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歆旎
要說今年最出圈的是誰?我相信北移亞洲象群肯定能做榜一。那段時間,相信大家每天都會拿著手機“看看大象到哪兒了”;許多人不吝贊譽,從心底肯定中國對亞洲象多年以來的溫情照顧;還有許多人為之辛勞,一路小心翼翼守護它們的北移和南遷。而我,就是記錄和見證這一事件的一名基層全媒體記者。
5月29日10點多,我和攝像老師和往常一樣,正在新聞現(xiàn)場進行采訪。這時一通急促的電話響起,讓我們迅速趕到十幾公里外的六龍公路。作為媒體人,其實從象群進入玉溪市元江縣境內(nèi),我們就開始高度關注,可真的聽到大象要到紅塔區(qū)來了的消息,內(nèi)心卻又充滿了激動和不安。到達現(xiàn)場后,玉溪市紅塔區(qū)北移亞洲象群安全防范現(xiàn)場指揮部頂著烈日開展實地分析研判,對各個小組的工作進行安排部署,隨即,我也成為指揮部宣傳組的一員。
會議結(jié)束后,我們把前指搬到了大營街街道大密羅社區(qū)南安哨村。當天由于氣溫較高,加上茂密的植被,森林消防的無人機也無法捕捉到象群的蹤跡,整個下午,焦慮和擔憂仿佛一團霧氣在前指彌漫開來。傍晚六點左右,有人大喊了一聲,大象來到村口了。聽到這句話,緊張和興奮的情緒一下涌上心頭,我們趕緊湊上前去看著無人機監(jiān)視器上的畫面,那是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看到這群龐然大物。我們一遍遍地數(shù)著屏幕上大象的數(shù)量,“哇,真的是有15頭,那個小象好可愛”,現(xiàn)場的氣氛頓時熱烈起來,大家立刻按照預先的安排迅速開始行動。
這時,村里的廣播響了,村主任用當?shù)胤窖圆粩嗪霸?,告知村民不要襲擾象群,保護好自己和家人,但職業(yè)的敏感促使我拿著手機快步向外走去,我想盡可能地記錄最真實的畫面?,F(xiàn)場調(diào)度的負責人轉(zhuǎn)過頭來看到我,嚴厲地說:“你不要過來,快退到安全的地方”,我知道領導是怕我遇到危險,就立刻退到車隊旁,用手機拍下一分多鐘的視頻。經(jīng)過簡單的編輯,我在第一時間通過新媒體對外發(fā)布了“北移象群進入紅塔區(qū)”的畫面。我們紅塔融媒追象的采訪報道,也成為后期眾多媒體高頻率使用的珍貴素材。
大家覺得大象有五六歲孩子的智商嗎?我在現(xiàn)場和云南大學生態(tài)與環(huán)境學院陳明勇教授交談時,他說:“反正我是玩不過它們!”聽到這句話,本來很緊張的大家都笑開了。為了避免象群從未知路線進入紅塔區(qū),陳教授的團隊開始布控電子圍欄。但大家不知道的是,有經(jīng)驗的大象會很巧妙地用鼻子挑起樹枝往前一扔,就把電子圍欄給破壞了。我問陳教授,那如果真發(fā)生了這一幕怎么辦?他說了三個字“隨它去”。
“隨它去”可不是放任不管。在綠水青山之間,象群所到之處,人們用各種科學的方法悄然避讓。陳教授說,“亞洲象作為一種巨獸,受驚嚇后極有可能對人類發(fā)動攻擊,對象群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柔性疏堵、投食引導。”這種操作其實并不像聽起來那么簡單。紅塔區(qū)一位負責運送食物的工作人員告訴我,投食組的人員每天24小時待命,一接到電話就要把準備好的香蕉、菠蘿、玉米、食鹽等送到投喂點。有人管吃,還有人管拉,同行的專家通過采集大象糞便樣本,判斷象群的健康狀況,及時調(diào)整投喂方案。
為了確保象群能按照預判路線前進,避開鄉(xiāng)鎮(zhèn)和村莊,沿途各地政府調(diào)來了上百輛渣土車對部分路段進行封堵。由于晝伏夜出是象群活動的常態(tài),駕駛員們都已記不清自己在睡夢中被驚醒的次數(shù)。實際上,渣土車司機如果正常工作,每天的收入可以高達千元,但接到任務的司機,寧可放棄高收入,也要為守護大象貢獻一份力量。
5月30日,我回到象群經(jīng)過的地方進行回訪,一旁的大姐告訴我說,她家的菜地頭一晚被大象光顧了,但是損失很小。我安慰她:“‘吉象入玉,吉祥如意’。今年你們家肯定會豐收的,田里任何的損失都不用擔心,政府會給您賠償?!贝蠼懵犕?,樂呵呵地笑著說:“糧食沒了我還能種,但大象沒了就太可惜了。”得知大象喜歡吃玉米,有的村民主動聯(lián)系當?shù)卣统鲎约业挠衩淄段勾笙?。有的村民家里的糧食被大象吃了,他們都說大象只是餓了,它也不是故意的。人們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在默默地守護著這些高貴的生靈,繪就了一幅人與野生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畫卷。
在“云觀象”的過程中,大家都對大象集體睡覺的萌態(tài)留下深刻印象。這些珍貴的畫面是云南省森林消防總隊的一名90后隊員張雄拍下的:小象被大象圍在中間,仿佛在媽媽的懷里做著甜美的夢。每天,張雄和他的隊友們負責起飛無人機、數(shù)大象、跟著象群轉(zhuǎn)場,與夕陽、星空和黎明作伴……因為云南山地險峻,找尋起飛區(qū)域遇到險情是常態(tài),尤其是野象行蹤不定,夜間活動十分頻繁,這也意味著,無人機必須24小時不停飛,監(jiān)測人員也必須連軸轉(zhuǎn),有的隊員一個月下來,就瘦了10多斤。但作為整個“追象”團隊的“眼睛”,他們要把畫面實時傳回指揮部,才能更好地為后方研判象群動態(tài)、提前做好部署提供參考依據(jù)。
實際上,亞洲象“噸位太大”,在野外生存必須得警醒,壓根兒不敢坐下睡覺,更別說躺下了,而且還得有專門站崗放哨的大象。但旅途中,象群不僅經(jīng)常集體側(cè)睡,甚至達到酣睡的狀態(tài)。在與人類無數(shù)次的“博弈”中,有靈性的它們也知道,此時此刻這里非常安全。就連外國朋友都會說,大象也知道中國是個好國家!
在象群進入紅塔區(qū)之后,國家級和很多省級的媒體同行紛紛前來報道,5月30日晚,我以追象記者的身份出現(xiàn)在央視的新媒體直播間,帶大家了解象群的活動情況,當晚有800多萬人觀看了這場直播。作為一個縣區(qū)融媒體中心記者,我第一次見到衛(wèi)星車,第一次學會了如何與主持人連線。我把所見所聞通過短視頻的方式,回應著每天關心“大象到哪兒了?”的網(wǎng)友,及時準確地告知大家:人象平安!我采寫、編輯并發(fā)布的稿件及視頻共有80多條,閱讀量超過470萬。一時間,我也成了當?shù)鼐W(wǎng)紅的“小劉記者”。
在追象的工作中,我不僅要采訪、寫稿、出鏡,還要拍攝、剪輯、發(fā)布;不僅要做好指揮部的會議紀要,還要為來自四面八方的媒體同仁們做好后勤保障,最忙的時候,45個小時沒有合眼。這,就是咱記者在全媒體時代該有的形象。
我們的報道通過客觀真實的敘事手法,成功突破政治、文化地域的藩籬,在國際上廣為傳播。諸多西方主流媒體都做了跟蹤報道,整個輿論場也呈現(xiàn)出一派寧靜和諧的美好氛圍,成為打造中國形象的最佳名片。
▲ 2021年5月30日,本文作者(中)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通過新媒體直播追蹤云南15頭野象。
8月8日晚8點8分,這是多么巧合的一個數(shù)字啊。遷移110多天,迂回行進1300多公里,途經(jīng)玉溪、紅河、昆明3個州市、8個縣市區(qū)的象群終于踏上151.62米長的元江大橋,從元江北岸返回南岸——由此,云南亞洲野生象群助遷工作取得決定性進展,短鼻野象家族終于踏上了回家的路。期間,云南全省共出動警力和工作人員2.5萬多人次,無人機973架次,布控應急車輛1.5萬多臺次,疏散轉(zhuǎn)移群眾15萬多人次,投放象食近180噸。
9月10日凌晨1時,一路向北的旅行團安全回到了傳統(tǒng)棲息地,標志著北移亞洲象群安全防范和應急處置工作全面結(jié)束。10月12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以視頻方式出席COP15領導人峰會并發(fā)表主旨講話。他說:“中國生態(tài)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前段時間,云南大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保護野生動物的成果。中國將持續(xù)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堅定不移貫徹創(chuàng)新、協(xié)調(diào)、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fā)展理念,建設美麗中國?!?/p>
通過大象的奇幻之旅,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為了人象平安,無數(shù)人夜以繼日、默默無聞地付出,為象群保駕護航的點點滴滴;而我和我的媒體同行們,都在用手中的筆和鏡頭向全國乃至全世界人民講述“守象護象”的中國好故事。這次采訪的經(jīng)歷,也讓我在成為一名優(yōu)秀全媒體記者的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我將繼續(xù)踐行“四力”,發(fā)出好聲音、傳遞正能量,為大家講述更多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