐在特制的凳子上,雙腿分開并固定,施術者在患者腰部找到患部(一般為棘突或者兩側(cè)壓痛點),左手拇指適當用力按壓患部并固定不動,囑患者雙手交叉放在頸部,并上體前屈約45°,施術者右手放在患者左側(cè)上臂,并適當用力讓其上體慢慢順時針隨著施術者旋轉(zhuǎn),借力讓患者上體自左及右在前屈中盡可能的旋轉(zhuǎn)最大角度3~5次,然后施術者換手,右手拇指適當用力指按壓患部并固定不動,施術者左手放在患者右側(cè)上臂,并適當用力讓其上體慢慢逆時針隨著施術者旋轉(zhuǎn),操作者身體跟隨著患者相應移動,囑患者上體自右而左的盡可能的旋轉(zhuǎn)最大角度3~5次?;颊咦笥揖D(zhuǎn)3~5次為一次完整治療,每周1次。再行刃針療法:①選取病變脊柱節(jié)段的棘突、關節(jié)突、橫突為針刺點,腰部和臀部的阿是穴等,記號筆標記,碘伏消毒。②術者戴口罩、手套,左手按壓針刺處,右手拇指示指持針(安徽馬鞍山邦德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腰部選0.50 mm×40 mm刃針,臀部選0.60 mm×75 mm刃針),垂直快速刺進皮膚,深入皮下組織,逐層深入,當患者有明顯痠脹重滯感覺時,術者針下感覺肌肉較緊張,針刺力量要加大時,可以對肌肉緊張?zhí)幾隹v向切割,或者橫向切割,或者縱向擺動等針法。③出針后,棉球或者棉簽清除出血點,出血多的用棉簽壓迫止血,待出血停止后碘伏消毒,當日進針處勿沾水。在操作過程中,患者有痠脹麻痛時即可,慎刺入太深傷及內(nèi)臟或神經(jīng)、血管,每次選擇3~5處為宜,以免斷針,選擇安全部位,注意避開神經(jīng)、動脈、靜脈等。每周1次。
1.3.2 對照組 予手法聯(lián)合針刺治療。先予手法治療,方法同1.3.1。后采用針刺治療。①患者俯臥位,暴露腰臀部和雙下肢,選取督脈、足太陽膀胱經(jīng)、足少陽膽經(jīng)穴位,如腎俞、腰部夾脊、風市、秩邊、陽陵泉、懸鐘、承山、委中、環(huán)跳等(均取雙側(cè)),以及腰部和臀部阿是穴,每次選穴10~20個。記號筆標記,碘伏消毒。②針具規(guī)格:腰部選0.30 mm×50 mm針灸針,臀部選0.30 mm×75 mm針灸針(安徽馬鞍山邦德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術者戴口罩、手套,左手按壓針刺處,右手持針進針,快速直刺進皮膚深入人皮下組織層,根據(jù)部位不同,腰部一般20~50 mm,臀部及體型肥胖者針刺40~75 mm,逐層深入,當刺到患者有明顯痠脹重滯感覺,為得氣,可以根據(jù)辨證采用捻轉(zhuǎn)法、提插法等補瀉手法,每次留針10 min。③出針后,棉簽壓迫止血,待出血停止后碘伏消毒,當日針處勿治水。每周1次。
1.3.3 療程 2組均治療4周。
1.4 觀察指標
1.4.1 疼痛VAS 2組治療前后采用疼痛VAS[5]評價患者疼痛程度。0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最劇烈的疼痛,分值越大疼痛越明顯。
1.4.2 JOA下腰痛評分 2組治療前后采用JOA下腰痛評分[6]評價患者腰椎功能。分別對主觀癥狀(9分,包括腰痛、腿痛、步行能力各3分)、體征(6分,包括直腿抬高、感覺障礙、肌力各2分)、腰部活動受限程度(14分)、膀胱功能(6分)進行評估,總分29分,得分越高提示腰椎功能越好。
1.5 療效標準 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評定療效。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復原工作;好轉(zhuǎn):腰腿痛減輕,腰部活動功能改善;未愈:癥狀、體征無改善。
2.1 2組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2組療效比較 例
由表1可見,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2.2 2組治療前后疼痛VAS比較 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疼痛VAS比較 分,
由表2可見,治療后2組疼痛VAS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P<0.05),且治療后治療組低于對照組(P<0.05)。
2.3 2組治療前后JOA下腰痛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2組JOA下腰痛評分比較 分,
由表3可見,治療后2組JOA下腰痛評分均較本組治療前升高(P<0.05),且治療后治療組高于對照組(P<0.05)。
LDH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其治療主要有西醫(yī)治療和中醫(yī)非手術治療,西醫(yī)治療主要為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由于手術治療創(chuàng)傷大、費用高,且有一定的風險,很多患者采用安全有效的非手術治療[6]。而中醫(yī)學多采用手法治療、針刺治療等,可以有效避免西藥治療的副作用[7]。
中醫(yī)學認為,LDH病機為日久勞累,外傷勞損,或外受風寒等因素導致氣血營衛(wèi)失調(diào),經(jīng)絡受損,或肝腎虧虛、氣血痹阻而發(fā)病[8]。治療原則為補益氣血,調(diào)補肝腎,活血通絡。本研究中,治療組患者先手法治療,再刃針治療,同時配合藥物治療。手法治療以“骨錯縫、筋出槽”理論為依據(jù),通過手法治療使骨正、筋回,恢復氣血的運行,恢復脊柱的穩(wěn)定性[9]。手法第1步主要調(diào)整脊柱兩側(cè)肌肉,如腰大肌、髂肌、豎脊肌等進行手法松解,屬于調(diào)節(jié)“筋出槽”的問題。手法第2步相當于用手法對腰椎施加牽引,屬于解決“骨錯縫”的問題。手法第3步采用馮天有教授脊柱定點旋轉(zhuǎn)復位法,可以減少或者消除突出的髓核對硬膜外、神經(jīng)根軸鞘的壓力[10],且第3步治療不僅針對“骨錯縫”的調(diào)整,還有針對“筋出槽”的調(diào)整,最終使骨正、筋回,恢復機體平衡狀態(tài)。通過手法既調(diào)整了脊柱,也松解了肌肉,減輕了髓核對神經(jīng)的壓力,有助于恢復脊柱的穩(wěn)定性,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刃針形如針灸針,前端平口帶刃,不僅有傳統(tǒng)針刺針的優(yōu)勢,而且還借鑒了西醫(yī)外科刀的優(yōu)勢,刃針通過縱向切割或者橫向切割,或者左右擺動的操作,可以對肌腱纖維、肌膜或者腱膜進行外科手術刀式的切割,對肌腱和肌纖維進行松解,從而解除對局部血管或神經(jīng)束的卡壓,解除過大的牽拉應力,恢復正常的力平衡狀態(tài)。刃針不僅對壓痛點(肌筋膜觸發(fā)點)松解相應的肌肉痙攣,加快局部致痛因子的排泄,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減輕疼痛等癥狀[11-12],還對病變部位、髓核突出部位的肌肉組織進行切割松解,改善神經(jīng)根受壓情況,改善脊柱穩(wěn)定性,減輕癥狀[13]。
2組均予骨痹康復膠囊口服。骨痹康復膠囊藥物組成:沒藥、紅花、烏梢蛇、血竭、杜仲、川芎。方中以沒藥活血化瘀止痛;紅花、血竭加強活血止痛功效;烏梢蛇通經(jīng)絡止痛;杜仲補肝腎,強腰膝;川芎既可活血又可行氣,為血中氣藥,氣行則血行,血行則疼痛減輕,患者癥狀改善。諸藥合用,共奏補益肝腎、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之功,體現(xiàn)了既治本又治標的思想[14]。現(xiàn)代藥理研究顯示,沒藥含有倍半萜、三萜類成分,具有鎮(zhèn)痛、抗炎、抗腫瘤等作用[15-16];沒藥、紅花、血竭、川芎可以改善血循環(huán),增強免疫力,改善椎間盤退變[17]。對照組選擇普通針刺方法治療,腎俞補腎助陽,強腰止痛;秩邊強腰脊,理下焦;承山溫陽散寒,通絡止痛;委中補腎強骨,理氣寬中;陽陵泉疏理關節(jié),調(diào)節(jié)氣血;風市祛風濕,調(diào)氣血,通經(jīng)絡;懸鐘舒筋脈,益肝腎;環(huán)跳舒筋通絡,強腰益腎;腰部夾脊穴位于腰部病位,符合針灸“腧穴所在,主治所及”的取穴規(guī)律,可治療腰腿疾病。諸穴合用,共奏補益肝腎、調(diào)節(jié)氣血、活絡止痛之功。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治療組疼痛VAS、JOA下腰痛評分改善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說明刃針治療LDH優(yōu)勢明顯。
綜上所述,手法聯(lián)合刃針治療LDH,可有效減輕LDH患者臨床癥狀,療效較好,易于接受,且創(chuàng)傷小,無明顯不良反應,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