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柏
【摘要】曾國藩是晚清著名的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讀書不僅身體力行, 而且言傳身教,他的讀書風范感染了后世。他對子女的教育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典范,讀書對他個人的成功及子女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卓有成效的讀書方法——精讀經(jīng)典、有恒讀書、勤作札記,仍給我們現(xiàn)代讀書和家庭教育帶來深深的啟迪,尤其是“雙減”背景下,更具借鑒意義。
【關鍵詞】曾國藩;讀書;讀書方法
清朝年間,有一賊人想趁天黑之際偷竊。他爬上屋頂,見屋內(nèi)有光,一個十歲左右的男孩正在背書。男孩結結巴巴,來來回回背了好多遍,賊不知不覺都背下來,等到睡著了。睡了兩覺醒來,這孩子還在背這篇文章。既沒偷到東西又挨了大半夜凍的賊,心里很生氣,便“蹭”從房頂跳下來,搶過男孩的書扔在一邊說:“沒見過你這么笨的人?!本桶盐恼聫念^到尾一字不落背完,揚長而去。
故事是否真實,無從考證,但故事中的“笨小孩”就是被后世譽為“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國藩。曾國藩是晚清著名的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
曾國藩年少時的遲鈍在記載中多處可見,隨師求學,被師嘲笑:“汝若有出息,我來背傘?!痹噯柸绱酥康男『⒛苡袔兹??這個日后成為毛澤東和蔣介石共同推崇的“笨小孩”,有什么成功秘訣嗎?
曾國藩臨終時說:“我這一生,無一日不讀書?!痹鴩粌H是政治人物最為推崇的官場“楷?!?,更是學者尊敬的讀書“典范”。曾國藩的一生便是讀書的生涯,他有著自己獨到的讀書方法。他卓有成效的讀書方法——精讀經(jīng)典、有恒讀書、勤作札記,仍給我們現(xiàn)代讀書和家庭教育帶來深深的啟迪。
一、精讀經(jīng)典
在曾國藩眼里,經(jīng)得起歷史和時間檢驗的好書是經(jīng)典?!百I書不可不多,而看書不可不知所擇。以韓退之為千古大儒,而自述其所服膺之書,不過數(shù)種:曰《易》、曰《書》、曰《詩》……”他給兒子的家信中時時推薦必讀的書目,這讓筆者想起現(xiàn)在學生的閱讀。閱讀對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及發(fā)展的重要性人盡皆知,但學校與家長卻困惑重重:學生該讀哪些書?家長向教師求助,教師怎么辦呢?上網(wǎng)搜索或者看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推薦書等。然后,將閱讀書目發(fā)給學生。可惜的是,現(xiàn)在的學生比曾國藩小時候不知要聰明多少倍,這些書遠不能滿足他們的讀書欲望,書很快就讀完了,家長又陷入了困惑。知識性的東西會隨著時間而不斷更新,但思想性、智慧性的東西,越經(jīng)過時間的沉淀,就越有學習的價值。所以,讀書最大的捷徑,就是讀經(jīng)典。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給所有為人父母開拓了先河:父母必先讀之,才知何謂經(jīng)典。曾國藩在同治五年四月二十五日家信中提及:“紀鴻與瑞侄等需買《仁在堂全稿》《檉花館試帖》悉心揣摩。”在同治二年三月初四日家信中說:“爾閱看書籍頗多,然成誦者太少,嗣后應將《文選》最愜意者熟讀,以能背誦為斷,如,《兩都賦》《西征賦》《蕪城賦》及《九辨》《解嘲》之類皆宜熟讀?!痹谙特S八年八月初三日書信中說:“爾現(xiàn)讀《離婁》首章上無道揆,下午法守。吾往年讀之,亦無甚警惕。近歲閱歷日久,乃知……”又在同治九年晦月說:“算學書切不可再看,讀他書亦以半日為率?!?/p>
曾國藩除了向兒子推薦必讀書目外,還與兒子共同探討如何結合實際理解書籍。什么書不宜多讀,哪一類的書該用怎樣的形式來讀,為人父可謂以身示范。躬行如此,算得上是現(xiàn)代經(jīng)典分級閱讀的先驅。
現(xiàn)代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帶動書籍市場的繁榮,各種書刊充斥市場,學生學習的負擔因各種輔導班和興趣課加重,屬于自己的時間越來越少,學生閱讀書籍的選擇就更加重要。“買書不可不多,而看書不可不知所擇”(曾國藩家訓),更重要的是書籍的選擇將直接影響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
如今,大多數(shù)年輕父母或因工作繁忙,或因個人空間問題不把孩子帶在自己身邊,更別說與孩子共同讀書,“親子閱讀”成為一句口號。身為兩江總督的曾國藩不僅“無一日不讀書”,更能憑借書信進行“親子閱讀”,無疑是希冀子女有所出息的家長們的典范。
二、貴在有恒
曾國藩在同治元年四月初四日家信中說:“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可見年無分老少,事無分難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種樹蓄養(yǎng),日見其大而不覺耳。”縱觀古今中外,在任何領域取得成功的人士,他們無一例外有著共同的品質——持之以恒。
做事貴在持之以恒,讀書重在持之以恒。我們身邊有許多這樣的學生,他們在幼兒園的時候被父母軟硬兼施逼著去學鋼琴,認為鋼琴是所有器樂學習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學鋼琴可練習孩子手、眼、心、耳、四肢的高度協(xié)調能力,聰明的孩子會促進其智力的進一步發(fā)展,愛動的孩子會使其鎮(zhèn)定下來,學得好了還可以考級,成為特長生將來進入重點學校,此可謂是家長的一廂情愿。筆者經(jīng)常在學琴中心看到抹著眼淚學琴的孩童。筆者慶幸自己尊重了孩子自己的選擇去學習游泳和畫畫。與其說筆者給了孩子快樂的選擇,不如說筆者給了自己快樂?!懊坊ㄏ阕钥嗪畞怼?,任何的學習都是艱難的。筆者想,這也是家長可以痛心逼著孩子學琴的理由。而這種痛心的父母大多數(shù)在孩子升入小學之后不得不有所放棄,因為有太多的東西要學,孩子沒有時間學琴、練琴。如此將形成孩子一生的好品質的“持之以恒”踩在腳底,或者說在一開始就棄之腦后。
“故望爾等于少壯時,即從有恒二字痛下功夫?!痹鴩诩倚胖刑岬剑骸凹抑醒蕴煳闹畷小妒呤贰分懈魈煳闹炯啊段宥Y通考》中所輯觀象授時一種,每夜認明恒星二三座,不過數(shù)月,可畢識矣。凡作一事,無論大小難易,皆宜有始有終?!弊鍪掠泻闶浅晒荆瑢τ谧约赫谒鲋?,要明晰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做到損有余而補不足。他的《家訓喻紀澤》里說:“爾之短處,在言語欠鈍訥,舉止欠端重,看書不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崢嶸。若能從此三事上下一番苦功,進之以猛,持之以恒,不過一二年,自爾精進而不覺?!币虼?,對于學生來說,做什么事情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能做到“持之以恒”。
再觀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剛剛升入二年級的小學生,鋼琴、美術、奧數(shù)、舞蹈等每天排得滿滿當當,家長們生怕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少學了,忽視孩子個人意愿,剝奪孩子快樂的童年,硬是拉著孩子朝所謂的尖子生、重點班的行列擠。家長們其實是被社會的“潮流”沖暈了頭腦,不知道孩子的優(yōu)勢在哪,愛好是什么。沒有客觀、科學地根據(jù)孩子的實際情況,為孩子選擇發(fā)展的方向。如今,“雙減”落地,教育回歸學校,家長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陪孩子成長,孩子也有更多的時間去選擇自己的所好所長。良好的教育生態(tài)下,培養(yǎng)孩子的恒心、毅力尤為可貴,如果能堅持日日有所讀、有所誦,不怕孩子的語文素養(yǎng)上不去。
三、勤作札記
作札記即動手做筆記。曾國藩告誡自己的兒子:“凡作一事,無論大小難易,皆宜有始有終?!泵鞔_“恒”的重要性,他自己更是“一書不完,不讀二書” (意思是一本書沒有讀完,不去讀第二本書。)他讀書倡導精讀,并作讀書筆記。
曾國藩認為,“看讀寫作”缺一不可。他說:“有生書宜求速,不多閱則太陋;溫舊書宜求熟,不背誦則易忘;習字宜有恒,不善則如身之無哀,山之無木;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則如人之啞不能言,馬之跛不能行。四者誤一不可。”讀書做到眼到、心到是必然的,而手到、口到則更為重要。他每日所看之書皆用筆圈點、評注,并將隨時閃現(xiàn)在腦海里的心得體會記下。幾百萬字的《曾國藩全集》中記載了他大量的讀書筆記,使后生學子不甚感嘆。胡適認為,這是“很重要的一種方法”。陳果夫曾對曾國藩的這種方法做過點評。他認為,曾國藩算不上天資聰慧,但他的長處在于讀書有恒心、有耐心,能夠隨時做筆記,所以進步很快。
在新一輪教育改革中,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閱讀與積累”成為學校語文教學的重頭任務。每位教師都在強調閱讀的重要性,推之到家長便成了凡書必買。孩子愛讀的,不愛讀的,自己聽說的,別人推薦的,網(wǎng)上方便又可以打折,可謂信手拈來,對讀書沒有方向性的選擇,必然導致所讀之書魚目混珠。因此,學生在大量讀書后,于閱讀和作文沒有多大的進步與突破。學生所寫的練筆與習作中看不見閱讀留下的痕跡。更讓家長困惑的是,孩子的讀書速度很快,幾天一本,有數(shù)量無實效。家校均缺乏對孩子“快速”閱讀的正確引導,得到的回答是:怕打擊了孩子閱讀的興趣。豈不知,這種“興趣”一旦養(yǎng)成,連帶著的習慣也隨之而養(yǎng)成,讀書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湊個熱鬧。這樣的習慣將使學生無法凝神靜心的閱讀,更不能領悟文章豐富的內(nèi)涵,而是浮華在文字和故事情節(jié)的表面。
曾國藩在咸豐九年六月十四日家信中提到讀書積累:“爾讀書記性平常,此不足慮,所慮者第一怕無恒,第二怕隨筆點過一遍,并未看得明白。此卻是大病。若實看明白了,久之必得些滋味。寸心若有怡悅之境 ,則自略記得矣。爾不必求記 ,卻宜求個明白?!痹鴩x書作札記的習慣得到胡適的極力推崇,但凡有些滋味的,必一一記錄,用心領略,正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
記得筆者小時候,一書難求,每次向人借書看,待要還書時,總是怕漏了書中的精妙之處,便用日記本將好詞佳句認真摘抄。厚厚的一本,視若珍寶,時時拿出來拜讀,不知不覺便記住了,每次作文總能用上一兩句,由此還得到教師表揚。沒想到小學時的無心栽柳,竟養(yǎng)成了筆者終生受益的好習慣。如今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筆者常常和學生們一起分享折“驢耳朵”的歡樂,讀書的時候,哪一頁有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句子就折這一頁的一角,有特別喜歡的、想一起分享的就折這一頁的兩角。這樣的積累和分享給筆者的語文教學、給學生的語文學習不僅帶來樂趣,也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學生們在自己的書上做筆記做批注,不用像我們那時不能在借來的書上涂畫,要一字字抄下來。我們覺得,這樣做“讀書札記”是省時又高效之法。
曾國藩在讀書上身體力行,在家庭教育上堅持言傳身教,與孩子共同成長,在教育過程中不厭其煩參以自己生平之事,格外的語重心長,值得現(xiàn)代家庭教育借鑒。生活中沒有“笨小孩”,學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和堅忍不拔、持之以恒的品質,那么,他們就會成為我們心中的“天才”。這也是《曾文正公家訓》帶給筆者的啟示。
參考文獻:
[1]曾國藩.曾文正公家訓 [M].岳麓書社,2001.
[2]孫敏.曾國藩的讀書思想及對后世的啟示[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4(1):96-99.
[3]酈波.曾國藩的讀書之法[J].詞刊,2018(6):1.
[4]曾國藩.曾國藩全集·家書(咸豐八年九月二十一日)[M].岳麓書社,1985.
[5]蔣星德.曾國藩之生平及事業(yè)[M].商務印書館,1935:192-193.
責任編輯? 楊?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