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立德樹人賦予實踐育人新內(nèi)涵,如何在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之下發(fā)揮好學生組織實踐育人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要正確把握實踐育人工作與立德樹人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充分發(fā)揮學生組織實踐活動的價值引導和育人價值,努力探索適合新時代要求的學生組織實踐育人新路徑,以求達到“立德”與“樹人”的根本目的。
關鍵詞:立德樹人;學生組織;實踐育人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一、厘清關系:立德樹人與學生組織實踐育人之關聯(lián)
(一)立德樹人內(nèi)涵與學生組織實踐育人含義殊途同歸
勞倫斯曾提出,“今天,我們卻不問怎樣使一個孩子成為完整的人;而是問我們應當交給他什么技術,”1重訴了功利教育的弊端。而立德樹人則包含對價值觀和道德觀的塑造之意,意在對道德意識層面進行提升。實踐活動作為兒童道德教育的重要載體,通過實踐將一定的社會規(guī)范傳遞給青少年,促使其轉化為自身的道德品質。兩者在本質上是具有共同趨向性,同時強調(diào)形成良好品德的重要性。
(二)立德樹人的實現(xiàn)需要實踐育人的有效開展
立德樹人強調(diào)道德品質對于個體教育的重要性,闡明完整的教育不能將學生禁錮在純粹的書本知識學習之中,單純的重視知識層面的提升,忽視學生與自然、與社會的道德關系。學生組織實踐育人作為提升學生骨干思想道德的基本途徑,要堅持以體驗教育為主,注重學生的實踐體驗,歸其原因在于體驗需要每一個個體內(nèi)心的不斷感悟、不斷積累,旁人無法代替,能夠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
二、窘境透析:立德樹人之下的學生組織實踐育人難點
(一)育人理念:指向立德樹人大方向
對受教育者而言,形成一個正確的觀念往往需要經(jīng)歷兩個關鍵環(huán)節(jié),一個是基本認知、建構概念的初始環(huán)節(jié),另一個是運用認知參與實踐的引申環(huán)節(jié)。時代特點之下,學生組織需要著力補齊實踐育人的短板,在堅持立德樹人大方向之下,發(fā)揮其實踐育人的優(yōu)勢,共同著力于培養(yǎng)社會主義的接班人。與此同時,學生組織實踐育人的過程也是一個美德互相影響的過程,集體教育是學生組織教育的特點之一,集體中呈現(xiàn)的美德能夠促進個人品質的提升,而個體創(chuàng)造的道德之美也能為集體美德產(chǎn)生積極的推動力。因此,學生組織的實踐教育要將對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引導化成個人與集體生存和發(fā)展的內(nèi)在動力,在一個立體、多維、綜合的學生組織大環(huán)境中,培育塑造新一代品格。
(二)育人形式:激發(fā)學生主體性發(fā)揮
“樹人”指向人的成才,重點在內(nèi)因方面。若學生缺乏主體意識和主動尋求發(fā)展的心向,“樹人”只能是隔靴搔癢?!芭囵B(yǎng)具有主體意識,富有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自由人已成為當代教育的重要使命,而這正是立德樹人的主旨所在?!?學生組織作為群眾性的自發(fā)組織,發(fā)展其自我管理、自我參與是其應有之義。在此特征之上,“立德樹人”的一個重點在于如何激發(fā)自覺性的發(fā)揮,促使學生自我意識和人格的覺醒,使其實現(xiàn)“德”的主動式內(nèi)化,即學生能夠在與自身有密切關系的道德關系和活動中有效發(fā)揮自身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從而辨別道德準則,提升道德建設、促使道德自律,優(yōu)化道德品質的過程。
三、路徑探析:立德樹人之下的學生組織實踐育人之開發(fā)
(一)立德為本,以得為德
現(xiàn)時代的“德”已經(jīng)不僅僅局限于“道德”“德行”“品德”等理解角度,而是賦予育人工作更豐富的涵義。必須明確實踐活動就是一種特色的道德教育形式,這種教育為立德樹人有效落實提供支持。在實際的活動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從實踐中獲得的兩種方式的內(nèi)容,一種是“學得”,一種是“習得”,學得的是外顯的知識,習得的則是內(nèi)隱的知識。學得的知識可以通過相應的外在講授知識的學習來獲得,為立德樹人做好基本的認知,而習得則是在組織學生組織實踐活動中慢慢使學生組織員逐漸具備的能力和素養(yǎng)。
(二)實踐形式,學生自主活動
學生組織實踐育人的活動主體是學生,實踐活動的目的就在于是每一名學生得到鍛煉,在實際的組織活動中,要注意通過自主策劃、自主體驗、自主管理、自主評價多種途徑來使其達到完成自我教育的目的。從個體心理發(fā)展角度上看,他們所處階段,自我意識、個體主體意識不斷增強,他們逐漸不想依賴成人并渴望能夠自我掌控、自我獨立,但卻舍不得離開成人的照顧,處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時期。,因此,學生組織組織要保護好、鍛煉好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主能力,通過組織的實踐活動不斷提升其思想道德水平,在此過程中尊重其主體地位,鼓勵學生能夠自主開展各類活動。
(三)實踐策略,創(chuàng)新多元
關于實踐育人的方式路徑,學生組織實踐活動具有獨特的組織性,要著力體現(xiàn)思想引領、情感陶冶、寓教于樂和實踐體驗的育人方法。通過多種實踐的開展培養(yǎng)對生活的熱愛和個體品德的塑造,促進其健康和諧發(fā)展。其一,知識型實踐,組織召開主題活動;舉辦學生組織知識小競賽。其二,體驗型實踐。旨在促進教育對象在實踐中認知、明理和發(fā)展,在成長過程中,組織所策劃安排的實踐體驗能夠強化正面教育的效果,通過安排參與組織活動,參加各種社會實踐,以及通過榜樣學習等方式幫助其感受生活,認識和接受社會主流價值,進而生出樸素的認知與情感。多種形式開展,如角色扮演和社會參與以及參觀考察、調(diào)查訪問等,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拓寬實現(xiàn)立德樹人任務的渠道。
立德樹人是時代背景下教育的切實要求,學生組織實踐育人作為其教育途徑之一,兩者之間有其不可分割性,且因學生組織組織在開展實踐活動時其獨有的價值性,在厘清其實施偏頗的難點基礎上進行有效的路徑探尋是必要的。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5.
[2]王曉燕.盡快補齊實踐育人短板 彰顯實踐教育獨特價值[J]中小學管理,2018(10):13-15.
[3]伊麗莎白·勞倫斯.現(xiàn)代教育的起源和發(fā)展[M].紀曉林,譯.北京語言出版社,1992 :90.
[4]李力,金昕.新時代高校立德樹人的內(nèi)涵、難點及實現(xiàn)路徑[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2):150-154.
[5]李旭炎.立德樹人實踐論[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4:15.
[6]裴娣娜.發(fā)展性教學與學生主體性發(fā)展[J].河南教育,1999(1):14-16.
作者簡介:任艷茹,女,漢,河北衡水人,1992年3月出生,研究生學歷,助教,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