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劍
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是高中化學知識的重點,也是高考考查的熱點題型。為加強理解掌握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的有關知識,下面針對它的常見誤區(qū)進行剖析。
一、有關電解質的常見誤區(qū)剖析
1.誤認為不是電解質的物質就是非電解質。
剖析 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研究的對象是化合物,而單質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2.誤認為在水溶液里導電能力強的電解質是強電解質,導電能力弱的電解質是弱電解質。
剖析 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取決于離子的濃度和離子所帶電荷,而與電解質的強弱沒有必然聯(lián)系。3.誤認為強電解質都是離子化合物。
剖析 電解質的強弱決定于其在水溶液里能否完全電離,強酸(如H2SO4、HCl、HNO3)都屬于強電解質,但它們都是共價化合物。
4.誤認為電解質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導電。
剖析 電解質只有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狀態(tài)下能夠導電,否則不能導電。如氯化鈉晶體不導電。
5.誤認為鹽都是強電解質。
剖析 絕大多數(shù)鹽是強電解質,但氯化汞、醋酸鉛等少數(shù)鹽是弱電解質。
二、電離平衡的常見誤區(qū)剖析
1.誤認為電離平衡向電離方向移動,弱電解質的電離程度一定增大。
剖析 升高溫度使電離平衡向電離方向移動,則弱電解質的電離程度增大;但增大濃度使電離平衡向電離方向移動,則弱電解質的電離程度減小。
2.誤認為弱電解質在加水稀釋時,溶液中離子濃度都減小。
剖析 弱酸在稀釋時,弱酸電離出的H+和弱酸根離子的濃度減小,但c(OH-)增大;弱堿(如氨水)在加水稀釋的過程中,弱酸電離出的OH-和弱堿根離子的濃度減小,但c(H+)增大。
3.誤認為電離平衡向電離的方向移動,電離常數(shù)一定增大。
剖析 電離常數(shù)只與溫度有關;若增大弱電解質的濃度使電離平衡正向移動,則電離常數(shù)不變。
4.誤將多元弱酸的電離方程式寫出一步電離。
剖析 多元弱酸的電離是分步進行的,其電離方程式要分步書寫。如H2CO3的電離方程式依次為
H2CO3H++HCO-3
HCO-3H++CO2-3
5.誤將多元弱酸HnA的電離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寫為K=cn(H+)·c(An-)c(HnA)。
剖析 多元弱酸的電離是分步進行的,其電離常數(shù)分別為:HnA的第一步電離常數(shù)表達式為K1=c(H+)·c(Hn-1A-)c(HnA),HnA的第二步電離常數(shù)表達式為K2=c(H+)·c(Hn-2A2-)c(Hn-1A),……。如H2S的第一步、第二步電離常數(shù)表達式分別為K1=c(H+)·c(HS-)c(H2S)、K2=c(H+)·c(S2-)c(HS-)。
三、水的電離和溶液的酸堿性的常見誤區(qū)剖析
1.誤認為水的電離常數(shù)就是水的離子積Kw。
剖析 水的電離方程式為
H2OH++OH-
水的電離常數(shù)表達式為K電離=c(H+)·c(OH-)c(H2O)
而水的離子積Kw=c(H+)·c(OH-)。
2.誤認為在一定溫度下向純水中加入酸或堿,使水的電離平衡向左移動,則Kw減小。
剖析 Kw只與溫度有關,而與溶液的酸堿性無關;即在一定溫度下,無論是在純水中,還是在酸性、中性或堿性溶液中,Kw恒為一個常數(shù);則在一定溫度下向純水中加入酸或堿,盡管使水的電離平衡向左移動,但Kw不變。
3.誤認為在蒸餾水中加入濃硫酸,Kw不變。
剖析 在蒸餾水中加入濃硫酸,溫度升高,Kw增大。
4.25℃時氯化鈉溶液和醋酸銨溶液均呈中性,誤認為兩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相同。
剖析 醋酸銨能夠水解,促進水的大量,則醋酸銨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大于氯化鈉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
5.誤認為25 ℃時由水電離出的c(H+)=1×10-13mol·L-1的溶液一定是堿溶液。
剖析 常溫時由水電離出的c(H+)=1×10-13mol·L-1<1×10-7mol·L-1,水的電離受到抑制,則其溶液可能是堿溶液或酸溶液。如室溫時,0.1mol·L-1的鹽酸或0.1mol·L-1的NaOH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H+)都是1×10-13mol·L-1[在酸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H+)等于溶液中的c(OH-);在堿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H+)等于溶液中的c(H+)]。
6.誤認為pH=7的溶液一定呈中性,pH<7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剖析 在常溫(25℃)時,pH=7的溶液呈中性,pH<7的溶液呈酸性;而溫度高于常溫(25℃)時,pH=7的溶液呈堿性,pH<7的溶液不一定呈酸性;如在100℃時,pH=7的溶液呈堿性,pH=6的溶液呈中性。
7.誤認為使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時應將pH試紙濕潤。
剖析 使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時不能濕潤pH試紙(因若將pH試紙濕潤,相當于將待測液稀釋)。
8.誤認為用濕潤的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一定會使結果偏低。
剖析 若所測溶液是酸性溶液,則所測結果pH偏高;若所測溶液是中性溶液,則所測結果pH不受影響;若所測溶液是堿性溶液,則所測結果pH偏低。
9.誤認為酸堿滴定達到終點時恰好完全反應
剖析 因為指示劑存在變色范圍,所以酸堿滴定達到終點時不一定恰好完全反應(室溫時,強酸與強堿滴定達到終點時不一定pH=7),但在允許誤差范圍內。
四、鹽類的水解的常見誤區(qū)剖析
1.誤認為水解平衡正向移動,鹽的水解程度一定增大。
剖析 若升高溫度使水解平衡正向移動,則鹽的水解程度增大;若增大濃度使水解平衡正向移動,則鹽的水解程度減小。
2.誤認為泡沫滅火器中常使用的藥劑是碳酸鈉溶液和硫酸鋁溶液。
剖析 為加快產生二氧化碳的速率,泡沫滅火器中常使用的藥劑是碳酸氫鈉溶液和硫酸鋁溶液。
五、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的常見誤區(qū)剖析
1.誤認為溫度升高,溶解平衡都向右移動。
剖析 一般說來,溫度升高,溶解平衡向右移動;但Ca(OH)2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則溫度升高,其溶解平衡[Ca(OH)2(s)Ca2+(aq)+2OH-(aq)]向左移動。
2.誤認為難溶物的Ksp越小,其飽和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一定越小。
剖析 對于相同類型的難溶物,Ksp越小,其飽和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就越小;對于不同類型的難溶物,Ksp越小,其飽和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不一定越小。如25℃時,Ksp(AgCl)=1.8×10-10>Ksp(Ag2CrO4)=1.1×10-12,但其飽和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c(AgCl)=1.3×10-5mol·L-1
3.誤認為溶解度小的沉淀不能轉化為溶解度大的沉淀 剖析 事實上,在溶液中只要滿足Qc>Ksp,溶解度小的沉淀也可能轉化為溶解度大的沉淀。 4.誤認為Ksp小的沉淀不能轉化為Ksp大的沉淀。 剖析 當兩種沉淀的Ksp比較接近時,通過調節(jié)某種離子的濃度,可實現(xiàn)由Ksp小的沉淀轉化為Ksp大的沉淀。 5.誤認為升高溫度,Ksp一定增大。 剖析 升高溫度,Ca(OH)2的Ksp減小。 6.誤認為某離子被沉淀完是指該離子在溶液中的濃度為0。 剖析 某離子被沉淀完全,一般是指該離子在溶液中的濃度小于1×10-5mol·L-1。 (收稿日期:2021-09-10)